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摘? ?要: “完了”作為北方方言中的一個常見口語,逐步從表示實在意義的動補短語語法化成為話語標記。本文從“完了”的語義性質(zhì)入手,根據(jù)“完了”作為實詞的兩種不同語義,分析出虛化后的“完了”分別具有“表示順承”和“表示感嘆”兩種語用功能,依托搜集到的語料的數(shù)據(jù)分布,得出“完了”的虛化過程的兩條路徑。
關鍵詞: 完了? ?虛化過程? ?話語標記
“完了”是由動詞“完”加上助詞“了”構成的動補短語,在北方方言中出現(xiàn)頻次很高。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中只有對“完了”(wán liǎo)的解釋,沒有對本文所研究的口語中的“完了”(wán le)的解釋。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增加了對“完了”(wán le)的解釋,解釋為:“連詞,用在句中,表示兩件事相承接,依次發(fā)生?!笨梢?,自然口語中的“完了”已經(jīng)得到社會和學界的廣泛認可。因此,分析“完了”是如何從有實在意義的動補短語發(fā)展為只表示順承關系的連詞,直至發(fā)展為話語標記的,是有其現(xiàn)實意義和學術價值的。目前,已經(jīng)有多位學者對“完了”進行過研究。筆者認為,“完了”還有很多地方尚未發(fā)展完善。如語義性質(zhì)多且模糊,作為話語標記的虛化過程仍不明晰等。筆者將從這幾方面對“完了”進一步分析。
一、“完了”的語義性質(zhì)
沈家煊提出,語法化具有“歧變原則”。即“一個實詞朝一個方向變?yōu)橐环N語法成分后,仍然可以朝另一方向變味另一種語法成分,結果是不同的語法成分可以從同一個實詞歧變而來”。在口語中,“完了”常常具有幾個不同但相關的語義性質(zhì)。
(一)實詞“完了”的語義性質(zhì)
“完了”本身是由動詞“完”加上助詞“了”構成的動補短語,在句子中,常常作謂語,或在動詞后作補語,表示某個動作或某個事件的結束和完成。經(jīng)過收集語料信息,筆者發(fā)現(xiàn)“完了”作為實詞共有兩種語義性質(zhì):一是表示動作或事件的結束、完結,稱之為“完了1”;二是表示終結、死亡、絕望等,稱之為“完了2”。下面分別從“完了”的這兩個語義性質(zhì)進行說明。
1.“完了1”的語義性質(zhì)
“完了1”有結束、完結之意。在句子結構中充當謂語成分,也可以單獨成句,表示結束之意。例如:
(1)別換臺,新聞聯(lián)播完了就是天氣預報了。
在句子結構中,“完了1”前面可以加動詞,表示該動作的結束和完成。此時,“完了1”在句子中不再作謂語,而是充當補語成分,說明該動作或事件的結果。例如:
(2)他假裝笑了:“算了,小崔!等我見完了特使,再給瑞宣想辦法,一定!”
此外,“完了1”還可以加“以后”“之后”等詞,以及時間名詞,構成表時間的短語,在句子結構中作狀語。例如:
(3)你先去圖書館,完了之后我去找你。
“完了1”還有一個特殊的用法,即與“就”連用為“就完了”,表示“完結、結束”的意思。但是為句子加上說話人的語氣,使句子具有感情色彩?!熬屯炅恕蓖ǔS小皼]什么大不了的、不在乎、得了、不在意”等色彩,常作用于說話人刻意將事物的重要性淡化,表明說話人不在意的態(tài)度。例如:
(4)張藝謀:我更愿意把自己只看作是一個電影導演就完了。
在“就完了”之后加否定副詞“不”構成“不就完了”,跟“就完了”表示相同的語義,只是在語氣上有所加強。而且“就完了”后可以加其他語氣詞,如“就完了嘛”。例如:
(5)志國:唉爸爸爸,和平有缺點您指出來我狠狠地批評她不就完了嘛?
2.“完了2”的語義性質(zhì)
“完了2”本身有“死亡、終結、絕望”等義,在句子結構中充當謂語成分,前面不可以加動詞。例如:
(6)我這一輩子算完了,睜開眼,天底下沒有一個親人!
這個例子中的“完了”指向說話人,表示沒有希望。
(二)虛化后的話語標記“完了”的語義性質(zhì)
1.虛化后的話語標記“完了1”的語義性質(zhì)
“完了1”表“結束、完結”之意,虛化后,是一個起順承作用的話語標記,通常位于復句中后一小句的句首,表示前一小句的動作、行為、事件、狀態(tài)等的結束,作用相當于“然后”。例如:
(7)把你那一點點活力的細胞給他,完了他的細胞生成以后就又開始工作了。
2.虛化后的話語標記“完了2”的語義性質(zhì)
“完了2”表示“終結、死亡、絕望”等意,虛化后,作為感嘆詞,通常位于句首或句中,有“糟糕、壞透了”的意思。這里的感嘆詞位于句首,即是一個話語標記。例如:
(8)和平:完了,我就能再活兩天了!
