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
2018年12月,時任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的姜鋼曾說,“在高考命題中,要加強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閱讀理解和應用寫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迸c之相對應的是,在2020年高考中,全國Ⅰ卷作文試題“齊桓公、管仲和鮑叔”讀書報告會,全國Ⅱ卷作文試題“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chuàng)未來”主題演講都明確規(guī)定考生必須采用演講稿這一應用文體進行寫作。這無疑釋放出一種信號——演講稿等應用文體寫作已成為高考作文考查的重點。
我們以下面熱點文題為例具體談談如何寫好演講稿。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近日,網(wǎng)上紅了一篇演講,紅了一個短片。
紅了的演講是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的《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劉瑜在演講中提到了現(xiàn)在孩子普遍的焦慮、抑郁癥、空心病等,她試圖論證,在當今社會,如果一個人選擇“放棄成功”,也未必是壞事,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課。演講內(nèi)容因為“普通人”三個字引發(fā)極大爭議,支持者認為拿到了破除教育焦慮的解藥;反對者則稱:“勸你看開,不是真的讓你看開,而是讓你認命?!?/p>
紅了的短片是《你知道中國人有多拼嗎》:凌晨四點,加班的程序員關(guān)了燈,卸下了一天的疲憊;與此同時,早餐店的老板開了燈,開啟了一天的勞作;為了工作,讓老板隨時能聯(lián)系到你,你習慣24小時開機;你也可能因為工作——一個長達數(shù)小時的手術(shù),習慣很久不回消息;剛下班的你來不及吃上一口飯,為了家庭轉(zhuǎn)身變身“騎士”……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對“普通人”有什么樣的思考和感悟呢?請你寫一篇文章,在班會課上,做一個“我愿意成為這樣的人”的主題發(fā)言。
要求:自定立意,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寫作技法
演講稿是一種應用性的文體,一篇好的演講稿應當注重互動、加入懸念和充滿激情,富有煽動性和感染力,掌握了這幾點,才能吸引人和打動人,斬獲考場上的高分。那么如何寫好演講稿呢?
1.針對性。演講稿首先要緊扣材料的主題展開,中心要明確,立意要精準。根據(jù)材料,可知“這樣的人”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普通的奮斗者、奮斗的成功者、不認命的拼搏者、普通但不“廢柴者”……如果選擇成為“普通人”之外的人,“普通人”將是參照對比項。作文題中不僅包含了成為哪種人的選擇,還包括“為什么”和“怎樣成為”。如果脫離材料和實際,隨便定義“這樣的人”,視為偏題。
2.情感性。“動人心者,莫先于情”。演講是一種運用聲音的感染藝術(shù),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比如優(yōu)秀佳作片段:“也許你會認為我過于‘理想主義,甚至有點不切實際。但我愿真誠地告訴你,我也愿意做一名普通人。這不是我畏縮了,看開了,認命了,也不是我‘鴻鵠之志難以觸及的苦楚,而是一種清晰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和解?!边@樣的直接抒情可把聽眾的情緒完全調(diào)動起來,讓全場互動使氣氛達到高潮。
3.鼓動性。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議題要與聽眾休戚相關(guān),主張要與聽眾有共情性,感情要與聽眾喜怒相通。在表達形式方面,要調(diào)動修辭手法,如設問、反問、比喻、對比、排比、反復等,借以增強感情色彩,激發(fā)聽眾情緒。這樣,演講稿就會富有鼓動性。比如精彩片段:“誰說人一定要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yè),為名利和金錢義無反顧地往頂尖上爬?我朝九晚五,我努力工作,我為了家庭而奔波,究竟又有何不好?這不就是平凡生活的樂趣嗎?普通人就是這樣?!边@里運用了一系列的反問把聽眾的情緒調(diào)動了起來。
4.口語化。演講稿的最終目的是用于講話,所以,它是有聲語言,是書面化的口語,不能太深奧。比如精彩片段:“同學們,人人生來平凡,沒有誰天生自帶光環(huán)。身上有光環(huán)的人也不一定活得精彩。普通人可以不普通,平凡不代表平庸。同學們,行動起來吧!我愿成為普通人,成為一個有作為的普通人!”
佳作展示
【標題只是主題,缺少提煉,感染力不強】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兩種人,一種是心甘情愿接受自己的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另一種雖然做著最平凡最基層的工作,但卻總想著尋求突破,努力將自己普通的工作發(fā)揮出不普通的價值。在我看來前者是可悲的,他們安于現(xiàn)狀,對生活做出了屈服,接受了自己的平庸。
【開篇缺少演講稿的格式,文體意識不強。首段缺少對材料的分析,扣題意識不強】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為這樣的人,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都兢兢業(yè)業(yè)不辭辛勞。即使是一份不起眼的工作,也對它報以百分之百的熱情,就像短片中說的那樣:凌晨四點,加班的程序員關(guān)了燈,卸下了一天的疲憊,與此同時,早餐店的老板開了燈,開啟了一天的勞作;你可能因為一個長達數(shù)小時的手術(shù),習慣了很久不回信息……無論身處什么崗位都做到拼盡全力,盡善盡美。
【在運用例證分析時僅運用材料中的例子,缺少說服力。而且第一個分論點和第三個分論點有重疊的問題】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為這樣的人,即使身處微塵,也要追求快樂充實的生活。每一條河都有它自己的流向,每一種花都有它自己的味道?!翱脊排ⅰ辩姺既剡x擇了自己熱愛的職業(yè)去從事,去追逐,這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盡管我們到達的不是星辰大海,但沿途的風景和鮮花卻是值得留戀的。做個普通人有什么不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將日子過成不普通的樣子,去做著其他普通人不會做的事,充實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種樂趣,因為這個普通人,是閃閃發(fā)光,充滿快樂的自己。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為這樣的人,即便做著最普通的工作,卻努力執(zhí)著將普通變得不普通?!拔业氖聵I(yè)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眱蓮椧恍枪转務芦@得者錢學森如是說。錢學森因?qū)ψ鎳臒釔?,想放棄美國的高薪高位回國建設,卻被美國扣留,無法回國。錢學森在受到監(jiān)控的期間忍常人之所不能忍,終于在祖國的幫助下成功回歸,能達成他所愿全憑“執(zhí)著”二字。而最后他也如愿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成為中國的科學家。普通人當有執(zhí)著之念,為國為民,取舍得宜。
【錢學森的例子不屬于“普通人”的范疇,觀點和論述相互脫離】
普通亦是一種美,成為普通人也是一種幸福!當每個普通人都有一點熱就發(fā)點光,國家才會越來越好!
