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雨
或許,他是幾千年前杏壇中的一位老者;或許,他是站在諾貝爾領獎臺上的一位作家;或許,他只是中國十幾億人中普通的一員。(三個排比句,在增強語勢的同時,更有抒情性。)他們彼此并不相識,卻被連成一體,組成了中國面孔。
何謂“中國面孔”?如今的中國面孔,既有古老文明、現代發(fā)展、淳樸民風令世人贊賞;也有破壞公物、搶座占座、亂涂亂畫等不良現象令人擔憂。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維護中國面孔,讓世界看見中國的動人一笑,我們責無旁貸。
塑造中國面孔,要從塑造骨骼開始。(三個分論點句式一致,富有層次感。)幾千年前流淌至今的古老文明,需要我們吸收并傳承。世界看見的中國,可能是難懂的古詩、難寫的漢字、落后的農耕……如果沒有我們的闡釋、發(fā)揚,古老文明就無法展現它獨有的魅力。所以,我們應努力學好中國古代文化,深刻理解它的內涵,將文化傳向世界,像李子柒一樣讓世界看見傳統(tǒng)農耕的驚艷,像奇然一樣讓世界聽到《琵琶行》的動人旋律。文明是中國面孔的骨骼。
塑造中國面孔,要有豐滿的血肉。中國從不缺少雪中送炭的動人故事,也不缺少大愛無疆的奉獻精神。汶川地震,中國面孔是救災戰(zhàn)士眼中的希望;抗擊疫情,中國面孔是醫(yī)務工作者厚重防護服下疲憊的笑臉;建設方艙醫(yī)院,中國面孔是建筑工人精疲力竭卻仍咬緊牙關的堅持。(此段句式的使用,展現了材料的豐富性與韻律性。)這種天下一家的家國情懷,就是由一個個普通人的愛心所匯成的。所以,我們不僅要傳承并發(fā)揚這種大愛,也要由衷地感激這些默默奉獻的普通人。奉獻是中國面孔的血肉。
塑造中國面孔,要有精致的五官。近年來,中國發(fā)展迅速,科技實力日益增強,人才輩出,可對于高精尖的頂級人才,我們國家還是非常需要。有的大學生放棄為國效力的機會,選擇到國外發(fā)展。雖然這是個人選擇,旁人無權干涉,但遠方的游子啊,你是否看見了祖國母親對人才的渴求?用自己的學識與能力為祖國增光添彩,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生于這個時代,培養(yǎng)自我的使命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我們應承擔自己的使命,建設祖國,讓祖國更加自信地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使命感是中國面孔的眉眼。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的人,請不要用不良行為影響祖國的聲譽;如果你是佼佼者,請努力為祖國增光添彩;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新時代的中學生,請從現在開始,為維護中國面孔而不懈努力,讓世界看見中國的動人一笑?。ńY尾三個“如果”句式的使用,升華了主題,讓句式更整齊,情感更豐富,立意更深刻。)
升格總結
在議論文寫作中,議論文句式的使用要關注語言情境和論述的主旨,關注語體規(guī)范,注重前后文的連貫性以及句式的豐富性等問題,具體如下:
1.關注語體風格規(guī)范。語體指的是為了適應不同的交際需要而形成的言語體式。不同的言語體式有不同的風格特征,也就是不同的語體風格規(guī)范。
2.關注句式變化。句式富于變化,例如排比句、長短句結合,會使句子有參差之美。
3.關注文段主旨和情境。句式的選擇取決于寫作目的和寫作情境,要注意交際需求,能夠更好地表達思想。
4.關注文意連貫。句子要銜接自然,文氣貫通,表達出明確而完整的段落意義。
同學們,要達到高超的句式運用水平,一方面要注重詞語積累,豐富自身的詞匯庫;另一方面,還要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并借助廣泛深入的閱讀來提高自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