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海流 蔣尚海
【關鍵詞】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復
在現(xiàn)代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中,人們所使用的機械設備越來越多,在加快工作效率的同時,出現(xiàn)機器壓傷、切傷等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的事件的幾率也隨之上升。在出現(xiàn)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后,往往會合并肌腱損傷、骨折或外露的情況,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影響,在處理上也較為棘手[1]。而手則是負責精細運動的器官,有著極為重要的功能,解剖結構也較為復雜。因此在對患者的治療中,不僅是要進行外形、長度的修復,也要保證患者的手指的正常功能[2]。在對患者的修復治療中,修復方法也很多,不同的修復方式也各有優(yōu)劣。對本次研究將對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復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效果展開相應的分析和探討,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100 例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的患者,均在2018 年9 月至2020 年8 月我院接受治療。在100 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74 例、女性患者26 例,患者年齡16~58歲,平均年齡值(39.51±2.49) 歲。在受傷因素中,沖壓傷39例、切割傷42 例、撕脫傷19 例;受傷的部位上,拇指37 例、食指19 例、中指17 例、環(huán)指15 例、小指12 例、多個手指同時缺損5 例、右手69 例、左手31 例,患者均為急診入院治療,且創(chuàng)面有著不同程度的感染。在本次研究中,排除無法正常進行交流溝通以及不能進行術后隨訪的患者。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首先對患者的創(chuàng)面進行止血、清洗和麻醉處理。將創(chuàng)面的受感染的部位以及明顯失活的組織進行剝除,對骨折處采用克氏針進行固定。在創(chuàng)面得到徹底的止血后,對其皮膚缺損的面積進行測量,進行皮瓣的設計。要注意在進行手術前,對患者的病史進行確認,是否有全身性的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凝血障礙的等疾病,皮瓣的提供區(qū)有無外傷等。在皮瓣的設計中,根據(jù)皮膚創(chuàng)面的大小及形狀進行剪紙取樣,在手指的中、近節(jié)的背側(cè)進行皮瓣的設計。設計皮瓣的大小要稍大于創(chuàng)面的10% ~20%,便于覆蓋。在形狀的設計中,根據(jù)所手術后的部位進行確定。如在指端處進行傷口的縫合,則形狀則以說水滴樣或是橄欖球型為宜,以便于傷口處的縫合,減輕對皮膚的張力。在對皮瓣的形狀、面積等進行去確定后,進行皮瓣的切取。切取皮瓣時,按照設計好的形狀邊緣切開,并掀起皮瓣。在皮瓣的切除中,注意切取的層面為深筋膜下,伸肌腱腱膜淺層。在切取時,注意保護好伸肌腱腱膜層,在該層面進行逆行向遠端游離切取,保留寬1 cm 筋膜蒂,并盡可能的保留皮瓣的淺靜脈,增加皮瓣的回流,降低皮瓣的壞死概率。切取的范圍不超過指橫紋連線,同時也盡量避免出現(xiàn)超過兩個關節(jié)切取的情況,以免在手術后對患者的手指活動造成影響。在皮瓣切取后,將皮瓣翻轉(zhuǎn)覆蓋創(chuàng)面,注意在旋轉(zhuǎn)時保持蒂部的平整,不要進行扭曲或折疊,對其張力進行保持。在進行縫合時,皮瓣和創(chuàng)面的縫合要松緊適當,不宜過緊造成皮瓣的拉扯和對血管蒂的壓迫。在邊緣處進行縫合時,在保證筋膜蒂不外露的情況下,進行無張力縫合[3]??p合區(qū)可采用Z 成形術進行縫合,減少由于直線切口而形成的瘢痕攣縮現(xiàn)象。若無張力縫合無法順利完成,則可采用局部有力植皮或是小創(chuàng)面采用凡士林紗布條進行覆蓋,供區(qū)直接縫合或全厚皮片移植。在手術結束后,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抗感染、抗凝血等處理,并對關節(jié)處進行夾板固定。在患者的恢復過程中,對皮瓣血運情況進行定期的觀察,出現(xiàn)瘀血等現(xiàn)象時進行相應的處理。在手術后的14 d 后進行拆線,并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的指導。在拆線后,在患者的切口處采用彈性織物進行壓迫,以預防瘢痕的增生對手指活動的影響[4]。
1.3 觀察指標 在患者手術后,對患者的術后恢復進行跟進。觀察患者在術后皮瓣的成活情況、皮膚缺損處的外觀恢復情況和活動情況。并對患者的在治療后的滿意情況進行記錄和分析。
2 結果
