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冰
近幾年,隨著課程改革、教材改編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實,教育部對學生的日常閱讀要求以及考查力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閱讀的重要性得以不斷凸顯。筆者所在的海聯(lián)路小學(以下簡稱“我校”)借助智慧閱讀平臺,以統(tǒng)編版教材為依托推進開展“整本書閱讀”相關活動,從而延展學生的閱讀深度與廣度,提升教師的閱讀教學能力。
一、智慧閱讀平臺下整本書閱讀的組織形式
“整本書閱讀”是圍繞完整的作品所展開的閱讀,其中涉及到與作者、文本、教師以及同伴之間的對話。與篇章式閱讀、片段式閱讀不同的是,“整本書閱讀”擴大了學生的閱讀空間,能夠鍛煉他們對全書脈絡的通盤把握以及對全書內(nèi)容的周延思考,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與閱讀素養(yǎng)。
我校通過運用廣州市智慧閱讀平臺,結合中高年級學生的學情,進行“整本書閱讀”的設計與組織。例如,結合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的內(nèi)容,為學生推薦相應的閱讀書目,并讓學生在智慧閱讀平臺上尋找相應的閱讀資源進行閱讀。教師借助這一網(wǎng)絡工具得以有效改進課堂閱讀教學與課外閱讀指導方式,進而實現(xiàn)教師對學生閱讀的可知、可導、可管。
二、智慧閱讀平臺下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
(一)圍繞人物關系與形象理清閱讀思路
1.借助思維導圖理清人物關系
思維導圖是一種簡單實用的思維工具,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可以幫助人們進行定向的思維發(fā)散,而后通過文字與圖形的簡單組合將冗雜的信息化繁為簡,呈現(xiàn)為簡要的、層次清晰的邏輯聯(lián)系,使之更加明了易懂。思維導圖在閱讀指導中同樣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信息主要以文字表達的形式存在于文本中,讀者透過這些文字來獲取信息。然而整本書的信息是繁雜的,難以在一時間進行全面的概括,尤其在閱讀初期,書中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容易對讀者造成一定的誤導與阻礙。這時,借助思維導圖對文本中的人物關系進行初步簡要的梳理,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2.通過具體情境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說閱讀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利于讀者把握作品的精華,感悟作者的情感。然而,對于小學生而言,書籍與現(xiàn)實之間存在一定的壁壘,為了突破壁壘,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來搭建學生與文本人物的交流通道,從而進行人物形象分析。
(二)圍繞故事片段理解文意主旨
以高爾基《童年》這篇小說為例,教師在進行這部作品的閱讀指導教學時,通過開展分享交流會的形式,帶領學生一同賞析作品中的經(jīng)典情節(jié),并引導學生選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片段抒發(fā)自己的觀點與體會,在思想的交鋒中幫助他們提高對故事乃至主旨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師選取了外祖母在阿廖沙床前向上帝祈禱的經(jīng)典片段,引導學生從外祖母的語言中感受她的寬容與堅強,體會她對阿廖沙精神上的慰藉與指引,由此學生便可知外祖母是如何影響阿廖沙的成長,使之在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下仍然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而學生在分享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與體會時,以自己的視角對作品進行了深度的挖掘,再滲入自己的體會,達到了深層閱讀的效果,有利于他們更透徹地理解作品。
(三)圍繞親身經(jīng)歷撰寫成長故事
閱讀的意義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尤其通過“讀”促進學生“寫”的能力發(fā)展?!罢緯喿x”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為了保證閱讀效果,教師應該將閱讀和寫作密切地融合起來,使二者互為手段與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語文綜合素養(yǎng)。經(jīng)過閱讀一整部作品,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詞句、素材及表達方式,領悟了深刻的思想。這時,教師應該及時依托文本精準聚焦寫作訓練點,幫助學生將“從讀中悟”轉化為“以悟促寫”,最終實現(xiàn)“讀寫結合,一致發(fā)展”的結果。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廣州市中小學智慧閱讀小課題”專項研究課題——“基于‘智慧閱讀平臺的整本書閱讀設計與實施研究”(課題編號GZJYZY2020-130)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