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先堯 陸勤云 方芳 夏成宏 周園
作者單位:231200 安徽合肥,肥西縣中醫(yī)院檢驗科(殷先堯、周園),婦產(chǎn)科(陸勤云、夏成宏)
241001 安徽蕪湖,皖南醫(y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yī)院檢驗科(方芳)
宮頸癌是臨床高發(fā)的婦科腫瘤[1],它與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密切關系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可[2-3]。HPV感染是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發(fā)生的主要危險因素[4]。由于HPV的感染特性以及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發(fā)展進程較慢,為宮頸癌的預防提供了時機[5]。將液基薄層細胞檢測(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與目前通用的泊塞斯達診斷系統(tǒng)(the Bethesda system,TBS)相結合,是當前用于篩查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重要方法。TCT和HPV檢測均為臨床常用的宮頸癌篩查技術[6]。由于采用的技術原理有區(qū)別,所以兩種方法的臨床應用也各有優(yōu)點和缺點。本研究以病理組織學診斷為確診標準,通過對患者同時進行TCT和HPV檢測,比較兩種方法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析二者聯(lián)合檢測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中的應用,現(xiàn)報告如下。
1.1研究對象及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1月—2021年4月在本院進行宮頸癌篩查的109名受檢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0~63歲,平均(39.8±8.0)歲。受檢者均有性生活史,無子宮頸錐切、子宮切除手術史,無急性生殖道炎癥等病史。
1.2檢查方法 受檢者實施檢查前3 d內(nèi)勿行陰道沖洗,不使用陰道內(nèi)藥物,24 h內(nèi)禁止性行為,在非經(jīng)期檢查。所有受檢者均行TCT檢查、HPV分型檢測和陰道鏡下宮頸病理組織學活檢。從109名受檢者中抽取53名聯(lián)合應用TCT和HPV檢測。
1.2.1HPV基因分型檢測
1.2.1.1宮頸細胞取樣 由臨床醫(yī)生取樣,將取樣刷放入加有專用保存液的取樣管中。標本置于4 ℃冰箱保存,在7 d內(nèi)檢測。
1.2.1.2HPV分型檢測步驟 ① DNA分離和提??;② 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擴增;③ 核酸分子導流雜交。所需試劑由潮州凱普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提供。
1.2.2TCT檢測 采用膜式TCT方法制片后,由病理科細胞學醫(yī)師閱片,出具報告并進行分析。
1.2.3病理學檢查 陰道鏡下多點取材行病變處活檢。陰道鏡檢查未見異常者行0、3、6、9點活檢。將標本置于盛有10%甲醛溶液的標本瓶中保存送檢。
1.3診斷標準
1.3.1TCT 采用TBS分類標準[7]進行診斷,入選病例分為良性反應性改變(輕、中、重度炎癥)、非典型鱗狀細胞病變(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低級別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clial lesion,LSIL),高級別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clial lesion,HSIL)。TCT陰性為良性反應性改變;TCT陽性為ASCUS、LSIL和HSIL。
1.3.2HPV基因檢測 無論檢出何種型別,只要出現(xiàn)HPV陽性結果即判定為陽性。
1.3.3病理組織學活檢 高度病變?yōu)閷m頸上皮內(nèi)瘤樣病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度及以上,包括CINⅡ度、CINⅡ~Ⅲ度、CINⅢ度、宮頸浸潤癌;低度病變?yōu)槁匝装Y、CINⅠ度及CINⅠ~Ⅱ度。以病理檢測結果為確診標準。
1.4倫理學 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倫理準則,并通過肥西縣中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20210506),對患者的檢測均獲得過本人或家屬的知情同意。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對P>0.05的結果采用Kappa指數(shù)對兩種方法進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0.40~0.75為中、高度一致,>0.75為一致性極好,<0.40為一致性較差。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線)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TCT、HPV單獨與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效能。
2.1TCT檢測與病理組織學活檢診斷結果的比較TCT檢測陽性37例,其中ASCUS 21例,LSIL 7例,HSIL 9例。TCT檢測與病理組織學活檢診斷結果的符合率分別為:慢性炎癥94.9%(37/39);低級別CIN 90.0%(9/10),高級別CIN 51.1%(23/45),宮頸癌73.3%(11/15)。TCT與病理組織學診斷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983,P<0.01)。見表1。
表1 TCT檢測與病理組織學活檢診斷結果的比較
2.2HPV基因分型與病理組織學活檢診斷結果的比較 HPV與病理組織學活檢診斷結果的符合率分別為:慢性炎癥56.4%(22/39),低級別CIN 40.0%(4/10),高級別CIN 95.6%(43/45),宮頸癌93.3%(14/15)。HPV檢測與病理組織學診斷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3.283,P<0.01)。見表2。
表2 HPV檢查與病理組織學活檢診斷結果的比較
2.3 TCT和HPV聯(lián)合檢測與病理組織學活檢診斷結果的比較 53份標本中,兩種檢查結果一致的標本數(shù)為49份,符合率為92.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lián)合檢測與病理組織學活檢診斷結果的一致性極好(Kappa值為0.862)。見表3。
表3 TCT和HPV聯(lián)合檢測與病理組織學活檢診斷結果的比較
