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班主任和學生的交往中,班主任往往扮演知識傳播者角色,學生扮演接受者角色。一種行為模式若長久不變,就會成為一種固定模式,長此以往,學生在與班主任的交流過程中就會缺乏主動性,造成溝通障礙。這時,班主任應放下身段,轉變角色,學會傾聽,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聲。在實際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從“民主管理”“心理輔導”和“寬容好奇”三個方面主動傾聽學生的想法,進而走入學生生活,走進學生心靈,實現(xiàn)柔性德育。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柔性德育;主動傾聽
中圖分類號:G40-012.9?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0-0077-02
引 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起步階段。這個時期,班主任在和學生交流時要學會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主動和學生交流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了解他們的想法,傾聽他們的心聲,采取溫柔的方式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信任自己[1]。因此,班主任可以通過柔性德育方法引導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民主管理,聽取學生建議
由于小學生和班主任在年齡上存在很大差距,兩方身份不同,即使班主任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往往也難以全面了解學生的想法。因此,在班級管理上,班主任可以選擇值得信賴的學生,讓其代表其他學生發(fā)聲,引導其和班主任溝通班級內的事務[2]。首先,班主任要組建一支優(yōu)秀的管理團隊。班主任可以在課堂活動中暢所欲言,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優(yōu)點、缺點,以及喜歡、擅長的事情。為了讓學生主動交流信息,班主任可以從自己開始,通過聊天的方式介紹自己,活躍溝通的氣氛。班主任可以通過這些信息推斷每名學生的性格、能力,再結合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綜合考察,從而選出適合的班干部及各學科課代表。比如,文藝委員應由多才多藝、有較高組織能力和親和力的學生擔任;紀律委員應由沉穩(wěn)認真、膽子大又有威懾力的學生擔任;各科課代表要由樂于助人且各科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擔任。班主任應要求班干部和課代表在自己負責的領域內積極和同學溝通討論,收集學生的建議[3]。比如,“六一”兒童節(jié)學校舉辦聯(lián)歡會,需要每個班級表演節(jié)目。這時,班主任和文藝委員應與全班同學積極討論班級的節(jié)目類型、表演名單、表演人員等事項。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報名,班主任可以給報名表演節(jié)目的學生一些獎勵。在節(jié)目類型和節(jié)目內容設計上,班主任應在開始時提出自己的一點建議拋磚引玉,引出學生的觀點,在學生的建議中博采眾長,對學生的一些看法和建議進行肯定,使學生踴躍地參與進來,傾吐自己的心聲。
因此,當發(fā)生重要事情時,班主任要通過科學、民主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決策,給學生提供充足的信息,讓學生投票,從而充分尊重學生的觀點。這樣不僅能使班級管理更加高效,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意識。班主任應學會引導學生在班級事務中說出自己的心聲,提出自己的意見,以平等、尊重的思想理念與學生相處,尊重他們的觀點[4]。
二、心理輔導,傾聽學生煩惱
小學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尚未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家庭、教師、同學都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chǎn)生影響,如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教師對學生的諄諄教導、同學對朋友的陪伴,都會讓小學生的思想觀念發(fā)生改變,也會影響小學生的身心成長。
了解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是班主任關愛學生的重要表現(xiàn)[5]。要想讓學生向自己傾吐心中的想法,班主任應獲取學生的信任。這樣的信任取決于班主任和學生日常交往的相處方式[6]。在與小學生的接觸中,班主任往往會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存在不良情緒,主要有抑郁型、沖動型和反常行動型。抑郁型的學生常常悲觀、失望,沉默、不愛與同學交往,常為一點小事而傷感、哭泣;沖動型的學生比較急躁、冒失,常為一點小事而大發(fā)脾氣,有攻擊性行為,不能較好地控制自己;反常行動型的學生較個別,往往伴有出走、逃學的現(xiàn)象。當前,小學生暴露出的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問題,不利于小學生良好“三觀”的形成,其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這就需要班主任在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與學生展開心靈的對話,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比如,筆者班里有位學生,她是個很可愛的女孩子,但班里很多學生不愿意和她交往,即使她經(jīng)常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零食,也收效甚微。