在對100 例患者的手術情況的觀察中,修復的手術時間1.2~3.5 h,手術的平均時長為2 h。經(jīng)過術后的觀察,共有96 例患者的皮瓣成活,4 例患者的皮瓣存在部分壞死的情況,其成活率為96%。
在患者的術后恢復中,共有36 例患者在恢復過程中出現(xiàn)了局部水泡,10 例患者出現(xiàn)了明顯的瘀血現(xiàn)象。在拆線后,將患肢抬高,在皮瓣遠端處作小切口放血后,均得到了恢復。在脫痂后皮瓣的存活狀態(tài)良好。
在后續(xù)的隨訪中,經(jīng)過3~24 個月,患者均有著滿意的治療效果。在患者的恢復前期,皮瓣處存在一定程度的僵硬。在經(jīng)過功能鍛煉和恢復后,皮瓣的顏色紅潤,質(zhì)地柔軟,手指皮膚缺損處的形態(tài)和功能良好,手指的DIP 活動度為58.26°~ 76.45°,PIP 活動度為81.46°~ 105.27°在患者的治療滿意度的調(diào)查中,所納入研究的100 例患者有81 例患者表示非常滿意,16例患者表示滿意,3 例患者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為97%。
3 討論
隨著現(xiàn)代手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在機械化生產(chǎn)的背景下,發(fā)生意外事故的幾率也在上升,其中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則是最為常見的情況之一。手在人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出現(xiàn)意外后,進行及時的治療,將對患者的預后有著重要意義。在手指的外傷中,除手指皮膚軟組織損傷以外,也會有著部分肌腱、骨外露的情況,若受到感染而沒有及時的處理,則容易造成感染加重,進行患指截斷的處理,在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中,造成極大的不便。為此,在對手指皮膚軟組織損傷的治療中,進行皮瓣移植修復,保留手指長度和功能是治療的首要目標。
在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中,腹部皮瓣需要對患者進行長時間的固定,手術時間長,同時在皮瓣移植后,其外觀也會有顏色暗紫、不耐磨等缺點,使患者在生活中感到別扭不自在,在臨床上也已經(jīng)很少使用了[5]。為了在患者的皮膚軟組織缺損修復中,有著更好的治療效果,在對皮瓣部位的選擇中,也應選擇符合其生理功能的皮瓣進行修復,將對患者的修復后的感覺恢復極為重要[6]。
在手的解剖結構中,手指的近、中、末節(jié)以及手背部均有血管穿出,以鏈式血管網(wǎng)的形式存在,也是皮瓣的主要血管來源[7]。在進行指背筋膜蒂皮瓣切取中不對主干動脈造成損傷,對患者的手指活動能力的限制較小,同時其操作也較為簡單,可使手術能夠更快速的完成,即使在基層醫(yī)院中也能進行操作[8]。
在進行皮瓣切取時,操作容易出現(xiàn)血管穿支或靜脈損傷的情況,因此,在切取皮瓣時,要注意對通向皮瓣中央的靜脈進行保留,以確保在進行縫合后能夠進行正常的供血和回流,預防壞死的情況[9]。并且在手術的過程中,也可將皮瓣的部分感覺神經(jīng)進行留置,在恢復時,由于感覺神經(jīng)的作用也能夠有感覺,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手指恢復時間有著促進作用。
在手術完成后,即使操作方式簡單快捷,但在術后的觀察也是必須的。在患者的術后,對皮瓣的供血情況進行定時的觀察,進行記錄。在患者入院時期,囑咐患者按時換藥和鎮(zhèn)痛,也可將會出現(xiàn)的情況向患者進行告知,在出現(xiàn)相關癥狀后,能對情況簡單的進行處理,降低并發(fā)癥的進一步的發(fā)展。
在本次的研究過程中,對100 例患者進行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復手指皮膚軟組織損傷均取得了成效。經(jīng)過觀察,在100 例患者中,除4 例患者的皮瓣存在部分壞死的情況外,其余的96 例患者的皮瓣成活,成活率為96%,表明此種方式下,皮瓣的成活率能夠得到保障。在術后的恢復過程中,患者中共有36 例患者在恢復過程中出現(xiàn)了局部水泡,10 例患者出現(xiàn)了明顯的瘀血現(xiàn)象。進行處理后恢復正常,達到供區(qū)植皮的成活目的;在術后的隨訪中,患者表示,在經(jīng)過功能鍛煉和恢復后,皮瓣的顏色紅潤,質(zhì)地柔軟,手指皮膚缺損處的形態(tài)和功能良好;因此,在此種基礎下,所納入的100例患者有81 例患者表示非常滿意,16 例患者表示滿意,3 例患者表示不滿意。能夠表明此種方式在對手指皮膚軟組織損傷修復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對手指皮膚軟組織損傷的修復中應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復,能夠更好的提高皮瓣存活率,恢復患者的手部功能,且有著操作簡單、安全的優(yōu)勢,是修復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的一種有效方法,可在臨床上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