此外,“完了”還可以連用,表示強調(diào),加強語氣。例如:
(9)志新:完了完了完了完了,全完了……
實詞“完了”具有“結束、終結、沒有希望”等意,虛化后成為兩種具有不同作用的話語標記:“完了1”位于句中或句首表順承,“完了2”位于句首表感嘆。
二、“完了”的虛化過程
“完了”從動補短語逐步語法化為話語標記,實際上就是經(jīng)歷了一個實詞虛化的過程。此前,已經(jīng)有多位學者對“完了”的虛化過程,也可以說“完了”作為話語標記的來源問題進行過分析。高增霞將“完了”的語法化過程概括為:動作的結束(動詞)→事件的結束(連詞)→言語行為的結束(話語標記)。李宗江認為,是由處于補語位置的動詞性成分“完了”在語境中省略動詞,語法化為時間副詞“完了”,進而成為話語標記。方環(huán)海、劉繼磊認為,話語標記的“完了”是從動詞性的“完了”語法化為關聯(lián)副詞最終發(fā)展而來的。余光武、滿在江認為動詞語法化后的“完了”是連詞。殷樹林認為“完了”是由“動詞+完了”結構中的動詞承前省略,語法化為連詞并進一步語法化為話語標記的。學者們共同認同“完了”是由“V+完了”后省略動詞進而語法化為連詞或副詞,最后語法化為話語標記,這是“完了1”虛化為話語標記的過程。筆者也認同這一觀點。
學者們的分歧集中于“完了1”在第一個語法化的過程中,是作為時間副詞、關聯(lián)副詞還是連詞出現(xiàn)的。但學者們忽略了作為感嘆詞的“完了2”也是話語標記,并沒有分析和探討嘆詞“完了2”話語標記的過程。因此,應該從兩個路徑看“完了”的虛化過程。
(一)“完了1”虛化為表順承的話語標記
“完了1”的語義性質(zhì)為表示“結束、完結”之意。通過前文對“完了1”語義性質(zhì)的分析舉例,可以明確,“完了1”開始是由“V+完了”組成動補短語的,表示某個動作或時間的結束;后動詞省略,單獨表示“結束、完成”義,此時的“完了1”單獨作謂語動詞;后動詞的語義虛化,表示一個動作的結束、另一個動作的開始;后在語篇中語法化為副詞或連詞;后再次語法化為話語標記,起銜接和填補話語空隙的作用。
下面列舉幾個語料,展示“完了1”的虛化過程:
(10)我吃完了,先回屋了,你吃完了別忘了刷碗。
(11)志國:就是,扇完不就完了么,這又沒外人,她要不理你,我替你挨都行。
(12)李連杰:所以醫(yī)生做了七個小時手術,跟我說以后不能再練武術了,多開心,完了說,連跑步可能都不行,那還能拍電影嗎,這個是最緊張的問題。
(13)安:拿電腦的人有個麥克,用那個說。完了也不管你個高個矮,反正那個儀器就在那。
以上一組例子中,(10)是“V+完了”構成動補短語的形式;(11)是“完了1”單獨作謂語表示“結束”;(12)是“完了1”作副詞/連詞,起銜接語篇的作用;(13)是“完了1”徹底虛化為話語標記,只起到填補話語空隙的作用。
對于“完了1”在進行第一次語法化時作何種成分,筆者認為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一是虛化程度的不同?!巴炅?”作為時間副詞的虛化程度低于作為關聯(lián)副詞的虛化程度,也低于連詞的虛化程度,時間副詞的虛化程度最低,連詞的虛化程度最高。二是取決于分析的立足點。當從時間先后的角度看“完了1”的成分,那么“完了1”在句中作時間副詞,表示時間的順承;當從篇章結構的角度看“完了1”在句中的成分,那么“完了1”是關聯(lián)副詞,起銜接話語和篇章連接的作用;當從邏輯序列的角度看“完了1”的成分,那么充當連詞成分,銜接前后話題和話論。
根據(jù)沈家煊提出的語法化“并存原則”:“在一個成分A虛化為B的過程中,必定有一個A和B并存的階段,即‘A→A,B→B,在這個中間階段有的成分既可以按A理解,又可以用B理解”。在口語中,一個詞在發(fā)展過程中會出現(xiàn)多種不同的語義,不可能單獨使用某一種或某幾種語義而拋棄其他語義,也不可能明確界定出哪種用法就是使用某種語義,多種語義是“共現(xiàn)并存”的,無論“完了1”作時間副詞、關聯(lián)副詞還是連詞,都是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不必過于強調(diào)詞性的劃分,只容許它存在一種詞性,忽略更根本的語法化的問題。
總之,“語法化表現(xiàn)為語義虛化和語形變化”“語義的虛化包括泛化、簡化、抽象化等,語形的變化是由大變小、由繁變簡、由自由變粘著。語形的變化總是滯后于語義變化。結果是語言中普遍存在一詞多義,即同一詞形既表實義又表虛義”。因此,“完了1”的語義虛化過程就是語法化過程,語形變化過程就是詞匯化過程。由于“完了1”的語義虛化,“V+完了”中動詞的省略使得“完了”的結果義減弱,這就造成了“完了1”的意義虛化?!巴炅?”隨著“完結、結果”意義的虛化,“完”和“了”在同一個動補短語中作為兩個獨立成分的界限逐漸模糊甚至消失,使之成為一個單一的詞,完成詞匯化的轉(zhuǎn)變。
