朱會從,向 美
(1.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學前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205;2.南京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教師合理有效的理答可以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關系到學生回答問題的敏銳性和積極性,并最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崔允漷教授是我國最早研究教師理答行為的學者之一,他認為理答既是一種教學行為,又是一種評價行為,其本質(zhì)內(nèi)容是教學信息的輸入與反饋。目前,國外關于理答的研究比較豐富,但大多是實證研究,理論研究比較少,研究內(nèi)容涉及評價語言、理答類型、理答與幼兒發(fā)展的關系、理答與有效學習的關系等方面,多使用實驗研究、田野研究以及課堂觀察等研究方法,在筆者所查閱到的相關文獻資料中,直接對教師“理答”行為所進行的研究比較少,而把“理答”置于提問和問答過程中所做的研究相對比較多[1]。王寧云等多位研究者都提及,教師的回應行為是指教師對幼兒的回答與反應所做出的處理行為,是師幼互動的一部分[2]。不同的理答行為對師幼互動和有效教學的影響不同,幼兒教師在為幼兒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交往環(huán)境時也應當通過有效理答增強幼兒參與活動和表達的興趣。
理答行為作為幼兒園師幼互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大多數(shù)研究者是從理答行為的類型、理答行為的研究現(xiàn)狀、理答行為的價值三方面進行相關研究;從理答行為的類型上看,研究者們多是按理答的目的進行分類。根據(jù)活動的進程和幼兒發(fā)展的需要,以達到何種目標為目的,對幼兒采取終止性理答或探究性理答。過程中依據(jù)幼兒回答的差異再按照具體詳細的分類,做進一步的反饋,以滿足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和情緒情感表達的需求;從理答行為的研究現(xiàn)狀來看,朱曉紅和孫倩等研究者都提出許多教師對理答行為的關注不夠,沒有認識到其對教學、幼兒以及教師自身的價值,存在許多顯著問題,比如幼兒主體地位喪失;理答語言缺乏言語藝術色彩;反饋和回應未能促進幼兒能力發(fā)展等;在理答行為價值方面,研究者們多從師幼互動理論、有效教學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這三方面進行探索[3]。
可見,理答行為逐漸為教育者們所重視,其研究也朝著更加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方向發(fā)展。但這些研究重在中小學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上,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甚少。另外,一些理答行為研究重在對現(xiàn)狀的分析,未能提出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法。因此,本研究將對新手型教師與專家型教師語言集體教學活動中的理答行為進行對比,以期發(fā)現(xiàn)新手型教師與專家型教師理答行為異同,促進新手型教師理答技能的提高,使其盡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一)研究對象 專家型和新手型教師分別選取應彩云(專家型教師代表,下文中用Z表示)和 H老師(新手型教師代表,下文中用X表示)為個案,對每人各10則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應彩云老師具有三十多年幼兒教育工作經(jīng)驗,獲上海市特級教師、上海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十佳教師等榮譽稱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4]。因此,將應彩云作為專家型教師的典型代表。H老師2018年畢業(yè)后考上教師編制,現(xiàn)在宜昌某示范園執(zhí)教,有兩年的教育工作經(jīng)驗,職稱未評定,滿足學界對新手型教師三年以下教齡且無職稱的界定要求。
用于分析的語言集體教學活動案例有兩個來源,專家型教師案例源于網(wǎng)絡平臺優(yōu)質(zhì)視頻課,新手型教師案例源于課堂錄制。同時,筆者將語言集體教學活動界定為:通過談話活動、講述活動、聽說游戲、早期閱讀和文學作品來幫助幼兒獲得語言經(jīng)驗,積極引導幼兒與周圍的人和語言環(huán)境不斷交互,促進語言能力提高的活動過程。所搜集案例盡量涵蓋語言集體教學活動的五個類別,以增強研究結果的信效度(表1)。
表1 語言集體教學活動案例匯總表
(二)研究工具和記錄方法 本研究借鑒張雯靖的“教師理答行為和幼兒情緒反應觀察記錄表”和林吟霞的“教室發(fā)問技巧分析表”作為研究工具,觀察和記錄新手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教學活動中的理答行為[5]。用記“正”字的方法來記錄頻度,為確保記錄結果客觀有效,超過15秒的理答行為記錄兩次,超過25秒的理答行為記錄三次,以此類推。筆者與另一位觀察者共同記錄,經(jīng)過反復觀摩討論得出最終結果,觀察者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達到0.786[6]。
