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凱 袁 琨 陳 偉 崔前波
(湖北省武漢中心醫(yī)院耳鼻喉科,武漢市 430014,電子郵箱:lvkai951254a@163.com)
喉癌是臨床上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空氣污染、吸煙及遺傳因素等有關[1]。近年來,隨著空氣污染程度加重,我國喉癌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2]。喉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喉癌切除術,但是該手術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患者的發(fā)音、呼吸及吞咽等功能,給患者帶來不適感,患者術后容易產生抑郁或焦慮等不良心理,影響睡眠質量,導致睡眠障礙,而患者術后睡眠質量下降,又會加重抑郁或焦慮等不良心理,造成惡性循環(huán),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3-4]。研究表明,充足有效的睡眠可以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促進傷口愈合及機體恢復,并能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5]。本研究探討誘導睡眠干預對喉癌患者術后睡眠質量、焦慮及抑郁狀況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喉癌手術治療的11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jīng)臨床和病理學檢查診斷為喉癌[6];(2)均為首次手術治療,術前未進行相關放化療治療;(3)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1)有精神疾病史者;(2)認知功能障礙者;(3)有睡眠障礙病史者;(4)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5)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功能異常者;(6)喉癌復發(fā)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2例。觀察組男性43例、女性29例,年齡42~86(60.64±12.17)歲;行喉部分切除術40例、喉全切除術32例;對照組男性40例、女32例,年齡45~82(62.64±10.83)歲,行喉部分切除術38例、喉全切除術3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喉癌術后常規(guī)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喉癌術后常規(guī)干預的基礎上進行誘導睡眠干預。喉癌術后常規(guī)干預:(1)密切觀察患者呼吸、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的變化,保持頸部引流管通暢,注意引流液的情況;(2)注意觀察氣管切開的切口,如出現(xiàn)并發(fā)癥則及時處理;(3)術后根據(jù)患者的口腔情況進行漱口,并及時清理口中血性分泌物,囑患者術后10 d 內勿做吞咽動作;(4)術后鼻飼前吸盡痰液,鼻飼前后用溫開水沖洗管道,保持鼻飼管的清潔;(5)干預時保持耐心,囑咐患者家屬接納患者,并讓患者積極與社會接觸。誘導睡眠干預:(1)保持相對安靜、暖和的睡眠環(huán)境,研究人員根據(jù)患者具體的生理心理情況,在患者睡前進行浴足、按摩等,播放平淡而有節(jié)律的音律,建立誘導睡眠的條件反射,使患者情緒平穩(wěn)、放松、安靜,消除不安和煩躁的情緒;(2)當患者不能正常入睡時,先保持其心態(tài)平穩(wěn),切忌造成患者煩躁不安,囑患者選取舒適的體位,閉眼或眼睛微張,做深而緩的呼吸,放松全身肌肉,降低患者交感神經(jīng)興奮度;(3)對于睡眠習慣不好的患者,可采用相應的誘導方法來進行睡眠誘導。① 閉目入靜法:讓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進行深而緩慢的呼吸,逐漸放松身體和全身肌肉,緩慢進入朦朧的睡眠狀態(tài);② 引導意向法: 讓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先進行深呼吸放松,引導患者進入想象,主要想象為身體恢復健康、開心幸福的時刻等,從而進行自我鼓勵,降低不良情緒。
1.3 評價指標 (1)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分別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評分[7]、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7]、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7]評價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焦慮狀態(tài)及抑郁癥狀。PSQI量表評分共18個條目,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礙等,總分為21分,>7分為有睡眠障礙,分數(shù)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SAS評分共20個條目,總分為100分,<50分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焦慮、61~70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得分越高焦慮癥狀越嚴重。SDS評分共20個條目,總分為100分,<53分為正常、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為中度抑郁、>72分為重度抑郁,得分越高抑郁癥狀越嚴重。(2)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SQI量表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PSQI量表各項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PSQI量表各項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SQI量表評分的比較(±s,分)
組別n睡眠效率干預前干預后t值P值睡眠障礙干預前干預后t值P值PSQI量表總分干預前干預后t值P值觀察組721.77±0.261.02±0.142.481<0.0011.49±0.250.93±0.133.754<0.0016.59±1.812.89±0.8312.057<0.001對照組721.72±0.231.35±0.143.194<0.0011.56±0.261.19±0.132.767 0.0076.99±1.254.74±1.0422.835<0.001 t/t'值1.211-14.143-1.647-12.000-1.543-11.798P值0.229<0.001 0.102<0.001 0.125<0.00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SDS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SDS評分的比較(±s,分)
2.3 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的比較及術后睡眠質量與焦慮、抑郁的關系 觀察組術后住院時間為(13.44±2.32)d,短于對照組的(16.39±2.75)d(t=6.957,P<0.001)。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術后PSQI量表評分與SAS評分、SDS評分均呈正相關(r=0.521、0.619,均P<0.001)。
有研究表明,喉癌患者術后3 d內失眠的發(fā)生率在90%以上,其首要原因是術后常規(guī)放置鼻飼管、氣管套管的刺激以及術后疼痛降低了患者的舒適度,導致患者的呼吸通路發(fā)生改變,使呼吸道黏膜纖毛運動與腺體功能也隨之發(fā)生改變,造成呼吸通路的分泌物增加。其次,喉癌術后患者自我形象發(fā)生改變,且術后暫時不能經(jīng)口進食,導致患者容易出現(xiàn)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反應[8-10]?;颊邔ι砉δ芑謴秃椭匦氯谌肷鐣⒒謴驼I畹膿鷳n等心理問題也會隨著時間延長而加劇,導致其出現(xiàn)焦慮情緒和抑郁癥狀[11]。研究發(fā)現(xiàn),50%的喉癌患者術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焦慮情緒和抑郁癥狀是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的重要心理因素[12-13]。因此,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減少患者焦慮情緒和抑郁癥狀的發(fā)生,對于喉癌患者術后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臨床上多采用PSQI量表評價患者的睡眠質量,其信度和效度較高,能夠真實反映患者短期內的睡眠質量[14-15]。而SAS評分和SDS評分也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且操作簡單,患者易于接受,目前廣泛用于非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評估[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PSQI量表各項評分及總分,以及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上述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亦短于對照組(均P<0.05),說明在術后常規(guī)干預的基礎上,應用誘導睡眠干預可以提高喉癌術后患者的睡眠質量,有效地降低SAS評分及SDS評分,保證患者的心理健康,利于患者術后恢復。睡眠是人們生命活動中非常重要的生理過程,合理和科學的睡眠能夠使人體細胞處于放松和休息狀態(tài),使人體的精力和體力恢復正常[18-19],而且良好的睡眠質量還有利于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自我康復能力[20-21]。誘導睡眠干預主要根據(jù)患者生理和心理狀況,誘導患者平穩(wěn)入睡,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精神狀態(tài),從而有效地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進而加快患者的恢復[22]。本研究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喉癌患者術后的PSQI量表評分與SAS評分、SDS評分均呈正相關(均P<0.05),說明焦慮、抑郁是降低患者睡眠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睡眠質量的提升也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此外,病房環(huán)境、住院經(jīng)費及醫(yī)護人員的素質均可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14]。因此,醫(yī)院應加強病房管理,醫(yī)護人員可開展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服務,給患者以體貼關愛,消除患者顧慮,以促進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誘導睡眠干預可提高喉癌患者術后的睡眠質量,減輕患者焦慮情緒及抑郁癥狀,加快患者術后恢復。但本次研究的樣本量較少,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局限性,未來應擴大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