筆者了解后得知,這名學生很愛哭,會因為各種小事哭泣,所以大家都不愿與她接觸。了解這一情況后,筆者與該生主動交流,了解她的家庭情況。她的家庭生活富足,家中有一個與她相差十幾歲的哥哥,她在家中“萬千寵愛在一身”。筆者從她的言語中得知,她太過依賴母親和哥哥,每當有什么困難,便會第一時間哭著尋求家人的安慰,而這時家人總會想盡各種辦法哄她開心。事實上,該生還沒有適應從家庭到學校的轉變。孩子哭泣總是希望引起別人的關注并尋求安慰,這也是渴望溫暖的一種表現(xiàn)。但學校的同學本身就是孩子,面對她的哭泣只覺得手足無措,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更沒有過多的耐心去安慰她。長此以往,這名女生便被其他同學疏遠。第二天,筆者再次與這名女生談心,請她設身處地地思考:“你是喜歡看到別人笑,還是喜歡看別人哭呢?如果你遇到了一個整天哭的孩子,你愿意花很多時間去哄她嗎?為什么?”通過談話,筆者和她一起分析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最終,她認識到,遇到困難,哭泣沒有用,跌倒了,那就自己堅強地爬起來,用笑容戰(zhàn)勝它,人們總是喜歡和傳播正能量的人相處。此后,在和班內同學交往時,她學會忍住眼淚,笑著面對同學,多幫助別人、贊美別人,也取得了同學們的信任和認可。筆者也有意識地鼓勵她多笑,多幫助同學。最終,她重回班級家庭的懷抱,構建了和諧的人際關系。
三、寬容好奇,保護學生的求知欲
小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應保護學生的這種能力,使其更好地成長。教師若一味地打擊和壓制學生的好奇心,將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7]。因此,當學生對周圍的事物提出問題時,班主任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爭取給出令學生滿意的答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保持好奇心、充滿求知欲,從而不斷進步。
班主任應正確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8]。對于小學生的提問,班主任不能沒有耐心,更不能忽視,而應認真聆聽,給予學生積極的回應,以免打擊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哪怕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十分幼稚,教師也不能取笑或者無視。不耐煩的回答及語氣,會對學生的心靈造成傷害。長此以往,當教師講解完知識,詢問學生還有什么問題時,學生將不敢舉手提問。因此,班主任應認真對待學生的提問,給予學生肯定,使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斷發(fā)展。
結 語
總而言之,班主任在進行德育的過程中,應認真傾聽小學生對各種事情的看法和想法。傾聽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種方法,更是教師聆聽學生心聲的一種手段。在交流時,學生常處于一種靜默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班主任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發(fā)言,要有充分的耐心和執(zhí)著的精神,有時短暫的沉默之后會綻放智慧的火花和創(chuàng)新的光芒。在師生交往中,班主任應留一些思考的時間和發(fā)展的空間,留一些“空白”,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使學生進入更加廣闊的領域。耐心、平等、信任、尊重,這些都會幫助班主任更好地傾聽學生的心聲,走上柔性德育的道路。
[參考文獻]
任曉麗.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的要點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58-59.
段春娜.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勵措施的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44-45.
王忠平,趙金貴.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新課程(小學),2016(01):253.
徐云鵬.中小學班主任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J].文學教育(下),2019(09):158-159.
王萍.柔性管理模式在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下旬刊),2020(12):86-87.
駱曉昂.立德樹人,柔性管理: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措施[J].新課程,2020(35):213.
徐偉偉.談班主任如何借助管育并重的德育教育模式開展班級管理工作[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11):126-128.
楊喜忠.淺析柔性管理在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9):188.
作者簡介:溫略新(1977.10—),男,廣東廣州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德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