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湖南省株洲市第三中學(以下簡稱“三中”)作為一所市示范普通高中學校,生源質量薄弱是其顯著特點。文章就學校如何抓住普通高考招生與考試改革的機遇,踐行生命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育人方式,拓寬育人路徑,喚醒自覺,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看到希望,努力實現(xiàn)“創(chuàng)建特色高中,培育陽光人才”的教育目標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生命教育;特色高中;陽光人才;共駐共建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3-0083-02
一、探索育人方式改革的發(fā)展背景
2014年全國啟動了普通高考招生與考試的改革,無論是省示范高中還是其他高中都迎來了促進學生更多選擇的個性化發(fā)展的新機遇。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對普通高中教育改革進行了系統(tǒng)設計和全面部署,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統(tǒng)籌協(xié)調各項改革的銜接,同步推進普及攻堅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
三中作為一所辦學60多年的普通高中,始終堅持育人為本,有培養(yǎng)出院士的輝煌歷程,也陷入過區(qū)域調整后的低谷?,F(xiàn)階段三中面臨著省示范高中加大擇優(yōu)力度,非省示范高中的生源質量下降的巨大壓力,在日趨激烈的生源競爭中,學校在生源質量上越來越處于弱勢地位。
新高考選擇性模式的變革和育人方式改革的推進,給三中注入了探索多樣化發(fā)展的動力,那就是創(chuàng)新育人方式,拓寬育人路徑。三中提出了“創(chuàng)建特色高中,培育陽光人才”的目標,喚醒自覺,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看到希望。
二、學校創(chuàng)新育人方式的方法與路徑
(一)探索黨建引領育人,鑄造三中黨建品牌
校黨委為踐行“兩學一做”,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緊緊圍繞“一二三四” 的學校黨建工作總體思路,即“一創(chuàng)建”: 創(chuàng)建“三型”黨組織;“二路徑”:一是通過“兩學一做”,二是通過響石嶺街道“大工委”、楊古老社區(qū)“大黨建”的共駐共建活動;“三聚焦”:一是聚焦“學習十九大精神”,二是聚焦“支部五化建設”,三是聚焦“新高考改革”;“四爭優(yōu)”:爭當“班級(行政)管理先鋒”“課程改革先鋒”“兩考服務先鋒”“學生幫扶先鋒”。聚焦“新發(fā)展、新高考、新問題”,積極探索新時代黨建引領育人工作,不斷擦亮學?!叭退南取薄肮柴v共建”黨建品牌,將黨建工作與業(yè)務工作進行深度融合,不忘育人初心,讓教師主動擔當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
(二)發(fā)揮文化育人功能,打造三中院士文化
三中是“院士的母校”。羅錫文,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三中度過了美好的中學時代,是從這里起步成長為國家棟梁的。講好羅錫文院士的故事,展示羅錫文院士的風采,傳遞羅錫文院士的精神,是提升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奮斗基因,激發(fā)三中師生奮斗的動力。要想讓“決不服輸”的三中精神根植在每一個師生心中,就要立足以下三個維度。
文化景觀。建設“錫文廣場”:設立羅錫文院士主題雕塑,介紹院士輝煌歷程;裝飾“錫文讀書亭”和文化墻,展示和宣傳其他優(yōu)秀校友的風采。
文化品質。建好“錫文演藝廳”:將藝體館致美樓二樓改造升級,將舞臺改造成高標準的藝術舞臺,讓學?!靶腔稹北囆g節(jié)品牌大放異彩,同時提升籃球場的建設標準,充分發(fā)揮有限空間的最大作用。
文化激勵。設立“錫文講壇”“錫文書吧”“錫文科學樓”,以院士精神為引領,為師生營造一種勇于展示、靜心學習、敢于探索的氛圍;設立“錫文教育基金” “錫文獎學金”,用于獎教獎學,激勵師生積極進取、敢為人先。
(三)堅持聚焦五育并舉,形成三中育人方案
堅持五育并舉,創(chuàng)新特色發(fā)展,注重育人實效,進一步拓寬育人路徑。
第一,踐行生命教育,實施“五自三靜”德育管理模式,即“人格上自尊、學習上自主、生活上自理、行為上自律、心理上自強”,“校門寧靜、校園安靜、學生心靜”,通過“日點評、周反思、月評價”的方式,將嚴格與規(guī)范修煉成習慣,引導學生“不比基礎比進步,不比聰明比勤奮,不比闊氣比志氣”,培養(yǎng)學生“深厚的家國情懷、堅定的擔當精神、陽光的內心世界”,提升育人實效,一種符合學情的德育管理模式已經形成。
第二,探求“三步七環(huán)節(jié)”教學法,“不拘其形,堅守其神”。通過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展示交流、檢測反饋”等有效學習環(huán)節(jié),提高了學習效率,一種“不睡覺、聽得懂、跟著來、主動學”的課堂生態(tài)已經形成。
第三,創(chuàng)新藝術教育,采取“舞蹈領航,音美助推”的策略,從隊伍、課程、管理、硬件等方面精耕細作,開闊視野,多元發(fā)展,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多樣選擇性,逐步形成了三中“星火”藝術品牌。
