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色在鋼琴演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充分反映出演奏者內心的情感以及心理的變化,對于提升鋼琴作品的感染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鋼琴演奏需要演奏者、踏板和琴鍵三個主要因素協同作用,才能控制好音色,增強鋼琴演奏的感染力。在鋼琴演奏過程中,一般通過對觸鍵的速度、力度、角度、高度進行控制,從而達到預期的音色。本文從音色在鋼琴演奏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展開敘述,而后對鋼琴演奏中常用的音色控制技術以及鋼琴演奏中音色控制技術的具體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鋼琴演奏;音色控制;觸鍵技術;踏板技術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3-0-02
0 引言
隨著人們音樂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讓孩子學習音樂課程,而鋼琴作為常見的演奏樂器,逐漸受到家長的重視和青睞。要想學好鋼琴,就需要熟練掌握鋼琴中的音色控制技術,其中觸鍵技巧和踏板技巧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只有正確掌握觸鍵技術和踏板技術,才能提升鋼琴的演奏效果,才能使鋼琴學習更有效率。
1 音色在鋼琴演奏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音樂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聲音,它屬于一種聽覺藝術,好音樂的基礎構成元素就是悅耳動聽的聲音,由此可見,音色對于鋼琴演奏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必須有優(yōu)質的音色和音質共同發(fā)揮作用,再加上超強的藝術感染力才能呈現出完美的鋼琴演奏。在學習鋼琴演奏的時候,不應該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到快速、平穩(wěn)的彈奏上,而應該不斷地追求音色的效果和質量,要不斷深入研究和探索音色控制技術,因為只有掌握了音色控制技術才能使音樂表現技術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由于不同的樂器的材質不同,因此所具有的音質也不相同,而音色則會因為觸鍵的技巧不同而不同。雖然掌握音色的控制技巧并不能改變音質,但是可以使人產生不一樣的聽覺感受,能夠將音樂中蘊含的跌宕起伏的情懷和唯美的情感展現出來,讓聽眾為之沉醉。這需要演奏者熟練掌握音色控制技術,通過觸碰按鍵的方式讓鋼琴發(fā)出具有微小差別的音色,從而賦予音色豐富的變化。
2 鋼琴演奏中常用的音色控制技術
2.1 觸鍵技術
2.1.1 觸鍵角度
觸鍵角度是指手指發(fā)力點和鋼琴琴鍵之間的角度,在鋼琴教學中常見的觸鍵技術有兩種,垂直觸鍵和非垂直觸鍵(圓弧觸鍵),垂直觸鍵就是指手指發(fā)力點與鋼琴鍵保持垂直的狀態(tài)進行按壓,因為距離短,速度快,因此產生的音色會更加清亮、清脆,同時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非垂直觸鍵是指用手指最前端的指肚肉觸碰琴鍵,且手型呈弧形,對琴鍵進行弧形按壓,肩、臂、肘、腕、掌共同作用、協調發(fā)力。與垂直觸鍵相比,非垂直觸鍵由于在彈奏的過程中有一層指肚肉進行緩沖,所以琴鍵下沉的速度較慢且均勻,所以發(fā)出的音樂也比較輕柔,不同于垂直觸鍵的清亮感[1]。在鋼琴曲目的演奏過程中,彈奏輕柔的音色或是清亮的音色,就需要通過調節(jié)觸鍵的角度來改變音色,從而形成變化多端、不同層次的音色,這也就使得演奏風格產生較大的不同。
2.1.2 觸鍵高度
觸鍵高度就是指發(fā)力之前手指與鋼琴琴鍵之間的高度。觸鍵高度一般分為高指觸鍵和低指觸鍵兩種。高指觸鍵是手指距離鋼琴琴鍵具有一定的高度,利用下落過程中產生的慣性觸擊琴鍵。由于其瞬間發(fā)力所以速度較快、力度較大,發(fā)出的聲音也更大、更清亮,但是由于手抬起的幅度大,在彈奏較快的節(jié)奏時,容易出現漏音的現象。低指觸鍵是手指貼近琴鍵,通過腕部用力按壓琴鍵,這樣發(fā)出的聲音比較柔和、朦朧,效果更好。在進行鋼琴演奏的過程中,選擇觸鍵力度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當前音的效果,同時還要考慮下鍵速度、觸鍵力度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影響到觸鍵高度的選擇。例如,在演奏某鋼琴曲目的時候,是從p到f逐漸增強的,這時候就需要演奏者不斷地加快下鍵的速度,在這種狀況下就勢必要選擇低指觸鍵的方式進行彈奏,防止出現漏音現象。同樣,如果彈奏的鋼琴曲目不要求較快的速度,但是卻追求彈性音色,這時候就必須選擇高指觸鍵的方式進行彈奏。
