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看到這個題目時一定很好奇,紙杯被火燒肯定會被燒成灰燼(jìn)的,怎么會燒不壞呢?捺捺在說大話吧。不,捺捺這就證明給大家看!
使用材料
一個打火機、一根蠟燭、兩個紙杯、一個易拉罐,一杯冷水。
操作步驟
用打火機點燃一根蠟燭,并固定立在盤子中間,拿一個空紙杯靠近蠟燭的火苗,不一會兒,紙杯就燃燒起來了。不是說紙杯燒不壞嗎?怎么不到幾秒鐘就壞了呢?別急,精彩的在后面呢。
用剪刀在易拉罐上剪一個開口,以方便觀察火苗。接著把一根蠟燭固定立在易拉罐里。蠟燭固定好以后,放一些水在易拉罐底部,避免蠟燭燃燒太久,蠟油滴落下來軟化蠟燭。然后點燃蠟燭,并把一個裝滿水的紙杯架在易拉罐上面。
蠟燭燃燒大約5分鐘后,我們從易拉罐開口處可以看到紙杯的底部已經(jīng)被火苗熏(xūn)黑了,但是從上往下看紙杯,卻發(fā)現(xiàn)紙杯沒有一點被燒壞的痕跡。捺捺把手放進紙杯里,小心地試了下水溫(危險操作,請勿模仿),好燙!
好神奇??!紙杯可以當(dāng)鍋使用了。為什么裝了水的紙杯沒被燒壞呢?
原來是這樣
捺捺的實驗利用了熱傳遞的原理。因為要讓紙燃燒起來,溫度必須達(dá)到它的燃點,即溫度必須超過100℃,然而讓水沸騰卻只需要達(dá)到100℃的溫度就可以了。紙杯吸收了蠟燭的熱量,又把熱量傳給了水,水幫紙杯分擔(dān)了溫度后,紙杯承受的溫度就不會超過100℃了,所以裝了水的紙杯才不會馬上就被燒壞。當(dāng)然隨著溫度不斷上升,水無力再幫紙杯分擔(dān)溫度時,紙杯仍舊會被燒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