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增加了很多短小精悍、文質(zhì)兼美而又涵義深刻的小古文。本文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小古文教學經(jīng)歷,從讓小學生輕松學習小古文、努力改進小古文教學模式、實現(xiàn)小古文教學的有效性等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嘗試與探索。
一、讀,熟讀精思
小學生學習的小古文都比較短小,字數(shù)最長的不過百余字,篇幅不長,適合小學生熟讀。
1. 要讀準字音。小古文中有很多的異音字、通假字、多音字,還有一些生僻字。如:《學弈》中的“為是其智弗若與”的“與”,同“歟yú”,不讀第三聲;《伯牙鼓琴》中的“湯湯乎若流水”中的“湯湯”讀“shāng shāng”。讀準確,對于理解小古文的意思非常重要,一旦讀錯,理解也會有誤。所以,學習小古文的第一步,教師應先進行字正腔圓的范讀,特別是一些容易讀錯的字,要幫助學生正音。
2. 要讀出節(jié)奏。由于小古文大多以單音節(jié)詞呈現(xiàn),如果搞不清楚停頓和語氣,學生讀起來生澀,理解起來也困難。在小古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多做示范,引導學生朗讀。教師要帶領(lǐng)學生準確劃分停頓節(jié)奏,依情感調(diào)整語氣語調(diào)。以《書戴嵩畫?!分械钠螢槔?,其停頓節(jié)奏劃分如下:……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停頓節(jié)奏的劃分使古文讀起來節(jié)奏感強,層次分明,也更容易讓人理解古文大意。
3. 要讀出韻味。在初步理解小古文的大意之后,教師可再次帶領(lǐng)學生有感情地吟誦。吟誦可采取多種方式,如可以模仿讀、跟讀、引讀、分角色朗讀、男女生賽讀,還可以像古人一樣搖頭晃腦地吟誦,也可以在古典音樂的伴奏下進行聲斷氣連、抑揚頓挫的朗讀。靈活多變的朗讀形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還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古文內(nèi)容。
二、趣,激趣入情
在小古文教學中,教師要靈活變通教學方法,努力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古文課的學習變得趣味盎然。
1. 在課始,運用資源,激趣導入。在小古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有效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打破時空限制,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如在《守株待兔》一課的導入時,教師可以先使用多媒體把這篇小古文的內(nèi)容以視頻小故事的形式播放出來,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然后再回歸文本進行小古文內(nèi)容的品讀講解。這樣,學生在學習這篇小古文時就沒有陌生感,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 在課中,故事講演,促進理解。在有趣的導入之后,教師必然要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地理解小古文大意,這是一個平靜的過程。當學生大體知道小古文的意思之后,教師又可以在平靜中掀起一股浪花。為鞏固理解詞句大意,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故事講演。如學習完《司馬光》一課后,可以先讓學生輪流在組內(nèi)講“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講得不足的地方,同伴可以指出、更正。然后再評出小組“最佳故事”,獲得“最佳故事”的學生上講臺面向全班講。這樣的故事講演,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學習保持興味盎然,而且還能在優(yōu)生的帶動下,使后進生更好地理解小古文。另外,在故事講演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很自然地感受到司馬光的沉著冷靜、聰明機智,可謂一舉多得。
3. 在課后,角色扮演,加深感悟。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一般都對角色扮演、自主對話等情境式學習方法情有獨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進行角色分配和演練,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如在《兩小兒辯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三個學生分別扮演兩小兒和孔子,進行角色演練。角色的演練可以讓學生更直觀、更生動地感受課文內(nèi)容,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兩小兒是什么樣的孩子?”“為什么‘孔子不能決也?難道孔子的學問是假的嗎?”進而引導學生認識到兩小兒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孔子實事求是,不會不懂裝懂,并了解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含義。
三、展,拓展遷移
小學教材中的小古文篇章量相對比較少,范圍也比較狹小,想要提高學生對小古文的學習能力,必須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讓學生接觸到更多類型的小古文。如學習了《自相矛盾》之后,筆者讓學生去讀其他的寓言故事,如《邯鄲學步》《杯弓蛇影》《濫竽充數(shù)》等,進一步感受小古文的特點——短小精悍、意味深長。又如,學習了《古人談讀書》以后,筆者布置學生去讀《圓木警枕》《鑿壁偷光》等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讓他們明白“勤奮出真知”“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的道理。
四、評,靈活評價
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為了這個目的,小古文的教學評價形式宜多樣化、靈活化,以促使學生對小古文的學習興趣始終保持高昂。
1. 制作思維導圖。學生在學習、閱讀了一定數(shù)量的小古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小學高年級學生對小古文的一些常用字詞、語法進行歸納整理,并制作思維導圖或知識樹,加強記憶,逐步形成小古文的語感。一類是常用字詞。它們的意思相對比較固定,如“去”就是“離,離開”,“既”就是“已經(jīng)”,“嘗”就是“曾經(jīng)”,“然”就是“這樣”……一類是通假字。如古文中的“惠”通常都是同“慧”,“知”經(jīng)常同“智”……一類是一字多義。古文中有很多一字多義的現(xiàn)象,需要在整體把握古文意思的基礎上去辨別。如“之”字,單單《學弈》這課,就出現(xiàn)了六次,它們的意思也不盡相同,有的起指代作用,有的是“到”的意思,有的表示助詞“的”。鼓勵、引導學生把學過的一些字義整理歸納出來,以學生喜歡的思維導圖或是知識樹的形式呈現(xiàn),并進行交流、展示,能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采取知識搶答的方式。為了檢查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改變原來死記硬背的檢查方式,采取知識搶答的形式。這項工作可以在學期末進行。教師可事先將學生已學過的古文常識和知識點制成課件在復習課上投放,然后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搶答完成,最后評選出優(yōu)勝者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一來,學生的復習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
3. 組織讀書交流會。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寒暑假里自主閱讀小古文,待開學以后,再組織一次別開生面的小古文讀書交流會。讀書交流會的形式要多樣化,可以講文言文故事、續(xù)編文言文故事,可以“你問我答”,還可以分享、點評、鑒賞……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閱讀小古文的量,還能提高學生閱讀小古文的水平,為學生將來大量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小古文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學好小古文,能為初中、高中階段學好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小學階段,提高小古文教學質(zhì)量,完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
(作者單位:福建省私立福州市鼓樓區(qū)黎明實驗小學 ?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