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晴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速,高血壓的發(fā)病率也要隨之增加,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壓發(fā)病率近50%,8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fā)病率達90%。老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點,其患上高血壓后,降壓治療對于他們來說非常有講究,如果降得過低反而容易引發(fā)腦供血不足、腦萎縮等致命危機。那么,老年高血壓患者究竟該如何找到控壓的平衡點呢?
臨床將以下兩種情況定義為老年高血壓:一是年齡65歲以上,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二是曾明確診斷高血壓且正在接受降壓藥物治療的老年人,雖然血壓<140/90mmHg,也應診斷為老年高血壓。
老年高血壓具有以下特點:
1.以收縮壓增高為主。動脈彈性減弱是老年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導致老年人收縮壓≥140mmHg,而舒張壓≤90mmHg,發(fā)生率約為21.5%,占老年高血壓總人數(shù)的53.21%。
2.脈壓增大。由于老年人心血管系統(tǒng)退化,動脈硬化明顯,因此心臟射血時大動脈不能彈性擴張,導致收縮壓增高,而心臟停止射血時間歇期受到大動脈彈性收縮加壓作用,導致舒張壓低,脈壓差大。
3.多種疾病并存,并發(fā)癥多。高齡老年高血壓患者常伴有多種危險因素和相關疾病,如合并糖尿病、血脂異常、冠心病、腎功能不全和腦血管病等。
4.血壓波動大。老年人血壓調(diào)節(jié)能力減弱,血壓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血壓波動。此外,老年高血壓也容易受體位、進餐、情緒、季節(jié)或溫度影響,統(tǒng)稱為異常血壓波動。
鑒于老年高血壓的上述特點,其治療應強調(diào)收縮壓達標,在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步使血壓達標。在啟動降壓治療后,需注意監(jiān)測血壓變化,避免降壓過快帶來的不良反應。那么,具體應該遵循什么樣的降壓標準呢?
《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中指出:年齡≥65歲,血壓≥140/90mmHg,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啟動降壓藥物治療,將血壓降至<140/90mmHg;年齡≥80歲,血壓≥150/90mmHg,即啟動降壓藥物治療,首先應將血壓降至<150/90mmHg,若耐受性良好,則進一步將血壓降至<140/90 mmHg;經(jīng)評估確定為衰弱的高齡高血壓患者,血壓≥160/90mmHg,應考慮啟動降壓藥物治療,收縮壓控制目標為<150mmHg,但盡量不低于130mmHg。
老年高血壓患者在使用降壓藥物時應該遵循以下5項基本原則:
1.小劑量。初始治療時通常采用較小的有效治療劑量,并根據(jù)需要,逐步增加劑量;
2.長效。盡可能使用每天只需服用1次的長效藥物,有效控制夜間和清晨血壓;
3.聯(lián)合。若單藥治療療效不滿意,可采用兩種或多種低劑量降壓藥物聯(lián)合治療以增加降壓效果,單片復方制劑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4.適度。大多數(shù)老年患者需要聯(lián)合降壓治療,包括起始階段,但不推薦衰弱老年人和≥80歲高齡老年人初始聯(lián)合治療;
5.個體化。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耐受性個人意愿和經(jīng)濟承受能力,選擇適合患者的降壓藥物。
要注意,服用降壓藥物一定要在??漆t(yī)生的指導和監(jiān)控下進行,不可自作主張,特別是不能自行增減、調(diào)換或停藥。同時要做到:飲食要清淡,避免進食過咸或過于油膩的食物,尤其是肥胖和血脂異常的老人;生活要有規(guī)律,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舒暢;改變體位時動作一定要慢,因為老年人血管調(diào)節(jié)能力較差,不能很快適應體位的改變,易引起一時性腦缺血,出現(xiàn)頭昏、黑蒙現(xiàn)象,甚至會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