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
摘 要:隨著我國高考制度的革新,語文學科作為重點科目在高考中的地位越發(fā)凸顯,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對于學生而言非常關鍵。在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必須進行轉型,在教授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立足于高考改革的背景,探究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轉型的策略。
關鍵詞:高考改革 高中語文 轉型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46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些年,我國對于教育領域的發(fā)展越發(fā)重視,高考的模式也進行了改革。為了滿足高考的要求,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需要轉型,在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
一、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轉型的重要性
首先,高考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自己思考問題。高中語文教學轉型可以更好地融入改革理念,使語文教學的價值得到體現(xiàn)。
其次,高中語文教學轉型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長此以往,能夠將學生的閱讀、寫作等能力培養(yǎng)起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最后,如果教師無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單一的方式進行授課,就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不能確保教學活動的高效進行。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只是一味根據(jù)教材授課,若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教師需要在講解理論知識時適當引入實踐活動。由此可見,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進行高中語文教學轉型非常重要。
二、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轉型策略
1.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激發(fā)學習興趣
高中語文教學的特征十分明顯,與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著密切關聯(lián)。高中學生面臨著高考,學習壓力較大,所以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授,對于學生文化知識的積累并不重視。但是,近些年傳統(tǒng)文化知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在教學中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非常重要。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應用,不僅可以增加語文知識的內涵,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做傳統(tǒng)文化的接班人。
實際上,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各種類型、不同內容的文章,許多文章中都融入了傳統(tǒng)文化,學習和積累傳統(tǒng)文化知識可以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自愿投入到學習中。
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要拓展教學內容,不只向學生傳授教材中的知識,還需要基于教學內容進行知識的擴充,融入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只會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生在熟悉教學方式后會因為教師長久不創(chuàng)新而感覺枯燥乏味,進而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也得不到保障。因此,若將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展開閱讀式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展開閱讀式語文教學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還可以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但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語文課堂,在閱讀訓練時通常都使用試卷中的相關習題,學生無法選取自身感興趣的閱讀材料,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
一部分高中語文教師認為沒有必要讓學生自主選感興趣的閱讀材料,這樣會耗費許多時間,并且不帶有目的性的閱讀也很難將學生的閱讀及寫作能力一同培養(yǎng)起來。雖然這一觀念不能說全無道理,但是學生的閱讀興趣受到了限制,既對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有害無利,還會逐漸減少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以及滿足高考改革的要求,教師可以展開群文閱讀教學,即一同學習類型相同或互相關聯(lián)的文章,讓學生對此類文章內容中的知識點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祝?!芬晃臅r,此文的作者是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魯迅著作中與此文題材類似的文章,并通過魯迅的其他文章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祝?!返闹行乃枷?。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魯迅的寫作經(jīng)歷、生平事跡以及文章背后的創(chuàng)作故事等,這種閱讀教學方式可以防止學生沒有目的性的搜集閱讀材料,節(jié)省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同時還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之后的教學中可以應用閱讀式教學來調整和改進教學方式。
3.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加課堂互動
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心態(tài)可以直接影響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如果學生的心態(tài)積極向上就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反之,如果學生的心態(tài)較為低沉,便無法集中精力專注于課堂,影響到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應用各種方式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教師首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生的主體身份,讓學生拋卻“聽眾”的角色,積極鼓勵每名學生都參與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另外,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表達機會,可以采取師生互動的方式積極展開討論,在學生有疑惑和困難時及時幫助其解決具體問題。
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因為此文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節(jié)選,所以教師可以展開以《紅樓夢》為主題的交流活動,通過小組的形式讓學生與同學和教師進行討論,并抒發(fā)自己對文章及文中角色的理解和看法,長此以往,不僅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進步,還可以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來豐富教學內容,這也是一項有效途徑。因為高中階段的教育目標是推動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所以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安排在教室中開展,如朗誦、辯論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來為學生營造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4.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培養(yǎng)學習能力
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屬于十分常見的教學方式,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許多教師都會在課堂中應用情景教學法來提升教學質量,但是效果卻不理想。原因是在課堂應用時,一部分教師沒有抓住核心,只是將他人的經(jīng)驗搬到自己的課堂上,因此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將情景教學法應用于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需要將重點放在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基于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適合的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情景中自主學習相應的語文知識。
例如,在教學《歸園田居(其一)》一課時,詩的作者是著名詩人陶淵明,學生在初中階段便已學習過陶淵明的作品,也對其生活經(jīng)歷和事跡有了一定了解,但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還不夠充足,無法對陶淵明的創(chuàng)作思想有進一步的理解。這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來播放歌曲《夢田》,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讓學生融入陶淵明的世界中,深刻理解陶淵明在創(chuàng)作時的感受,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陶淵明創(chuàng)作此詩時的社會背景,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內容。
總之,伴隨高考制度的改革,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其打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還需要充分尊重和關注學生。高考改革與傳統(tǒng)高考模式有所差異,因此,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筆者希望本文提出的策略可以為類似研究提供參考,使高中語文教學取得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隨蓮、馬元忠《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轉型策略》,《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第2期。
[2] 柯文島《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策略》,《學苑教育》2019年第17期。
[3] 付斌斌、趙康廷《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探析》,《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