第四,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充分發(fā)揮株洲市“陽光體育示范學?!钡淖饔茫浴瓣柟庑撵`,綻放生命”為主題,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大課間體育活動成為學校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打造三中“陽光體育”品牌。
(四)提升課程育人實效,構建三中課程體系
學校逐步構建了符合學生實際的三級課程體系(見下圖),結合校情,努力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系列化。德育校本課程“廉潔在我心”“株洲市三中學生生活指南”“學生成才指導”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科拓展及援助課程“學考基礎輔導”“美文閱讀”“校園英語900句”“新聞周刊”等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夯實學習基礎,提高學習信心;興趣課程“藝體活動”“趣味實驗”“演講與口才”“湘水余波”等有利于學生興趣愛好的挖掘及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切合學生實際的課程為學生搭建了個性化的平臺,提供了個性化的服務,學生充滿了自信,更加陽光。學生心中有了目標、有了動力,學校的特色發(fā)展得到了彰顯。
三、學校推進育人方式改革成效顯著
(一)教育質量穩(wěn)步提升
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實行“三堅守、兩堅持、一堅定”:堅守“立德樹人,以德為首”的育人理念,堅守“六制” 的教育教學管理策略(即教育教學情況堅持“日通報制”;課堂教學活動實行“周反思制”;課堂教學效果實行“督導制”;教學常規(guī)檢查實行“等第制”;教學信息反饋實行“學生問卷調查制”;教師工作狀態(tài)實行“月考核制”),堅守“三步七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改革舉措;堅持“全面+個性,合格+特長”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堅持“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堅定“三個一百”的質量目標。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學校獲評“全國生命教育示范學?!保B續(xù)三年獲評“綜治安全先進單位”,連續(xù)三年獲評株洲市高中低進高出貢獻獎第一名。“人人合格,個個上大學”的學生成長目標已基本實現(xiàn)(見下表)。
(二)特色發(fā)展煥發(fā)活力
學校堅守“全面+個性,合格+特長”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激發(fā)了學生的潛能,張揚了學生的個性。田徑代表隊連續(xù)三年在全市中小學“三好杯”運動會上高中組團體總分位居市直高中前四名;2017年在市“三好杯”籃球賽中,獲男子團體第一名,在2018年湖南省青少年籃球錦標賽中,獲得第五名,學校被評選為“全國籃球特色學?!?。在全市教學班演唱演奏比賽中,學校均獲得一等獎,2020年獲湖南省一等獎,在2019年市“獨唱、獨舞、獨奏”中,獲得“獨唱”第一名和“獨舞”第二名,在湖南省“三獨”比賽中,獲得“獨唱”第二名;在株洲市“十八中杯”書法繪畫比賽中,每年均有多名學生獲得好成績,學校“星火”舞蹈社團也榮登神農大劇院“咱們教育有力量”晚會舞臺,在省市級無人機、機器人等大型比賽中,學生都能捧回大獎。
學校為社會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2015年,學校以“創(chuàng)建特色高中,培育陽光人才”為辦學目標,堅持“文化立校,質量興校,特色強?!钡霓k學思路和理念,力求實現(xiàn)“一個學生一個發(fā)展路徑,一個學生一套成長方案” 成才目標,為部分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生的成長增添一雙翅膀,不斷拓寬藝體成才之路,著力打造美術、聲樂、器樂、舞蹈、體育專業(yè),助推學生成長成才,實現(xiàn)了“專業(yè)零起點上名?!钡某刹艍粝?。2018年專業(yè)生羅江濤以全國第七名的成績被北京舞蹈學院錄取, 2019年學校舞蹈專業(yè)生包攬了湖南省舞蹈聯(lián)考(理科類)第一、二名,2020年湖南省舞蹈聯(lián)考,學校又有兩人分別獲得理科第三名和文科第六名的好成績,其中周冠霖被中央民族大學錄取。近三年的央視春晚舞臺上、國慶70周年閱兵式和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慶典儀式上都活躍著三中的學子,學校的影響力不斷得到提升。
總之,三中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生命教育理念,努力將“文化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xié)同育人”落到實處,通過創(chuàng)新育人方式,拓寬育人路徑,“喚醒自覺,讓每一個學生都看到希望,讓每一個學生都出彩!”是三中人神圣的使命。
[參考文獻]
[1]赤峰市委組織部.構建街道社區(qū)區(qū)域化黨建格局[J].實踐(黨的教育版),2014(7).
[2]康 偉.“六個倡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12).
[3]黃麗華.非示范性高中藝體類特長生培養(yǎng)研究——以江西省上高中學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杜國云,男,中共黨員,土家族,中學高級教師,校長,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