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蕾
家長買買買?孩子扔扔扔學生的文具浪費是個大問題
李女士的兒子上初三。最近在搬家整理兒子的物品時,李女士發(fā)現(xiàn)不少只寫了幾頁的作業(yè)本、田字格本、生字本……足有六七十本。除了作業(yè)本,還有不少用來包課本的透明書皮。
“都是學校老師要求買的?!崩钆空f,每學期開學,老師都會列出需要購買的作業(yè)本,并要求用透明書皮包書。一學期下來,作業(yè)本用不完,到了新學期,又是全新的“作業(yè)本清單”?!皩W校讓家長準備,我也沒多問,老師有要求,咱就買新的唄?!崩钆糠粗@些還算新,但兒子已不再使用的作業(yè)本,很是無奈。
姜女士家則是水彩筆泛濫。為了培養(yǎng)兩個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姜女士給孩子們買了多色水彩筆、彩色鉛筆等。孩子倒是很喜歡繪畫,就是每次畫完,不蓋筆帽,隨處亂丟。一個月下來,24色的水彩筆缺了好幾根,現(xiàn)有的也因為不蓋筆帽,畫不出顏色了?!皼]辦法,又得重新買?!币惶崞鹚使P,姜女士就嘆氣。
孩子的學習用筆,也是一大浪費。按壓式的圓珠筆被擰開了,筆芯和里面的彈簧都找不到了;直液式的圓珠筆,筆頭被戳進去;蓋帽式的筆,筆帽總是找不到……“看上去是孩子粗心,其實,是孩子壓根兒沒意識到要珍惜文具?!苯空f。
李女士的一位同事,孩子正上小學。孩子班級里有一個小箱子,專門用來裝同學亂丟的鉛筆和橡皮,每學期箱子都能裝滿,但從來沒人認領。
李女士搬家,最頭疼的就是整理書架,不是因為自己的書太多,而是孩子的課外書太多。兒子從小到大,父母買的、親戚朋友送的課外讀物占據(jù)了書架的半壁江山。其中,《少年大百科全書》多達上百本,除個別打開過,大部分連翻都沒翻過,甚至不少書還封著塑封。
家長為什么總是不斷給孩子添置各種學習用品?
“我們小時候,物質生活跟現(xiàn)在比要差一截,有過羨慕別人有、自己卻沒有的經(jīng)歷。到了自己為人父母,就希望盡最大能力滿足孩子,讓孩子比自己幸福。”李女士說,“我不想讓孩子羨慕別人。”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李女士平時工作很忙,拿不出太多時間陪伴孩子。陪伴孩子的時間少,心有愧疚,“買買買”就成了她補償孩子、表達關愛的選擇。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各種教育類公眾號也在推波助瀾?!半S便打開一個育兒公眾號,都在推薦各種商品,看多了難免動心。而且,同事和朋友之間也會分享,別人買了覺得好,我也想給孩子安排上。”余女士說。
家長們用心良苦,可是,孩子并不領情。
“這些都是錢啊!為什么你一點不心疼?而且,這些都是品質很好的東西!”李女士說。兒子的回答也很直接:“這些是您要買的,又不是我想要的。我用不上也不喜歡的東西,留多久我也不會用,跟花了多少錢、品質好不好沒有關系。把它們放在我這兒,才是浪費。”
教育專家建議,遏制文具浪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家長要抽時間陪伴孩子,避免用“買買買”代替親子溝通;孩子則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節(jié)約、環(huán)保的意識;學校更應該擔起責任,加強家校溝通,從避免“作業(yè)本”浪費開始,幫助孩子學會節(jié)約。
一位教育業(yè)內人士分析,給孩子買文具,家長往往認為是投資。但投資也要講究效益,過度投資,不問回報,顯然是不成功的投資。家長一定要克服這種心理,按需購買,避免浪費。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