筆者共搜集有效案例20例,記錄了新手型與專家型共435次理答行為,其中專家型教師288次,新手型教師147次,根據(jù)觀察量表記錄分析所得出的具體結果。
(一)新手型-專家型教師提問類型上的比較
本研究將提問類型分為封閉性提問和開放性提問,封閉性提問意味著答案唯一且確定,開放性提問則允許幼兒有不同的回答,涉及認知、情感態(tài)度等多個方面。對Z教師和X教師提問類型做卡方檢測,卡方值為18.812,P值為.000(<0.01)。結果表明,Z教師和X教師提問類型上存在極顯著差異,雖然兩位教師都以開放性提問為主,但Z教師更希望通過提問來獲取幼兒不同的回答以及幼兒最真實的想法,從而進行引導。(見表2)
表2 新手型-專家型教師提問類型頻次表
(二)新手型-專家型教師理答方式上的比較
理答方式主要分為兩種,言語性理答是指教師用語言傳輸?shù)姆绞綄τ變旱幕卮疬M行反饋和評價;非言語性理答是教師通過眼神、動作、表情對幼兒的反應進行反饋和評價,如教師的豎起大拇指、輕拍、微笑等(表3)。
表3 新手型-專家型教師理答方式頻次表
通過對Z教師和X教師做卡方檢測得知,卡方值為14.624,P值為.000(<0.01),這表明,Z教師和X教師理答方式上存在極顯著差異。兩位教師言語理答次數(shù)較多,但相比之下Z教師更偏重于通過眼神和動作等非言語形式對幼兒的回答進行反饋。(見表4)
表4 新手型-專家型教師理答類型頻次表
(三)新手型-專家型教師理答類型上的比較
本研究側重于教師的言語性理答,因此對20則教學視頻中言語性理答方式進行了詳細記錄,可概括為終止性理答(診斷性和無反應理答)和探究性理答(目標性、發(fā)展性和激勵性理答)。同時,兩位教師的具體五種理答類型的頻次又各不相同(見表5)。
表5 新手型-專家型教師理答類型頻次表
通過對Z教師和X教師做卡方檢測得知,卡方值為8.777,P值為.003(<0.01),這表明,Z教師和X教師理答方式上存在極顯著差異。Z教師以激勵性理答居多,診斷性理答其次;X教師則以診斷性理答為主,也體現(xiàn)出Z教師偏重于探究性理答,而X教師則局限于終止性理答。
(四)新手型-專家型教師理答對象上的比較
教師的理答對象主要是指向個人和群體兩種。Z教師167次面向個體幼兒,121次面向群體幼兒;X教師57次面向個體幼兒,90次面向群體幼兒。如表6 所示。
表6 新手型-專家型教師理答對象頻次表
通過對Z教師和X教師做卡方檢測得知,卡方值為14.380,P值為.000(<0.01),這表明,Z教師和X教師理答對象上存在極顯著差異。Z對個體進行理答的偏向性更為明顯,但也沒有忽略對群體的理答;X則偏向于群體理答。這也說明了,專家型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對幼兒個體的關注度比較高,更關注幼兒之間的差異性。
(五)新手型-專家型教師候答時間上的比較
教師發(fā)問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兒的想法,為幼兒建構完整語言交往環(huán)境,候答時間是教師對幼兒思考的留白,候答時間可以分為短候答——時長在3秒之內(nèi);長候答——時長在三秒之上;教師自問自答。如表7所示:
表7 教師候答時間頻次表
通過對Z教師和X教師做卡方檢測得知,卡方值為19.468,P值為.000(<0.01),這表明,Z教師和X教師候答時間上存在極顯著差異。Z教師愿意將時間留給幼兒,鼓勵并等待幼兒思考表達,以長候答為主;X教師主要以短候答為主,甚至留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不足3秒,其中自問自答也占據(jù)了一定比例。
(六)新手型-專家型教師幼兒情緒反應上的比較 幼兒的情緒反應是對教師理答效果最好的反應證明,通過幼兒積極、消極或者無反應的情緒表現(xiàn)能更好地比較新手與專家型教師理答行為的效果,也能從另一方面為本研究增加可信度。從表8可知,通過對Z教師和X教師做卡方檢測得知,卡方值為32.380,P值為.000(<0.01),這表明Z教師和X教師理答對象上存在極顯著差異。Z教師教學活動中幼兒積極情緒反應概率大概是X教師的兩倍,幼兒消極反應也遠低于H教師,通過幼兒情緒反應說明Z教師的理答效果優(yōu)于X教師。
表8 幼兒情緒反應頻次表
(一)結論 數(shù)據(jù)顯示,新手型和專家型教師理答行為存在共性特征,兩者都傾向于開放式提問,在理答方式的選擇中言語性理答都多于非言語性理答;同時在理答類型選擇中,診斷性理答、目標性理答、發(fā)展性理答、激勵性理答這些類型都有涉及,而非采用某一種單一的理答類型。但是兩者在理答方式、理答類型和候答時間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首先,專家型教師在理答方式上熟練地運用表情、動作、語調(diào)等非言語性理答,在達到自己要求的同時照顧到幼兒的需求,使得教學活動更加豐富飽滿。案例《老鼠娶親》中的專家型老師在導入的過程中希望引起幼兒關注,激發(fā)全體幼兒的興趣。因此,教師重點調(diào)用的是動作和表情,能夠讓幼兒能夠從多感官探知教師的要求。當教師在說“仔細啊”的時候同時將手放到太陽穴旁邊做了一個用大腦思考的動作手勢。這個動作表明了教師對幼兒積極思考的要求。
