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迎 萬素花
眾所周知,斯坦因是世界著名考古學家、語言學家、地理學家和探險家,國際敦煌學開山鼻祖之一。他是今天英國與印度所藏敦煌與中亞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最早的研究者與公布者之一,更是飽受爭議的考古學家。他的許多著作至今仍是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者的必備書目。
一、多重身份的考古學家
(一)旅行者
1908年,斯坦因一行人來到中國西域進行考古挖掘,將我國大批寶貴的歷史文物帶到了大英博物館,令人深感哀痛、惋惜。斯坦因在《穿越塔克拉瑪干》中寫道:“6月13日,我對敦煌城做了短暫的造訪,以感謝當?shù)氐闹袊賳T,他們的熱情好客和友好幫助為我的工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00多年前,中國國力衰微,清政府自顧不暇,無力顧及這些寶貴的歷史文物,斯坦因在這時登堂入室,對于我國的考古工作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二)“垃圾博士”
斯坦因在臭不可聞的垃圾堆里發(fā)掘了很多文物?!洞┰剿死敻伞分卸啻纬霈F(xiàn)了垃圾堆,如第七章《從麻扎塔格到巴楚》,作者寫道:“這些垃圾堆主要由稻草、糞便、動物骨骼等混雜組成,其外觀和仍然刺鼻的氣味使人直接回想起古老的吐蕃人廢棄于米蘭戍堡的那些無法形容的骯臟、巨大的垃圾堆。垃圾物的形成毫無疑問最早主要歸于一支吐蕃駐軍的存在。經(jīng)系統(tǒng)的清理發(fā)現(xiàn)了大量書寫于木板或紙上的吐蕃文書……”從這里,人們可以看到斯坦因探尋這些歷史文物時的辛苦。
(三)專業(yè)學者
斯坦因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容置疑。在清理遺址,發(fā)掘古墓,割離、搬走壁畫這些考古工作時,他會根據(jù)需求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的地方需對清理出的壁畫造像拍照后回填;有的地方只需探明文化層的關(guān)系即可;而有的地方則需要做永久性剝離搬遷,如坍塌的寺廟、“尋寶人”劫掠一空的墓室、自然力下即將毀滅的遺跡等。斯坦因根據(jù)每部分遺跡的不同情況,做了相應的搶救措施,盡可能保存遺跡。
斯坦因通過艱難的地理勘探,解決了考古探險中的疑難之處,對于當時的考古研究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洞┰剿死敻伞分杏写罅康恼掌?,例如,他沿途拍攝的西域風情照片,生動高雅,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資料。
二、富有人情味的博士
閱讀《穿越塔克拉瑪干》,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斯坦因待人真誠、極具人格魅力的一面。
(一)對助手
《穿越塔克拉瑪干》第八章中,斯坦因和助手終于結(jié)束了艱辛的工作,辛苦打包好所有的文物,將要從和田出發(fā)去倫敦時,助手的眼睛卻看不見了,這對于剛毅、強健的年輕人來講是多么沉重的打擊!斯坦因字里行間透露出對這個年輕助手的擔憂,盡可能地為助手提供幫助,在得知就算助手不來西域,眼睛也會看不見時,他的心里才得到一絲安慰,“為了使他一路上舒適、安全,我毫不吝惜地盡可能提供一切供應品”“我竭力為這位忠實的伙伴申請?zhí)厥獾难a償”,這顯示出斯坦因作為領(lǐng)導對下屬的深切關(guān)懷。
(二)對取經(jīng)人玄奘
斯坦因十分崇敬玄奘,這在《穿越塔克拉瑪干》一書中多有體現(xiàn)。書中多次提及玄奘的生平事跡和著作研究,例如,作者在第一章《前往古代瓜州》寫道:“因為它來源于玄奘,且與他生平里一件非常值得紀念的事情密切相關(guān)。我是指他那次自帝國邊境冒險啟程前往西域一事,關(guān)于這個偉大取經(jīng)者的《生平》一書告訴我們,他是如何抱著‘欲求法于婆羅門國的目的而離開涼州,而后又是如何到達了瓜州的。”在第三章《哈密和吐魯番之行》中,“《生平》中保存了玄奘偉大的取經(jīng)路上的歷險經(jīng)歷,其中提到了他從瓜州出發(fā),穿越沙漠,到達伊吾或哈密的傳奇故事,寫法也很特別,讀來津津有味,文字也有特點?!睍袑τ谛饰餍兄逻M行了高度的贊揚。