2.1.3 觸鍵速度
觸鍵速度指的是從手指接觸鋼琴琴鍵開始,到彈到音點位置時所花費的時間。根據速度的快慢,可以將觸鍵速度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慢速觸鍵,另一種是快速觸鍵。慢速觸鍵具有的優(yōu)點是它將關節(jié)和手指作為發(fā)力點,所發(fā)出的音色較為柔和;快速觸鍵所具有的優(yōu)點是它利用手腕和前臂作為發(fā)力點,所發(fā)出的音色清脆、有彈性。對于音色控制來說,觸鍵速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鋼琴演奏者在彈奏鋼琴曲目的時候,應該提前熟悉曲目的節(jié)奏和旋律,然后在合適的位置,選擇合適的觸鍵速度,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演奏音色[2]。在演奏一些節(jié)奏歡快的曲目時,彈奏者可以采用快速觸鍵的方式,用短促、清脆的音色表現曲目中的歡快氛圍。一般情況下,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多采用快速觸鍵的方式;反之,在低沉的作品中則應該采用慢速觸鍵的方式,一般古典主義時期或巴洛克時期的作品多采用慢速觸鍵的方式。
2.1.4 觸鍵力度
觸鍵力度是指手指觸碰鋼琴琴鍵按壓時所傳遞的力度,通常情況下按照傳遞力的區(qū)分可以分為四種不同力的傳遞方式,分別是指力觸鍵、手力觸鍵、前臂觸鍵、全臂觸鍵。
通常來說,指力觸鍵的傳遞方式主要借助手指關節(jié)的力量,使手指下壓完成下鍵動作,肌肉活動最少。在運用指力觸鍵的時候通常選擇垂直觸鍵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體現作品中清亮、清脆的音色,如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就應用了大量的垂直指力觸鍵法。手力觸鍵的傳遞方式主要借助手腕運動發(fā)力,在手腕拱起的時候使手指快速的碰觸琴鍵,在演奏的過程中,手腕要放松,手指要穩(wěn)固,在手腕和手掌協調用力的基礎上發(fā)出的音色清脆動人,非常適合跳音和非連音的彈奏。前臂觸和全臂觸鍵鍵可以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前臂觸和全臂觸鍵鍵借助整個手臂的力量發(fā)力,音響效果會更加強烈,產生的音色也更加洪亮、尖銳。
鋼琴演奏中并不是觸鍵力度越大音色就越好,而是要根據實際的力度需求進行發(fā)力。鋼琴的彈奏和訓練是一項辛苦的工作,長期進行手臂發(fā)力會使鋼琴演奏更加困難。對于某一音色所需要的力度必須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要按照計劃的力度釋放,不能有多余的力度。在進行觸鍵力度訓練的時候,要保持全身放松,但是在需要時候要能夠迅速將力量集中到手指上。
2.2 踏板技術
鋼琴一般分為左踏板、中間踏和右踏板三個踏板。左踏板踩下去之后,琴槌就會整體向前挪動少許,縮短與琴弦的距離,這樣就會相應地減弱聲音,從而使音色產生不同的變化,其目的并不是減弱彈奏者的音色,而是為了使聲音更加柔和,并將音色中的雜質有效清除。中間踏板又稱為延長音踏板,踩下此踏板后會延續(xù)前面彈奏的音色,而不會延續(xù)后面的彈奏音,這就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層次感。鋼琴演奏中運用最多的就是右踏板,它可以延長琴弦震動的時間,使音色更加浪漫和抒情[3]。相對于觸鍵技術來說,踏板的運用技術要更加簡單,只要掌握好“放”和“踩”就可以,根據速率可以分為輕踩慢抬、輕踩快抬、快踩快抬、慢踩慢抬等形式,踩要踩得徹底,放要放得徹底,不能使上一個和弦音和下一個和弦音重合,否則會產生噪聲,合理地應用踏板可以對增加抒情、突出節(jié)奏、豐富層次等方面產生較大的影響。根據鋼琴作品的需求,合理地應用踏板技術,可以制作出豐富的音色,眾多的音色組合到一起就能使鋼琴曲目聽起來層次更加豐富。
3 鋼琴演奏中音色控制技術的具體應用分析
3.1 要對聲音質量和音樂走向進行仔細分辨
在進行鋼琴演奏的過程中,要仔細聆聽音樂,用自己的耳朵去分辨作品中聲音的質量,如果在彈奏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和諧的音色或者是出現了不好聽的聲音,一定是采用的觸鍵技巧或選擇的觸鍵方式不恰當造成的。例如,觸鍵的速度和力度不匹配使得彈奏出來的聲音出現喑啞、沉悶的感覺,或者是因為用力太猛,觸鍵的高度太高以至于彈奏出來的聲音太過生硬等。在演奏的過程中,想要給觀眾呈現出更加悅耳動聽的音樂,就需要充分運用耳朵的功能,使耳朵能夠和音色控制技術有效融合、相互促進。在彈奏的過程中,手臂要保持放松的狀態(tài),不能距離鋼琴琴鍵太遠,也不能距離過高,在聲音發(fā)出之后,要立即停止向琴鍵發(fā)力,這樣可以使彈奏出來的音色更加寬厚、清亮。在教導學生如何應用耳朵分辨聲音的質量和音樂走向時,可以從淺到深,先學習單音,然后慢慢過渡到學習每組音色之間具有的聯系,分辨聲音具有怎樣的平衡性,再根據音色的強弱和語氣去聆聽音樂的整體走向,是否能夠產生共鳴,是否符合音樂的音色變化,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掌握辨別音色的能力,從而在進行鋼琴演奏的過程中給觀眾呈現出更加完美的作品,使觀眾能夠感受到不同音樂所具有的意蘊、情感和氛圍。