其次,新手型與專家型教師雖然都能夠運用多種理答類型,但在具體的實際教學情景中,專家型教師較新手型教師而言,愿意花時間且更為合理和巧妙。例如當教師贊同幼兒的回答時,新手型教師主要采用診斷性理答,對幼兒的回答表示簡單肯定并表揚。而專家型教師則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實際情況添加激勵性理答、目標性理答和發(fā)展性理答,時而進行總結概括充實幼兒的認知,時而提出新的問題激發(fā)幼兒新一輪的思考;當幼兒的回答教師不認同時,專家型教師幾乎沒有采用過消極的理答類型,更多的是代答和重問,給幼兒留出思索的空間;而新手型教師經(jīng)常耐心不足,甚至采用批評的理答方法,這一點極不可?。划斢變旱幕卮鸪龊踅處熞饬蠒r,專家型教師憑借自身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機智,能夠輕松化解難題,這也是新手型教師的一大短板。
在觀察中筆者發(fā)現(xiàn),專家型教師理答行為各個方面優(yōu)于新手型教師,但新手型教師教學風格活潑,精力旺盛,富有朝氣和活力,這一點值得肯定,也希望新手型教師繼續(xù)保持。因為教學中的理答技巧可以通過練習和累積熟能生巧,而這一份教學的熱情則是照亮各位新手型教師成長之路的一盞明燈。
(二)討論 課堂理答行為是教師實踐性知識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加拿大學者艾爾貝茲最早提出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以特定的實踐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為特征,是高度經(jīng)驗化和個人化的,關于學生、課堂、學校、社會環(huán)境、所教學科、兒童成長理論、學習和社會理論所有這些類型的知識,被每位教師整合成為個人價值觀和信念,并以他(她) 的實際情境為取向。”國內(nèi)一些學者如林崇德、葉瀾、陳向明等人也對教師實踐性知識進行了深度挖掘,其內(nèi)涵主要概括為:教師實踐性知識專屬于教師;與教師經(jīng)驗有關但超越經(jīng)驗;需要通過行動來體現(xiàn),但多內(nèi)隱于教師內(nèi)心,是一種反思性的實踐。這也為新手型教師與專家型教師兩者存在顯著差異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8]。因此,筆者將結合幼兒園語言集體教學活動的特點從有效理答及教師實踐性知識這兩個角度來討論產(chǎn)生這些差異背后的真正原因。
1.新手型教師對理答行為關注度不夠。通過教學案例分析可知,新手型教師對理答的關注度遠遠不及專家型教師。心理學研究上說,人們只有在對某些事情掌握得很熟練并且不用耗費過多精力時,才有能力在完成好一件事情的同時去處理其他事情[9]。對于新手型教師而言,剛進入工作崗位,對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還不夠熟悉,難以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這是新手型教師理答行為不及專家型教師的根本原因。新手型教師理答行為的缺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備課階段重在備教材,而忽略了“備幼兒”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將活動當成自己的“獨角戲”,以為完成教學目標即可,而將學生主體、師幼互動這些重點拋之腦后;其次,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為了使活動順利開展,完成教學計劃,看似與幼兒頻繁的對話中,實際是診斷性理答居多而發(fā)展性理答少之又少,對幼兒毫無幫助;最后,在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大多數(shù)教師的反思多是針對教學流程中的某些問題,很少對自己的理答行為進行思考[10]。由此可見,新手型教師對課堂理答的關注度不夠,很難將自己從教材和教學進度的束縛中釋放出來。
2.新手型教師實踐性知識匱乏。語言教學活動的本質(zhì)是引導幼兒與周圍的人和環(huán)境不斷交互,促進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而新手型教師的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推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語言表達的訴求和情感需求。新手型教師因缺乏實踐性知識,自身經(jīng)驗不足,不能采用豐富合理的理答行為來引導幼兒對語言活動材料的思考、激發(fā)幼兒的語言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幼兒言語素養(yǎng)。許多新手型教師都認為,教學過程設置的越精細,教學效果越好。實則不然,設置的越嚴密,留給幼兒的空間就越小,同時當幼兒的回答超出預先設想時,教師便無法靈活變通,要么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搪塞,要么理答方式單調(diào)、言語干癟。新手型教師在訪談中談到,在教學活動中,許多新手型教師因為害怕學生的回答出乎預料,自己無法接過學生拋來的球而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就避免和學生做深入的討論,剝奪了幼兒的話語權[11]。此外,新手型教師也未認識到通過發(fā)展自身的實踐性知識來促進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缺乏教師實踐性知識也直接影響新手型教師教學活動中的理答行為。