(三)對給予其幫助的人
斯坦因是知恩圖報的人,其在書中表達了對那些給予他幫助之人的感激之情。政府官員支持他的工作,他表達了對政府官員的感激;當?shù)鼐用駷樗嘎?,提供文物遺址信息,他對當?shù)鼐用袷指屑?。例如,《穿越塔克拉瑪干》的第八章中,作者對于蔣師爺?shù)膸椭磉_了感激,“我更加感謝蔣師爺一直在身邊給予安慰,分擔我的煩惱和痛苦”。文章最后,斯坦因?qū)懙溃骸靶叶鴣碜愿鞣矫娴墓膭钍刮夷軌虺錆M美好愿望地面臨這些工作……最后,我滿懷信心地看到,只要存在各項工作,在這些最杰出的學者中忠實的朋友和合作者們,愿意幫助我完成這些工作,直至它們?nèi)拷Y(jié)束?!彼砸幻鈬脊艑W家的身份在西域進行考古發(fā)掘,中國向?qū)ё栽柑嫠?lián)絡官場、招募民工、打通關(guān)節(jié)。
三、西域建設(shè)的希冀者
(一)牧場
斯坦因在書中表達了因為政治文化原因,而沒有對地理環(huán)境充分利用的惋惜。例如,第二章《甘肅西北境》中,作者寫南山有著優(yōu)美的牧場,可以容納成千上萬的牛馬,對牧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但是在一年里最溫暖的季節(jié),這里卻荒無人煙。斯坦因?qū)ζ渲械脑蜻M行了分析,認為“從種族的以及政治的現(xiàn)實之角度,可以合起來一道來解釋人們的這種忽視。漢人對游牧生活根深蒂固的反感,在這里并沒有被沖淡。”斯坦因?qū)τ谄渲械囊恍┎缓侠碚咭策M行了批判,希望水源充足的地域能夠得到更好地利用。
(二)綠洲
綠洲是西域特色符號之一,沙漠中的綠洲總是帶給人們欣喜和希望。綠洲地區(qū)夏季氣溫高,熱量條件充足,只要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小麥、水稻、棉花、瓜果、甜菜等農(nóng)作物都能生長得很好。斯坦因在《穿越塔克拉瑪干》一書中多次提及綠洲,第五章《前往庫車和克里雅河流域》中提到,庫爾勒“是個生氣勃勃的綠洲地帶”,“灌溉水源十分充足,不僅僅是充足,而且還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這主要歸功于博斯騰湖充當了一個自然大水庫,每當春季和夏季天山山脈的冰雪融化,山洪暴發(fā)時,博斯騰湖就能儲存大量的水,并由此逐漸向下流。這就確保了庫爾勒上段的孔雀河一年四季都能保持相當大的水量,并且遠遠超過當?shù)毓喔葘嶋H種植區(qū)所需的水量”,“若擴大耕地面積,是輕而易舉的事”。庫爾勒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好,居民數(shù)量卻相對較少,斯坦因?qū)Υ诉M行了思考,“主要是由于它與蒙古游牧民族為鄰……仍影響著該地區(qū)”,認為這阻礙了庫爾勒地區(qū)的發(fā)展。
(三)坎兒井
坎兒井普遍存在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市。斯坦因第一次見到坎兒井時,說道:“它是通過在地下挖井再連接成渠的,能夠與天山腳下礫石戈壁的地下河流相連接?!彼固挂蛘J為,坎兒井對吐魯番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他希望將這種特殊的灌溉系統(tǒng)引入其他綠洲地區(qū),“可能還可以提高當?shù)氐霓r(nóng)業(yè)產(chǎn)量”。
四、結(jié)語
從《穿越塔克拉瑪干》一書中,人們能了解到斯坦因是一位嚴謹認真的學者、富有人情味的博士、西域建設(shè)的希冀者。但是,他在特殊歷史時期進行非法測繪,攫取我國寶貴歷史文物,造成我國文物的流失,給我國的考古研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一點是人們不容忽視的,必須進行強烈地譴責。
(塔里木大學)
通信作者:萬素花;郵箱:819095369@qq.com
基金項目:省級一流專業(yè)“漢語言”(YLZYSJ202001);塔里木大學特色品牌專業(yè)“漢語言”(220101504);塔里木大學一流本科課程“現(xiàn)代漢語”(TDYLKC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