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俊
一、“互聯網+任務驅動”的優(yōu)勢
“互聯網+任務驅動”的總體設計思路是,利用互聯網的快捷性、交互性等特點,借助具體的教學任務,助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進而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知識的構建過程如同搭建房屋,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需要精心設計。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能重構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學習資源,豐富學生的物理表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設計好“圖紙”。教師依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以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將學習目標轉化為一個個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學習任務,任務間層層遞進。
二是挑選好“材料”。依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發(fā)現問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數字化傳感器和數據處理軟件等輔助實驗探究,帶領學生經歷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發(fā)現過程,幫助學生建構知識。
三是落實好“管理”。采取任務驅動的方式,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利用多媒體交互功能,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互動提供便利;通過辯論、搶答、游戲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四是做好“評定驗收”。依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表現,借助數字教學平臺,教師可以更高效、更精確地掌握每一名學生的情況,從而形成以任務為導向、以評價促發(fā)展的課堂學習范式和評價體系。
二、教學設計
“運動的相對性”的學習目標主要分為六個方面:一是通過觀察,認識世界是運動的;二是知道什么是參照物,什么是機械運動;三是會選擇參照物,理解運動的相對性;四是通過生動描述相對運動的詩句,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五是通過對相對運動現象的討論,理解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在生產和科研方面的應用;六是觀看視頻,了解我國在航天技術等領域取得的成就?;谏鲜鰧W習目標,在“運動的相對性”課程中設置了六個主要任務。
任務一:哪輛汽車運動了?
1.情境一:觀察下圖,從圖1到圖2,哪輛汽車運動了?(編者注:上面為藍車,下面為黃車。)
根據學生的回答可以分成兩方,展開討論:①藍車運動了;②黃車運動了。
2.情境二:觀察下圖,從圖3到圖4,哪輛汽車運動了?
觀察并思考:“情境二”與“情境一”相比,有什么不同?
這棵樹被大家選定來作為描述汽車是否運動的標準。這個選定的標準就是參照物。
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即參照物)位置的改變叫作機械運動。如果位置不變,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是靜止的。
3.議一議:對“情境一”,我們可以怎么描述?
參照物的選擇:僅有一個物體,無法描述它是否運動,研究對象本身不能做參照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選擇地面、房屋、樹木等作為“標準”,來判斷物體是否運動。
【設計思路】學生通過任務一可以初步認識到世界是運動的,知道什么是參照物,什么是機械運動,初步學會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任務二:他們會怎么說?
1.如教材第117頁圖5-35所示,站在小明和小華的角度,他們會怎么描述?這是由于他們各選擇了什么做參照物?
2.在數字教學平臺中,獨立完成教材第118頁圖5-37所示的例題,并截屏上傳。
【設計思路】學生通過任務二中由于參照物選擇的不同,導致同一物體既可以是相對運動的,也可以是相對靜止的,初步理解了運動的相對性。同時,教師借助數字教學平臺,可以快速、準確地掌握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于在本節(jié)課的后續(xù)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切實解決學生的困惑,提高課堂效率。
任務三:怎樣實現空中加油?
1.民航客機跟汽車類似,都是停在地面上加油,而戰(zhàn)斗機在執(zhí)行任務時,往往受條件限制不能降落,只能在空中完成加油。
加油機和戰(zhàn)斗機都在空中飛行,如何才能進行空中加油呢?請觀看“空中加油”的視頻,尋找信息,完成填空并截圖上傳。
(1)若認為視頻中的加油機是靜止的,則參照物是? ? ? ? ? ? ? ? ? ? 。若認為戰(zhàn)斗機是靜止的,則參照物是? ? ? ? ? ? ? ? ? ? ,此時加油機與戰(zhàn)斗機必須具有? ? ? ? ? ? ? ? ? ? 。
(2)若以? ? ? ? ? ? ? ? ? ? 為參照物,則加油機和戰(zhàn)斗機都是運動的。
2.兩個物體,如果甲相對于乙是靜止的,那么乙相對于甲也是靜止的。同樣,甲相對于乙運動,乙相對于甲也是運動的。比如,飛機在飛行過程中,若以空氣為參照物,則飛機是運動的;反過來,若以飛機為參照物,則空氣也是運動的。這可以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和幫助呢?請觀察“風洞實驗”視頻,談談你的想法。
結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設計思路】通過任務三,學生進一步明確了運動的相對性,初步學會用辯證的觀點描述物體的運動。
任務四:我來做導演。
根據以上學習過程,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運動的相對性。現在,我們來想想,《西游記》里孫悟空騰云駕霧的影視效果是怎么實現的?請你來做導演,利用互動平臺,讓小超人“運動”起來。圖5中有固定的單杠、運動的鐵軌(gif動畫)及小超人圖片。請選用不同的參照物,讓你的小超人靜止休息或者低空飛行。
學生完成任務后,截圖上傳。
【設計思路】學生通過任務四親自實踐,借助剛剛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有助于加深對知識難點的理解。
任務五:發(fā)現詩句中的相對運動。
閱讀詩句,分析其中描述運動相對性的佳句,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送瘟神? (毛澤東)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絕句? (傅翕)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設計思路】學生通過任務五中生動描述相對運動的詩句,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任務六:拓展與鞏固。
觀看同步衛(wèi)星以及“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的視頻,闡述我國在航天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拓展閱讀與“神舟十一號”有關的資料。
在數字教學平臺中推送習題,系統(tǒng)自動批改并統(tǒng)計學生知識掌握情況。
想一想:你是如何判斷物體運動與靜止的?你對“運動的相對性”是怎么理解的?
議一議:相對靜止的兩個物體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談一談: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思路】學生通過任務六中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宇宙飛船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等科普視頻,了解我國在航天技術等領域取得的成就,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愛國熱情。同時,學生通過對相對運動現象的討論,理解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在生產和科研方面的應用。
三、教學反思
“互聯網+任務驅動”模式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加精準地掌握物理知識,通過一個個小任務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在該模式中,教師主要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并借助互聯網資源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在“互聯網+任務驅動”模式中,教師要注重再現生活情境,發(fā)現物理問題。以“運動的相對性”為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收集生活中運動和靜止的現象,幫助學生建立“世界是運動的”這一基本觀念;通過探究小車的運動,初步感知參照物的選擇對于運動描述的作用,進而理解運動與靜止的概念。對于概念教學而言,在初步建立概念階段,要給予足夠的機會讓學生放棄錯誤的前概念,領悟和建立正確的科學概念,不可操之過急。對于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內容,教師應當借助多種情境,讓學生積累充足的經驗,從而建立豐富的物理表象。最后,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盡可能地為學生展示物理現象的動態(tài)過程,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想象的情境,從而使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激活物理概念,培育物理思維。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天寧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