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梅 崔婷 張智超 侯會玲
摘 ?要:目的 ?分析與研究糖尿病??谱o理小組在全院高血糖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北京大學國際醫(yī)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使用拋硬幣的方式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照組,每組各90例,參照組使用常規(guī)糖尿病護理模式,觀察組選擇糖尿病??谱o理小組進行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干預前后血糖變化情況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出參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改變情況要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明顯低于參照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糖尿病??谱o理小組應用到糖尿病患者護理管理之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護理滿意度大大提高,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大大降低,血糖指標恢復情況理想,因此,值得應用到糖尿病的臨床護理之中。
關鍵詞:糖尿病;??谱o理小組;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110-03
糖尿病的病程比較長,且長期高血糖極易引發(fā)各類并發(fā)癥。據相關研究表明,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病因與用藥相對復雜,導致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難度升級,對此,醫(yī)務人員應強化對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對糖尿病相關知識點進行積極的普及,旨在控制血糖,這對于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1]。若醫(yī)護人員缺乏專業(yè)的科學知識與經驗,其未經過專業(yè)化的培訓,也就無法滿足糖尿病患者的基本需求,且通過護理之后還容易引發(fā)各種安全隱患[2]。因此,將糖尿病??谱o理小組應用到全院高血糖護理管理中是正確之選。在本次研究中,選取我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對其實施糖尿病專科護理小組開展臨床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回顧性結果展示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北京大學國際醫(yī)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使用拋硬幣的方式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照組,每組各90例。此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參照組90例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齡51~80歲,平均年齡是(62.8±8.7)歲。而觀察組90例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齡52~82歲,平均年齡是(63.2±8.5)歲。通過對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的分析與對比,數據差異比較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降糖治療,均選擇優(yōu)降糖進行治療,2.5mg/片,每次1.25~2.5mg,每天1~3次,于餐前30min口服。
參照組開展常規(guī)糖尿病護理模式,護理人員需要遵醫(yī)囑來指導患者用藥與相關的護理操作。
觀察組則要給予糖尿病??谱o理小組予以護理,其具體執(zhí)行措施展示如下:
1.2.1 ?組建糖尿病??谱o理小組
醫(yī)院護理部開展直接性的管理,組建糖尿病??菩〗M,并設立組長、副組長與聯絡護士等相關職位。副組長主要負責相關的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組員培訓工作,等到培訓完畢后要定期組織相關的考核,等到考核通過之后即可讓組員上崗,強調對整個培訓計劃的改進與完善,從而保證整個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
1.2.2 制定科學的管理方案
管理工作主要劃分為系統(tǒng)培訓與工作督導。通常情況下,培訓被設計成每個月2次,每次培訓的持續(xù)時間為2h,培訓計劃主要包括基礎知識,如飲食、用藥、并發(fā)癥與運動等相關內容。理論培訓與藥理學、病理學存在關聯,主要是由院外的專家與院內的??漆t(yī)生開設相關的講座,還要提供相關的資料與宣傳手冊,以供護士進行閱讀。同時,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動手操作能力,對血糖監(jiān)測、胰島素注射與模擬護理的相關技能進行培訓,在管理患者時,應由聯絡護士進行旁聽,主要是學習相關的實踐和知識。此外,科學計劃理論考核的具體日期,選擇醫(yī)院自制的問卷來考核聯絡護士的理論知識點,聯絡護士則要深入到醫(yī)院病房內,積極學習相關的操作技術,專科護士每個月都要指導聯絡護士來學習糖尿病患者的相關教育工作,嚴格檢查護理質量。還要安排問卷調查,定期舉辦相關的病例研討會,科學分析各種疑難問題。
1.2.3 ?科學制定護理方案
聯絡護士在參與到理論與實踐操作的相關培訓之后,應對糖尿病患者開展相關的教育與管理,全面監(jiān)查各種護理措施的落實情況。聯絡護士需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水平,還要對患者預后情況進行合理的評估,經過相關的健康宣教來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基本認知,還要配合一定的護理計劃,采取一對一宣講模式。出院時,應為患者制訂科學的院外計劃,也要做好出院之后的隨訪工作。秘書或副組長每個季度都要對聯絡護士的基本情況進行考核,當聯絡護士遇到疑難問題時需要填寫一定的會診單,??谱o士在接收護診單之后,組員需要對患者展開會診,小組成員應具備足夠的會診意識,可通過小組開會討論的方法來制定科學的護理與健康教育計劃。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及干預前后的血糖水平進行記錄和分析。
我院需要統(tǒng)一向患者發(fā)放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主要劃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3個等級,采取不記名評分模式,分值越高,護理滿意度就越高。>80分是非常滿意,<60分是不滿意,剩余為基本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常見的并發(fā)癥有頭暈、渾身乏力、視力模糊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頭暈+渾身乏力+視力模糊)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實驗急診診斷記錄所得數據錄入到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中,對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將P<0.05 差異記為統(tǒng)計學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參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2.22%,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78%。觀察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要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數據差異比較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的對比
參照組90例中有12例出現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為13.33%;而觀察組則有1例出現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為1.11%。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要明顯低于參照組,安全而高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糖變化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前餐后2h、空腹血糖指標差異很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完成后,觀察組患者餐后2h、空腹血糖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菩〗M成立能夠提升糖尿病的護理水平,以獲得理想的護理效果。糖尿病患者獲取糖尿病相關知識點的相關渠道主要來自于護理人員,而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學科比較多,因此,聯絡護士在引導與普及糖尿病相關知識點時,會涉及到藥物、飲食等多種學科,其對聯絡護士的基本要求更高[3]。開展健康教育時,應根據患者的基本需求、個人特點與疾病情況來調整教育方案,打造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案,防止護理干預偏離了整個計劃,可組建專科小組進行討論,科學調整方案,以獲得理想的管理效果[4]。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相對片面,未對患者開展個性化、人性化的護理,無法拉近護患間的關系,會讓患者內心產生強烈的焦慮感與恐懼感,不良情緒無法釋放,也無法掌握合理的發(fā)泄方法,這樣不利于病情治療與護理[5]。對此,為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分別生理、心理、環(huán)境等角度出發(fā),成立專業(yè)化的糖尿病專科小組,其護理的專業(yè)性更強,可從專業(yè)性的角度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點與生活習慣,結合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設定專屬的護理方案,以開展更具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從而獲得理想的護理效果。若想充分了解糖尿病??菩〗M對糖尿病護理的價值意義,我們必須對其實際護理效果進行探究。
在此次研究過程中,選取我院180例糖尿病患者,將糖尿病??谱o理小組應用到全院高血糖患者護理管理之中的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應用糖尿病??谱o理小組進行護理的觀察組在護理滿意度、血糖改善情況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方面均優(yōu)于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參照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踐表明,對全院的高血糖患者應用糖尿病??谱o理小組進行護理取得了理想的臨床效果,患者滿意度高,安全而高效,因此,構建糖尿病??谱o理小組非常有必要。
參考文獻
[1]李秀民,張琪,趙雪.糖尿病??谱o理小組在全院高血糖護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9):166+185.
[2]謝婷婷,黃敏敏.糖尿病??谱o理小組在全院高血糖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9,8(04):210-211.
[3]邵春霞.糖尿病專科護理小組在全院高血糖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9,11(18):78+80.
[4]肖莉.糖尿病專科護理小組在非內分泌??崎_展高血糖護理管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9,35(06):146+148.
[5]陳麗麗,張巖巖.觀察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效果[J].名醫(yī),2020,05(11):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