【結(jié)尾能點題升華,強化中心,但是文章缺少讀者意識,文體特征不強】
病文點評
模擬評分:42分。
本文能正確把握材料,分析“普通人”的內(nèi)涵與意義,能做到中心明確,主題突出。在分析時,能橫向展開,層層深入,內(nèi)容充實,結(jié)構(gòu)清晰。但是,文章也有明顯的不足,具體來說:
一是要注意文體限制,這是一篇演講稿,就要注意演講的“針對性”“對象性”“抒情性”等文體要求。
二是在議論的層次上,文中的兩個分論點有重疊的地方,區(qū)分度不大。并且部分素材不符合題目的要求,不足以支撐文章的觀點。
三是文章開頭和結(jié)尾扣題意識不強,且語言缺少演講體的鼓動性,感染力不強。
升格佳作
【標題能準確理解材料,亮出觀點,文采斐然?!?/p>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最近,《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這一演講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引起了一波熱潮,而講述者正是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有的人稱“放棄成功”成為普通人未必是件壞事,有的人卻稱這則演講實際上是讓你認命。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今天以“我愿意成為這樣的人”為題開展班會,而我想說的是:“人如微光,映照時代。”
【開篇能準確運用演講稿的格式,而且能緊扣材料展開,點明主題,中心明確】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兩種人,一種是心甘情愿接受自己的祿祿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另一種雖然做著最平凡最基層的工作,但卻總想著尋求突破,努力將自己普通的工作發(fā)揮出不普通的價值。在我看來前者是可悲的,他們安于現(xiàn)狀,對生活做出了妥協(xié),接受了自己的平庸。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為這樣的人,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都兢兢業(yè)業(yè)不辭辛勞。劉青,是千千萬萬個焊鐵工人中的一員,但不同的是,她是一名優(yōu)秀的女工人。年輕時便開始鉆研技術(shù)的她,巾幗不讓須眉,多次獲得技術(shù)獎,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焊鐵工人?!弊鳛橐粋€普通人,她普通到了極致,但她有著平庸的人所沒有的毅力與熱情。她是普通人,更是活得精彩的人!
【刪掉材料中的例子,更換為劉青的事例,用例典型,論證有力】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為這樣的人,即使身處微塵,也要追求快樂充實的生活。每一條河都有它自己的流向,每一種花都有它自己的味道?!翱脊排ⅰ辩姺既剡x擇了自己熱愛的職業(yè)去從事,去追逐,這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盡管我們到達的不是星辰大海,但沿途的風景和鮮花卻是值得留戀的。做個普通人有什么不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將日子過成不普通的樣子,去做著其他普通人不會做的事,充實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種樂趣,因為這個普通人,是閃閃發(fā)光,充滿快樂的自己。
如果可以,我愿意成為這樣的人,將小我融入大我,活出有意義的一生。獲評“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是一對在醫(yī)院旁的小巷里做早餐的夫婦。在了解到癌癥患者家屬常會為逝去者沒能親口吃到家人做的飯菜而后悔流淚后,他們將鋪子改成專供家屬們做飯的愛心廚房,炒菜僅收費1元,勉強維持收支平衡。逢年過節(jié)他們從不離開,“病人在,我就在”是這對普通夫婦身上最令人感動的精神。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價值,將愛心廚房做成了家屬們的心靈驛站。他們是普通人,亦是品行溫暖的人。
【刪掉錢學森的例子,更換萬佐成夫婦的事例,更符合“普通人”的內(nèi)涵,加強了論證的力度】
同學們,普通人也有微塵之意,只要我們有理想,有執(zhí)著,有堅守,就一定可以去遠山賞煙霞,做自己愿意成為的人,為自己,為民族,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價值,書寫著青春墨畫。
我的發(fā)言結(jié)束,謝謝大家。
【結(jié)尾凸顯“我”的身份,即青年一代,扣題意識更強。而且敘述注意了對象意識,文體特征更鮮明】
升格點評
本文標題表明了觀點,直接提出“人如微光,映照時代”,切題準確,富有文采。作者以學生代表的身份,闡述了這一問題的諸多思考。文章設置了三個分論點,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對于“普通人”的理解,層次分明,挖掘深入。而且在闡述每個分論點時,作者都能引用相關(guān)的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具有說服力。此外,作者注意了演講稿的文體意識,語言更有對象性和感染力,是一篇優(yōu)秀的主題發(fā)言稿。經(jīng)過修改,本文可得56分,升格為一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