綜上所述,“完了1”的虛化過程主要是語義虛化過程和語形變化過程。語義虛化過程為:“V+完了1”的動補短語→謂詞性實詞表“完結、結束”→時間副詞/關聯(lián)副詞/連詞→話語標記。語形變化過程為:動詞“完”+助詞“了”→謂詞“完了”。
(二)“完了2”虛化為表感嘆的話語標記
“完了2”有“死亡、終結、絕望”之意,還可以引申出“失敗、糟糕透了、玩完了、倒霉”之意。根據(jù)前文對“完了2”語義性質(zhì)的分析,“完了2”在句中通常獨立充當謂語成分,且語義大多指向前面的名詞性成分。例如:
(14)北平完了,在北平的人當然也跟著完蛋。
從“完了2”向話語標記“完了2”的轉(zhuǎn)變,可以看成由陳述語氣向感嘆語氣的轉(zhuǎn)變,即由于說話人情緒的激動或表述事物的嚴重性而使話語出現(xiàn)倒裝和易位。例如:
(15)孟朝陽:完了,肯定是他!
“完了2”在位于句首的時候,本身的概念義虛化,不再表示確切的含義,只作獨立成分的感嘆詞,表示一種“失望、糟糕透了、毫無辦法”的狀態(tài)。但“完了2”后所接的小句也要對后續(xù)內(nèi)容進行補充,否則會造成句義模糊。
沈家煊認為,“由于說話人在會話時總想用有限的詞語傳遞盡量多的信息,當然也包括說話人的態(tài)度和感情”。因此,“完了2”虛化為話語標記的感嘆詞“完了”是有一定理論來源的,說話人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和態(tài)度乃至情感,都通過某種固定的語言結構傳遞給聽話人,長此以往,這種固定的語言結構就被固化為這種結構所固定具有的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也就形成了一個表示感嘆的話語標記。
此外,筆者搜集到的語料(包括電視劇《我愛我家》的臺詞、媒體語料庫、北大語料庫及日常口語語料)共219條,“V+完了”構成動補短語共84項,省略V使得“完了”單獨作謂語共47項,做感嘆詞充當話語標記共40項,作話語標記起銜接作用的共48項。對語料進行標注后,發(fā)現(xiàn)話語標記用法占所有語料的40%。因此,“完了”的話語標記用法已經(jīng)在自然口語中趨于成熟。
綜上所述,“完了”是在自然口語特別北方方言中常見的話語標記?!巴炅恕敝饕哂袃煞N主要的語義性質(zhì),“完了1”表示“結束、完結”;“完了2”表示“終結、死亡”。這兩種語義性質(zhì)分別虛化出了具有兩種不同功能的話語標記。“完了”從動補短語語法化為話語標記的過程,即虛化過程可以分為兩條路徑:一是“V+完了1”→省略V單獨作謂語→副詞/連詞→表順承的話語標記;二是“完了2”→表感嘆的話語標記。
本文對“完了”的語義性質(zhì)、虛化過程作出分析,但還有一些問題尚未解決,如“完了”本意是表示“結束、終結”,為什么后來虛化為表順承的話語標記?從歷時角度看“完了”的形成過程和歷史沿襲問題等。這些問題都值得繼續(xù)深入、細致研究。無論是對“完了”還是對話語標記的研究,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希望未來有更多新穎的切入點繼續(xù)對它們進行發(fā)掘。
參考文獻:
[1]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4).
[2]高增霞.自然口語中的話語標記“完了”[J].語文研究,2004(4).
[3]李宗江.說“完了”[J].漢語學習,2004(5).
[4]余光武,滿在江.連詞“完了”來源新解——兼談“完了”與“然后”的異同[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1).
[5]殷樹林.也說“完了”[J].世界漢語教學,2011(3).
[6]李咸菊.北京口語常用話語標記研究[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8.
[7]吳福祥.漢語語法化演變的幾個類型學特征[J].中國語文,2005(6).
[8]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與“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