3.2 要按照音樂風格對觸鍵方法進行調整
在進行鋼琴練習的過程中,為了能夠使學生們的音色控制水平不斷提升,從而使鋼琴在演奏時具有更好的感染力和較強的流暢度,應該教導學生在應用觸鍵技巧時要根據不同音樂的氛圍、情感以及音樂風格選擇。在彈奏音樂的時候,還要對觸鍵的部位、強度、速度、高度、力度等眾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改變和調整,從而形成變化豐富的、較多層次的音色,使之在情感表現方面更加跌宕起伏、婉轉曲折,或者是層層深入。通過音色的不斷變化,將音樂中所具有意蘊、氛圍等逐漸呈現出來,展示給聆聽者,讓音樂令人沉醉、不絕于耳。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以及不斷練習提高對這種觸鍵技巧的掌握,在練習的過程中,不能單單依靠肌肉的記憶功能進行彈奏,而是要將耳朵、手指、呼吸等與踏板技巧和觸鍵技巧有機融合到一起展開練習,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這樣彈奏處理的音樂不僅有“形”,還有“意”。如果不能從多角度進行結合練習,那么彈奏出來的音樂就像是沒有靈魂的藝術,只能單純地體現出彈奏者的彈奏技巧[4]。在鋼琴彈奏中音色和音樂是最重要的部分,只追求一方面的進步和突破無法提升鋼琴演奏的感染力。例如,在彈奏《月光奏鳴曲》這首作品的時候,整體的曲目表現出的是一種平和、柔美、寧靜的氛圍,曲目的旋律走向也沒有較大的起伏,但卻能夠打動人心,使聆聽者沉浸到音樂所渲染的意境中。學生在演奏此鋼琴曲目時應該根據作品的風格調整和改變觸鍵的速度和高度,從而增添音色的柔美性。通過平緩的方式接近鋼琴琴鍵從而對音色進行控制,以便彈奏出這首作品所具有的風格和意蘊,給人呈現出聽覺上的美感。
3.3 通過感受作品情緒調節(jié)呼吸節(jié)奏
對于學習鋼琴彈奏的初學者來說,呼吸訓練無疑是最重要的一課,演奏者需要學習如何調整呼吸,使之與樂句的處理融合到一起,通過有效地處理樂曲和呼吸展現出變化多端的音色,充分展示作品蘊含的情感。學生在彈奏鋼琴曲目的過程中對樂句進行處理時,要能夠將人們演唱或說話中那種抑揚頓挫的感覺融入鋼琴作品中,將音色處理得猶如說話般層次分明、高低有序、語調清晰,使音色具有流動性和流暢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確保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樂曲,并對樂句通過層次劃分的方式進行處理,掌握好句與句、音與音之間的連續(xù),同時把控好情緒起伏,對作品中的每個音能都做到有效處理,這樣才能使音色真正的魅力充分發(fā)揮出來,增加鋼琴演奏的美感。
4 結語
音色控制技術在鋼琴演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鋼琴演奏者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充分掌握音色控制技巧,以便呈現出更加完美的作品?;诖?,教師在教導學生的時候,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觸鍵技巧和踏板技巧,還要掌握指法、呼吸等方面的技巧,并將這幾項技巧有效融合到一起,在感受能力、聆聽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輔助下,快速提高學生的音色控制水平,在鋼琴演奏中將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和情緒等充分展示給聆聽者,使鋼琴演奏更加完美、出色。
參考文獻:
[1] 李樹芳.淺析鋼琴演奏中觸鍵與音色的關系——貝多芬《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OP.22》第一樂章為例[J].黃河之聲,2020(04):23-25.
[2] 周文靜.在不同鋼琴演奏中觸鍵技巧與音色調控的關系——以古鋼琴和現代鋼琴為例[J].藝術大觀,2020(03):121-122.
[3] 劉瓊.論鋼琴演奏中音色控制技術的具體運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2019(04):96-100.
[4] 田歌.鋼琴教學中指尖力量對于音色處理的重要性及提升方式[J].衛(wèi)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9(16):120-124.
作者簡介:陳樺(1979—),女,江蘇常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