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競爭愈發(fā)激烈,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許多大學生不堪重負,面對市場的殘酷性,難免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國家教育部門對于大學生心理問題高度重視,也出臺了相關政策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高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公開課對外開放,也是促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改革
引言:心理健康課程早在歐洲發(fā)達國家早已開放,在我國古代也有關于心理學的課程,但是沒有得到實際的應用,直到20世紀末,全民生活達到小康的標準下,心理健康課程中陸續(xù)在高校開設。隨著科技的進步,心理課程在21世紀10年代也有小范圍的修改和編纂,主要根據(jù)時代的進步對大學生的心理展開分析,進而提出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壓力日益劇增,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凸顯出來,我國也有很多學者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展開分析,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研究成果。國家教育部門對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制度,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嚴格遵守,但是目前實施起來還存在諸多的問題。經(jīng)筆者對于幾所高校的調研分析發(fā)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上主要以傳統(tǒng)授課為主,多采用板書和多媒體設備對學生展開教育,這一教學方式削減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于學生的積極影響。并不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存在問題,而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較為特殊,服務對象是學生,接受知識也是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讓學生明白那些科學家經(jīng)過實驗證明傳遞給人的心理學概念,這一概念并不是讀出來或者牢記就可以,而是需要學生掌握其中要領,對于概念深入理解并且能通過其治愈心理,才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的意義所在。但是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消減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于知識點的解釋雖然較為詳細,但是缺乏互動交流的課堂對于學生的學習是不利的,導致心理健康教學課程流傳于表象形式,無法從本質上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1]。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多為選修課或公開課,納入考試范圍較少,心理學知識有較為抽象,學生并沒有完全重視這門課程,導致國家教育部門和教師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應,因此,提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當前應重視的研究課題。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路徑探索
(一)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法,提高心理課的趣味性
國家教育部門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強調的是學生必須參與教學活動,或理論知識參與,或實踐活動參與,總之要求學生必須參與課程互動。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投入學習,主要根據(jù)課堂的教學內容制定情境教學計劃,如情緒板塊的學習,教師帶領學生創(chuàng)建情境模式,實現(xiàn)互動,通過體驗領悟課程真諦,對于情緒有一個詳細的認識。情緒人們在生活中接觸較多的主要是負面情緒帶來的影響,但是心理課程對于情緒的規(guī)劃范圍廣泛,如微表情心理學、情緒的波動幅度等,對于內在分析較為精確規(guī)范。這些內容若失去情境體驗,學生難以通過字面知識深入了解各種情緒帶給人不同的心態(tài)。在情境中,通過語言或動作刺激學生對于情緒的區(qū)分,對于不同的程度各有理解,體驗式教學法不僅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還能體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的意義。
(二)挖掘校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并合理解決,提高心理課程實效性
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對于教材上的知識進行教導以外,還應將目光投向校園生活,發(fā)現(xiàn)身邊學生的心理問題。教材上的知識是學不完的,身邊的問題更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學生對于教材的內容多是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現(xiàn)象。為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應結合學生會成員對學生展開調研,或者在學校創(chuàng)設心理健康咨詢箱,了解身邊學生的問題。咨詢箱和調研均采用匿名的形式為學生保密,了解學生的心理后,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結合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導,確保每節(jié)課后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獲,并能將學過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會對于自己的心理開導,或對于他人的心理開導,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價值體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不提倡知識點的死記硬背,這樣對于學習沒有作用,反而徒增煩惱。教師在課堂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課件,或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問題反饋制定課件,主要是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深入掌握學過的知識,這樣教育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還實現(xiàn)了教學意義[2]。
(三)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學習積極性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并不是只有課堂或書本為載體,只要善于發(fā)展周圍的資源,不僅豐富了教學載體,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踐可以作為理論知識的第二課堂,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驗證真理。例如教師可以選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某一題材,來開展比賽,比賽可以分為幾個板塊,學生和任意組合,按照各自擅長的方式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如按照題材制作相關微電影或者情景劇;或制作心理學PPT運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將主題呈現(xiàn)出來;文采較好的可以寫規(guī)定范圍內的某一位心理學家,或印象深刻的心理健康知識。活動結束后按照不同的藝術領域進行嘉獎,使課程變得更有意義,學生也會受益匪淺。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當前的社會形勢發(fā)展下尤為重要,國家教育部門與各大高校教師都在積極探索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教育策略,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本文提出的教學策略希望有所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孝鳳, ZHANG, Xiao-feng,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4.
[2]張繼玉.素質育化體系下的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心理健康課程為例[J].職教論壇,2013,000(002):62-64.
作者簡介:徐尉羚(1982.09),女,苗族,四川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