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意珊
摘要:現(xiàn)如今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在課堂中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朗讀美文,借助多元化的朗讀活動,有效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同時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在這過程中學生能夠朗讀學習到更多的文章,逐漸積累語言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情境當中去,切實有效的增表達能力與閱讀能力。本篇文章基于小學語文教學,對朗讀教學路徑展開深入的探討分析,并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提出相應具體的朗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路徑探究;策略分析
引言:
有效的語文朗讀,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增強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同時學生在接受積極向上的朗讀教育時,還能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樹立健全的人格,做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至關重要。
一、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現(xiàn)階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會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教學,由于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影響,很多朗讀都是草草了事,教師將重點都放置在了詞語講解上面,又或者是帶領學生細致的分析文章內容。這樣一來朗讀教學的作用并沒有發(fā)揮出來,導致了朗讀教學的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發(fā)揮,學生在沒有深入朗讀文章的情況下,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文章內容,學生也很難進入到情境當中去,這些都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的問題,只有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在能重完成語文教學對小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
二、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具體路徑分析
(一)在靈活朗讀中體驗快樂學習
小學語文閱讀要遵循寓教于樂的原則,但在這過程當中如何實現(xiàn)“樂讀”,就需要教師進行更多的思考。在朗讀文章的選擇上,要為學生推薦美文進行閱讀,教師應當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構建多元化、靈活化的朗讀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朗讀的樂趣與魅力。
例如,小學階段的學生愛熱鬧喜歡玩耍,教師就可以借助游戲競賽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如引導學生朗讀《草原》這篇文章時,文章當中充滿了灑脫、欣喜的感情,充分彰顯了作者對于草原的熱愛之情,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應當體會到這一情感。教師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朗讀競賽。首先在小組當中要進行集體朗讀,同學們要相互溝通交流朗讀感受,以及朗讀過程當中心中的所思所想,每位學生可以在小組當中朗讀一個段落,每個小組要派出兩名代表參加競賽。這樣一來同學們就會在小組當中認真的進行朗讀,學生也能擁有濃厚的閱讀興趣,面對一些生辟詞語,學生也能主動的進行查詢。在競賽過程當中,每位學生都會努力將自己最佳朗讀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在無形之中就為學生提供了許多的朗讀范例,同學們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學習。通過朗讀競賽,學生更能深刻的了解到老舍將草原擬為一幅揮毫潑灑的寫意畫,突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小丘線條的柔美,整個草原猶如巨幅中國畫那樣讓人賞心悅目。置身于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會驚嘆,并產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賞,又想吟誦詩篇。
(二)在朗讀情境中積累文學知識
很多情況下學生只是進行機械化的朗讀,并沒有將朗讀內容牢記于心中,學生也沒有做出過多的思考,因此無法積累較多的文學知識。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文學積累,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具體朗讀文章,構建多元化的朗讀情境,給予學生良好的朗讀體驗。
例如,引導學生朗讀《桂花雨》這篇文章時,需要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思戀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并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在進行正式朗讀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日常生活中都發(fā)生過哪些趣事,思考一下為什么作者長大后會如此的思念童年。同學們在分享交流過程中就擁有了濃厚的興趣,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為了營造更好的朗讀氛圍,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與童年相關的歌曲,在音樂氛圍的感染下,學生內心會擁有更多的感受,對于一些特別的詞語,學生也會有感而發(fā)。學生靜下心來進行朗讀時發(fā)現(xiàn),文章當中作者適當?shù)囊昧藥拙涔旁?,不僅使文章顯的更加生動,而且還會使表達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可以將這幾句古詩的段落單獨提煉出來,引導學生進行多次朗讀。學生朗讀完成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與身邊的同學進行交流。以此在朗讀當中慢慢的積累一些文學知識,并且能夠將其運用到日常語言表達當中去。
(三)在個性化朗讀中提升文學鑒賞能力
在傳統(tǒng)語文朗讀教學當中,教師會要求學生朗讀一些文章,或者是給學生提出課下朗讀任務,班級當中所有同學朗讀能力都是一致的,很多學生都難以提起閱讀興趣,更談不上文學鑒賞能力的提升。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就要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朗讀,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予學生更為廣闊的朗讀空間,在此過程中切實有效的增強學生文學鑒賞能力。
例如,課本當中所包含的朗讀文章,對于學生文學積累是遠遠不夠的,在小學階段學生應當盡可能的多閱讀一些文章內容。教師有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拓展朗讀范圍,在班級中教師可以定期組織開展朗讀分享小活動。在課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興趣特點,選擇一些書籍進行朗讀。在朗讀分享課堂當中,學生就可以從朗讀的書籍當中找出自己認為最精彩的片段,在課堂當中朗讀分享于全體同學,并且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原因,朗讀過程中自己有哪些收獲。除了學生自由朗讀,教師還可以在班級當中制定朗讀主題,每個階段都制定一個主題,如童話故事主題、天文學主題、大自然主題等,學生按照主題去選擇文章進行朗讀。這樣一來在豐富的朗讀活動當中,既能提升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文學積累。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最為教學終極目標,做好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不斷的引導學生朗讀課內和課外的文章,有效提升學生的諸文朗讀能力,為學生日后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科技資訊,2020,18(27):155-157.
[2]海英,李國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才智,2018(27):61.
[3]趙淑艷.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開展與教學方法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7,14(04):220-221.
[4]李輝.關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