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苑華
【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強化學生知識感悟能力和豐富情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知識儲備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義?,F(xiàn)階段的教學實踐中,語文老師需要強化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在朗讀中深入感悟情感內(nèi)容,提升語文教學的實際效能?;诖耍P者結合個人的工作經(jīng)驗,分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情感培養(yǎng)的意義,提出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情感培養(yǎng)的實際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情感培養(yǎng)
朗讀是將文章有情感的輸出且能彰顯文章實際內(nèi)涵和深刻含義的過程。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且自控力不足,以有聲有色的動情朗讀能激發(fā)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在朗讀中對文章有深層次的理解。在篇章學習過程中,讀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必經(jīng)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愛上朗讀并感悟文章情感之美、文筆之美,提升學生語文語感的重要動作。
一、朗讀教學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中明確朗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強化教師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小學生在朗讀學習中對文章內(nèi)容反復讀誦,能更精準把握文章中詞語的深刻含義,感悟作者的同時且啟迪自己,了解作者的情感并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閱讀中學生能在詞語運用基礎上強化對文章的構思和運用,豐富學生自身的情感并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1.有利于學生初步感受課文
語文老師展開高水平的朗讀教學,能讓學生初步感受課文。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接受和理解相對較慢,對語文老師的講解依賴度較高,但講解的過程是相對復雜且耗時的,難以做到從細微之處的講解。以朗讀教學為起始點,能讓學生從腦海中先對文章有大致了解和對內(nèi)容有初步感受,有利于語文教學后續(xù)展開。
2.有利于豐富學生情感
朗讀教學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式,也是豐富學生情感的方式。在默讀的過程中,生硬的文字難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而在朗讀教學中學生可以從口腦并用的學習活動中置身于作者構造的語境下,強化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老師組織朗讀教學能培育小學生語言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五、六年級的小學生語言表達結構和語言表達邏輯尚不清晰,以行文規(guī)范的文章為基礎展開朗讀教學,能緩解學生說話顛三倒四的現(xiàn)狀,幫助學生深化語言表達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語感。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情感培養(yǎng)的策略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經(jīng)驗總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情感培養(yǎng)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1.激發(fā)朗讀興趣,提升情感培養(yǎng)實效
現(xiàn)階段的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關鍵內(nèi)容,深化朗讀訓練能緩解現(xiàn)階段語文教學的弊端,從朗讀實訓中提升學生對篇章核心思想的把握程度,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語文老師要從朗讀興趣的激發(fā)著手,以學生喜歡的方式提升朗讀教學的活躍程度,提升課堂學習的互動性。朗讀教學能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對篇章詞句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入,這就要求語文老師以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為基礎引導學生課前朗讀、課中朗讀,以自由朗讀、競賽朗讀的形式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例如,在朗讀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課時,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朗讀,體會母親的養(yǎng)育之苦和母親的慈祥善良,激發(fā)學生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在動情的朗讀中提升情感培養(yǎng)的實效。
2.創(chuàng)新朗讀教學方式,構建情景朗讀教學
學生在對朗讀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后,需要語文老師以新的朗讀教學方式維持學生對朗讀學習的積極性。朗讀并非是學生被動的、毫無章法的亂讀,而是依托文章內(nèi)容表達情感的方式。語文老師要傳誦朗讀的技巧,培育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實現(xiàn)朗讀教學的目標。朗讀的過程是有針對性的設計,抒情類文章的朗讀應更有情感,寫景類文章的朗讀應更注重情景的構建,提升學生的朗讀學習針對性。學生在朗讀學習中可能面對詞匯障礙和句子理解障礙,例如,在朗讀五年級下冊《他像一棵挺脫的樹》一文時,學生對他“臉上的精神”理解不到位,語文老師可以在學生的朗讀中在課件上展示他挺脫的樣子,借助工具強化學生在朗讀中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以新的教學方式和朗讀教學完美融合,改善朗讀教學的質量。
3.自讀和教讀融合,優(yōu)化情感教學效能
五、六年級的朗讀教學分為自讀和教讀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相輔相成的兩個部分。自讀是學生以個人所學知識為基礎,從文章中獲得情感因素,深入理解課文的情感輸出。教讀是教師以學生的實際水平為基礎,對學生的朗讀輕重緩急提出意見和建議,啟迪學生的朗讀潛能。通過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讓學生以正確的朗讀技巧和方式從教讀中汲取自讀的營養(yǎng),解答學生的朗讀疑問,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例如,在朗讀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的內(nèi)容時,以自讀為基礎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五壯士的豪情和不畏犧牲的精神,語文老師在教讀和示范性朗讀中推動學生情感的升華,優(yōu)化情感教學的效能。
4.介紹背景知識,提升朗讀教學質量
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因年齡較小,缺乏朗讀文章的時間和空間,難以理解文章的知識背景和感同身受了解作者的情感,在朗讀時自然就生澀且毫無情感?;诖?,語文老師的朗讀教學先向學生介紹文章背景知識,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包含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使學生更加容易的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語文老師事前需要仔細研究與文章背景相關的知識,便于學生了解文章實際內(nèi)容,再通過課堂上的研究和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和討論,一定會讓學生更加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從而做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對于學生情感發(fā)展意義重大,語文老師需要從朗讀中激發(fā)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與情感,從作者的角度思考和表達情感,推動語文教學推動發(fā)展。上述的分析正是從五、六年級教學出發(fā),激發(fā)朗讀興趣,提升情感培養(yǎng)實效,創(chuàng)新朗讀教學方式,構建情景朗讀教學,自讀和教讀融合,優(yōu)化情感教學效能,提升學生的朗讀綜合水平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廖麗珍.情由讀中來——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情感培養(yǎng)[J].語文課內(nèi)外,2018(31):279.
[2]喬湘凌.情由讀中來——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情感培養(yǎng)[J].新課程導學,2013(6):51.
[3]賀仁青.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朗讀[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