2.4TCT、HPV單獨與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效能 TCT和HPV聯(lián)合檢測診斷宮頸癌的AUC為0.763〔95%可信區(qū)間(95%CI)為0.670~0.835〕,明顯高于TCT和HPV單獨檢測(AUC分別為0.352、0.732,95%CI分別為0.249~0.430、0.650~0.818),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圖1,表4。
圖1 TCT、HPV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診斷宮頸癌的ROC曲線
2.5HPV感染亞型與宮頸病變程度的關系 本研究109例患者中,有HPV多型別復合感染24例,HPV陰性29例,HPV單一型別感染56例。單一型別感染中,有我國居民常見型別感染1例,低危型別感染1例,高危型別感染54例,其中在單一型別和多型別復合感染中,以HPV 16型的感染比例最高〔56%(45/80)〕。高級別CIN和宮頸癌患者單一型別HPV感染中,HPV 16型感染比例高達64%(32/50),低級別CIN和慢性炎癥組中HPV 16型感染比例為41%(20/49)。
HPV與宮頸病變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明確[8],但從宮頸病變發(fā)展到浸潤性宮頸癌是一個漸進的連續(xù)發(fā)展過程,它的自然演變(從低度上皮瘤變到高度上皮瘤變,直至浸潤性宮頸癌)一般需要10年左右。HPV通過破壞宿主細胞的蛋白質調(diào)控引起染色體結構不穩(wěn)定,從而導致細胞基因突變,隨著時間的推移累積進而發(fā)展為癌癥[9]。
有大量研究和實驗結果表明,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宮頸癌是目前唯一可經(jīng)醫(yī)學干預使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下降的惡性腫瘤,而且CIN具有進一步惡變或逆轉為正常的雙重性[10]。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對預防宮頸癌發(fā)生以及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TCT和HPV檢測是兩種常用的宮頸癌篩查技術。TCT檢查彌補了傳統(tǒng)檢測方法操作上的缺陷,標本取出后立即放入細胞保存液中,充分保留取材器上的標本,經(jīng)全自動制片使高質量、超薄層的細胞固定于載玻片上,明顯提高了洗片滿意率及異常細胞檢出率。
TCT檢測技術采用TBS診斷系統(tǒng),能客觀反映異常細胞的形態(tài)學改變。Zur Hausen等[11]首次提出了女性生殖道HPV感染與宮頸癌有關。經(jīng)過多年研究,現(xiàn)已明確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及CIN的主要原因[12-13]。導流雜交檢測HPV-DNA的基本原理是將特定探針固定于DNA低密度芯片膜中,使待測標本的PCR擴增產(chǎn)物經(jīng)負壓導流穿過芯片膜并與膜中互補的探針結合,再經(jīng)顯色獲得直觀可見的結果。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導流雜交法快速、敏感,檢查成本較低。
本研究中,TCT檢測診斷宮頸癌的敏感度為56.7%,假陰性率為43.3%,特異度為93.9%,假陽性率為6.1%,與病理組織學活檢診斷結果的符合率為73.4%,說明TCT檢測的敏感度有限但特異度較高。TCT檢查細小病灶易漏診,不僅與病灶的大小和部位有關,還有賴于操作者是否經(jīng)過嚴格的訓練和具有豐富的經(jīng)驗。本研究結果顯示,TCT檢查的假陰性率較高,尤其是在高級別CIN及宮頸癌的診斷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漏診,這會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造成嚴重后果。因此,TCT檢測雖是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的有效方法,但其假陰性率較高,敏感度較低,降低了其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HPV檢測的敏感度為95.0%,特異度為53.1%,假陰性率為5.0%,假陽性率為46.9%,與病理組織學診斷結果的符合率為76.1%。說明HPV檢測的特異度較低但敏感度較高。這與分子生物學檢測的高敏感度以及HPV病毒感染人體的特性有關。有研究顯示,80%的HPV初次感染者可通過機體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持續(xù)感染才會造成宮頸病變[14]。另外,有部分患者感染了HPV,但宮頸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無法發(fā)現(xiàn)病毒存在,或病毒確已在宿主細胞中復制,但此時尚未出現(xiàn)細胞形態(tài)學改變。如果不對此類患者加以監(jiān)測治療,宮頸細胞病變發(fā)生的可能性就會增大,甚至發(fā)生宮頸癌變。HPV陽性表明宮頸高度病變的存在或將來有可能發(fā)展為宮頸癌,HPV陰性則意味著發(fā)生宮頸癌的概率較低。有研究顯示,連續(xù)2次HPV檢測陽性者10年內(nèi)CINⅢ度病變的發(fā)生率為20%;連續(xù)2次HPV檢測陰性者10年內(nèi)CINⅢ度病變的發(fā)生率僅為2.3%,5年內(nèi)僅為0.5%[15]。宮頸HPV檢測具有高敏感性、高陰性預測值的特點,是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的有效方法,但其假陽性率較高,容易造成過度治療和患者不必要的恐慌[16]。
本研究中,單獨檢測HPV或TCT與病理組織學活檢診斷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兩種方法在宮頸癌篩查中都有一定不足,但二者聯(lián)合應用的敏感度和特異度都得到了提高,與病理組織學活檢診斷結果的符合率為92.6%,一致性極好。
本研究15例宮頸癌患者中,除1例HPV檢測為陰性外,其余14例皆為高危型別感染,說明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癌有關。HPV 16型單一型別感染比例在HPV陽性的高級別CIN和宮頸癌患者中高達64%,在HPV陽性的低級別CIN和慢性炎癥患者中感染比例為41%,說明宮頸病變程度越高,HPV 16型感染比例也越高。有資料顯示,HPV 16型感染是宮頸病變的危險因素,且主要誘發(fā)鱗癌[17]。
綜上所述,本研究納入的109例宮頸病變患者中,HPV 16型的感染率最高。TCT和HPV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宮頸癌篩查的準確度、敏感度和特異度。兩種方法互為補充,是目前較完善的宮頸癌篩查方案,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18]。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