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媛
◆摘? 要: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兒童詩,這些兒童詩通過美好的語言和精簡的文字,向學生描繪了一幅幅的魅力畫面,目的是讓學生在詩歌的海洋中遨游,增強審美素質,提高文學素養(yǎng)。所以,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重視兒童詩的教學,讓學生在兒童詩這一特殊文體中,得到心靈的呵護,積累基礎語言,從而充分認識到兒童詩中的語言魅力,愛上語文學科,逐步增強學習語文知識的動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詩;基礎
一、擁抱兒童詩,要整體把握
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步驟,目的是從整體上掌握課堂教學的步驟,把握課堂教學的方向,以便讓學生在既定的教育狀態(tài)下,逐步完成對學科內(nèi)容的有效解讀。所以,為了讓兒童詩的教學逐步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使得兒童詩在語文課堂中綻放出別樣的精彩,教師應在開展教學前設計兒童詩的教學目標,從整體出發(fā)掌握兒童詩教學的大方向,逐步提高兒童詩教學的質量。
以《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為例。教師先分析教材內(nèi)容,了解四種動物爪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以及一些科普知識。教師根據(jù)學情設計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詩歌中的11個生字詞,以及兩個偏旁“蟲”和“目”;認識小雞、小鴨等四種動物爪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
2.能力目標: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師根據(jù)以上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活動,幫助學生有序地完成以上目標,提升學生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為學生設計科學有效的教學目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詩歌的學習。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計是開展教學的基礎,它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把握整體的教學方向,提升教學效率,還能夠使學生高效率地掌握詩歌內(nèi)容,為學生今后成長奠基。
二、擁抱兒童詩,要夯實基礎
低年級小學生如果沒有堅實的語文基礎知識,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詩歌的理解和今后的學習。在以往的兒童詩教學中,教師將教學的重點都放在兒童詩的情感和節(jié)奏教學上,以至于學生在還沒有認清生字詞,就要通讀整篇兒童詩。顯然,這違背了語文學科教學的規(guī)律,也不能獲得理想的兒童詩教育效果。為了更好地完成對兒童詩的教學,教師應幫助學生攻克字詞關,減少學生在兒童詩學習中的阻礙。
例如,在開展《青蛙寫詩》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內(nèi)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先從詩歌的生字詞入手。首先,教師為學生準備好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課件、生字卡片,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緊接著,范讀詩歌,加深學生的認識;隨后,通過課件出示“串”“珠”“泡”“省”“略”等字,強調讀音;最后將字放到詩歌中,引導學生通讀詩歌,及時糾正錯誤讀音,幫助學生讀通順、讀流暢,深化學生的理解。
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兒童詩時,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兒童詩的學習,加深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三、擁抱兒童詩,要細讀精品
兒童詩中,作者通過精簡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內(nèi)涵,每一個字詞的應用都體現(xiàn)了作者的心血。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如若教師直接以整體詩歌內(nèi)容為教學的對象,會因為理解難度過大而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所以,教師應從兒童詩中的細節(jié)出發(fā),介紹每一個字詞的應用效果和含義,引導學生在理解每一處細節(jié)中完成對兒童詩的精讀細品。
在學習《小小的船》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細致的解讀幫助學生深化認知,更好地感知晴朗夜空的魅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猜謎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緊接著,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詩歌中生詞的學習,為后面的細讀做準備。之后,教師用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細讀。首先,教師先向學生提問“:彎彎的月兒像什么?”引發(fā)學生思考,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想象創(chuàng)造,理解詩歌;其次,比較“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和“彎的月兒小的船”有什么不同,指導學生分析句子;最后,教師利用問題引導學生理解“閃閃的”“藍藍的”等詞,完成詩歌的細讀。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細化詩歌的內(nèi)容,從詩歌的細節(jié)出發(fā),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歌含義的理解,提升學習質量。
四、擁抱兒童詩,要體驗感知
兒童詩精簡的語言描繪了豐富的畫面。如果教師單純地讓學生通過口述的方式理解這些畫面,難免會讓學生感受到枯燥和厭煩,以至于降低學生學習兒童詩的熱情。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可視化優(yōu)勢,對兒童詩中的語言文字進行可視化的處理,為學生打造直觀化的兒童詩教育氛圍,讓學生在動態(tài)、色彩豐富的兒童詩教育形式中理解每一言、每一語,增強對兒童詩內(nèi)容的體驗效果。
在組織學生學習《四季》這首兒童詩時,為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為學生準備了“春天在哪里”“四季的腳步”等視頻動畫,學生在直觀的視覺感受四季之美中,學習興趣被調動了起來。之后,教師借助多媒體形象化的特點,展示每個季節(jié)的圖片,如秋天一棵高大的蘋果樹上長滿了豐碩的果子,幫助學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感受不同季節(jié)帶給我們的美。最后,教師可以在學生感知四季美的同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進一步感知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深化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有關詩歌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在可視化的效果中更好地學習詩歌。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通過夯實基礎,整體把握等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兒童詩的教育實效,增強了學生對兒童詩的鑒賞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繼續(xù)圍繞兒童詩的特點安排教育活動,在拆解兒童詩、重構兒童詩中逐步提高兒童詩的教育品質。
參考文獻
[1]王慶坤.和諧互動綻放精彩——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探微[J].天津教育,2020(16):177-178.
[2]蔣梅蘭.留有余地綻放精彩——淺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留白藝術[J].考試周刊,2019(8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