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旭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應當緊跟時代潮流,創(chuàng)新更符合當下教育需求的工作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斷探索,展開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院校應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以往經驗中不斷總結,探尋出最佳的工作模式。
關鍵詞: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為響應社會發(fā)展需要,開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極為必要的,只有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得到提高,才能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具有高素質高思想覺悟的人才。而社會發(fā)展的快速也使得教育環(huán)境不斷變遷,為了能讓學生更有效學習思想政治,我國高等院校應當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適當改革和創(chuàng)新,這對于教學過程來說是很關鍵的一部分,也是為了使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效展開。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的內涵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具有豐富的內涵。它不僅包括對方法的理解,對創(chuàng)新的感悟,更重要的是對其本身的深入認識。只有站在這一基點上,才能以更準確、更寬廣的視野明確其意義、把握其特征和發(fā)展趨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般認為就是施教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文化、政治理論以及道德教育過程中,為達到其所設定的教育目標而采取的必要的方式或手段。它是人們在長期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理論,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高校這個特定的領域內的具體運用。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就應該是教育者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教育工作中,為了更好地“過河”———使教育效果更具成效性,在繼承、借鑒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果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新形勢下社會時代背景的發(fā)展變化,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以更富生活化、更具人文關懷的方式和手段對大學生實施教育。
2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
2.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創(chuàng)新
堅持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總要求,力求樹立與現(xiàn)階段實際需要相適應的先進觀念,強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意識,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成效。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吸收借鑒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經驗,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格教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堅守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以理論滋養(yǎng)初心、以理論引領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給本科生和研究生上好《形勢與政策》等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教師承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深入挖掘闡釋愛國主義教育內涵,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2.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
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首先要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從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到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我國在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以及應對危機、災難、疫情彰顯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與中國智慧,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動最有感染力的教材。結合真實案例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提升他們的成就感、自豪感、榮譽感,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打造高層次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在設置教育內容時要注重層次性和側重點,針對不同覺悟層次的大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根據(jù)個體需求不同,設置適合大學生在學習生涯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對本科生和研究生提出分類要求。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引導學生用正確、科學、理性的視角關注國內外時事。加強大學生對理論的學習,立足當下世情、國情,透視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做到學而懂、學而信、學而用。
2.3提高服務質量,強化教育效果
高校要圍繞學生、關心學生,從學生訴求出發(fā),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學生管理和服務中去,增強思政導向和教育效果。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狀態(tài),進行心理健康排查,對有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及時干預,提供心理咨詢和學校支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陽光向上的心理品質,增強其抗壓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配合網絡課堂的推進,營造線上學習的良好氛圍,宣傳考研成功典型,建設優(yōu)良學風。對學習吃力的學生采取一對一幫扶,幫助其建立學習信心、掌握學習方法、增強學習動力。以學校就業(yè)指導課為基礎,以專業(yè)課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熱情,明確學生的就業(yè)方向,幫助學生分析自身優(yōu)勢,做好就業(yè)規(guī)劃。關注畢業(yè)生群體,落實好學校就業(yè)相關工作,做好畢業(yè)生線上面試輔導,組織畢業(yè)生參加線上企業(yè)招聘,減少其就業(yè)困難,緩解其就業(yè)壓力。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指導,與擴寬志愿服務渠道,鼓勵學生黨員和干部帶頭參加社區(qū)志愿服務,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成長,獲得事件參與感,增強社會責任感。
結語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創(chuàng)新需要高等院校給予高度重視,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改革舊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做到與時俱進,與時代發(fā)展相匹配。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展開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以培養(yǎng)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主的教學理念,讓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進一步提高,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杜麗娟.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有效形式與長效機制研究[J].智庫時代,2019(52):295-296.
[2]陶恩錦,莢鶯敏,王新,易菲.論“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給側改革”[J].智庫時代,2019(51):98-100.
[3]劉一鳴.新媒體時代從眾心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8):12-13.
[4]趙華艷,閆俊伢,鄭宇翔.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亞太教育,2020(1):234.
[5]焦國偉,白大范,張倩.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J].高校研究與實踐,2019(9):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