3.新手型教師理答語言素養(yǎng)較低。好的教育必須從談話開始,擁有談話技巧的教師在課堂上總是能輕易吸引住孩子們的目光,教學語言素養(yǎng)是教育的敲門磚,會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自身的教學效果[12]。對于語言集體教學活動而言,教師的言語技巧不僅是教學的手段,更是語言活動的一大目的。教師言語藝術不僅可以很好地銜接教學活動各部分,還能夠使幼兒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身的言語表達能力。專家型教師的處理方法則值得肯定,當幼兒的回答教師認同時,無論新手型還是專家型教師都會采取激勵性理答來鼓勵幼兒,但不同的是,專家型教師語言更有張力和美感,比如“因為兔媽媽的愛多,所以兔媽媽的手張得最大,是嗎?你表達得真清楚,老師給你點個贊”,這讓幼兒知道是因為自己的表達完整清楚才受到了教師的表揚,而不是干巴巴的一句“你說的真好,大家給他鼓鼓掌吧”。所以,在回應幼兒的同時,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籠統(tǒng)和敷衍。語言藝術的培養(yǎng)是新手型教師不斷豐富自己理答語言的過程,是成長為一名語言形象生動、幽默有趣的專家型教師的過程。
4.新手型教師繼續(xù)學習和培訓機會少。通過調(diào)查,專家型教師早已對一日流程習慣與熟悉,能夠習慣性反思教學工作,有許多參與教研活動、優(yōu)秀課展示等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的機會。而新手型幼兒教師在入職之后覺得幼兒園的保教工作細微繁瑣、耗時耗力,在勝任工作的同時將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拋之腦后。此外,新手型教師獲得外部提供地學習和培訓機會也相對較少,僅有的資源多來于園所內(nèi)部,自身也局限于幼兒園的教學環(huán)境和保教日常。
(一)高度重視幼兒園教師教學活動中理答行為 厘定理答概念有利于教師對理答的關注,同時新手型教師要提高理答意識,將理答行為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無論是言語性還是非言語性理答,只要運用得當都會使教學活動煥發(fā)光彩。因此,新手型教師要注意在自己的理答過程中多采用積極正面的理答類型,如激勵性理答、目標性理答和發(fā)展性理答。理答過程中要給幼兒預留出充足的思考和回答時間。
(二)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并積極進行反思性實踐 在幼兒園語言集體教學活動中,對話教學模式是一種常用且適宜的教學方法,對話教學一方面能夠促進幼兒認知和人格發(fā)展,一方面也能夠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水平,是師幼互動中雙方共同進步的重要途徑[13]。因此,具體到理答行為上,教師應當放下自認為身心成熟的成人感,平等與幼兒溝通,轉(zhuǎn)變自己的角色,將“領導者”“掌控者”的身份轉(zhuǎn)變?yōu)橛變耗芰Πl(fā)展的“搭支架者”。教師實踐性知識中認為教師的發(fā)展是自在——自為——自覺的一種動態(tài)過程,如同其他行為一樣,理答行為的學習同樣“有章可循”,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斷進步。
(三)以幼兒為中心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理答預設 在調(diào)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專家型教師的理答預設范圍更廣,角度更貼近幼兒,預想了幼兒的多種回答,又預想了怎樣去理答這些回答。如表9所示,教師理答的五個維度只是代表了一部分的理答情況,教師和幼兒作為兩個鮮活的生命體,在不同情境的互動中會產(chǎn)生不同的反應,但我們應該可以掌握兩點,做到“臨危不亂”:一是了解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因材施教。二是尊重幼兒,學會傾聽。
表9 教師多維度理答分析表
(四)幼兒園為新手型教師理答技能提升“推波助瀾” 幼兒園是教師們成長的初平臺,在自身努力上進的前提下,新手型教師的發(fā)展也離不開幼兒園的支持與幫助。每一位教師都將經(jīng)歷葉瀾老師所提出教師成長五階段,各個園所不但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更要為新手型教師提供繼續(xù)教育的渠道,幫助新手型教師順利入職并適應工作,保持學習的積極性[14]。同時應讓每位新手型教師都能參與到教學研究的團隊中去,充分利用本園的優(yōu)秀專家型教師資源,形成“專帶新”學習小組,將新手型教師理答行為的提高作為一個重點課題,討論解決新手型教師理答過程中的難題,呈現(xiàn)出“低效版理答”——“合理版理答”——“高效版理答”文本,給每一屆新手型教師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