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敘事的物理實驗微課設計與實踐

      2021-09-06 16:17汪楓熊永紅許明耀
      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 2021年8期
      關鍵詞:敘事物理實驗微課

      汪楓 熊永紅 許明耀

      摘? ?要:新冠疫情為實驗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和機遇,同時也暴露出實驗教學在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儲備上的短板。在后疫情時代和思政教育全覆蓋的背景下,如何推進和深化微課建設將是物理實驗教學需要重點關注的話題之一。敘事作為建構意義的普遍思維模式,是回歸自然的鮮活教學情境、促進科學與人文同行并進的教育理念。文章基于敘事思維探索實驗教學微課研發(fā)的新路徑,并以光電效應實驗為案例進行具體實踐。

      關鍵詞:敘事;物理實驗;微課;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3-8454(2021)16-0083-04

      一、引言

      “微”文化是移動互聯(lián)技術飛速發(fā)展趨勢下的時代特征,也是現(xiàn)代化生活快節(jié)奏背景下的必然現(xiàn)象。各類主題鮮明且內容精煉的微媒體資源在各大應用平臺開枝散葉,茁壯成長,諸如“微信”“微博”“微電影”等傳播媒介已“無微不至”地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教育教學領域也同樣產生了巨大沖擊。微課是教學內容的數(shù)字化呈現(xiàn)和凝練創(chuàng)新,其“短小精悍、指向明確、使用便利”等特點,不僅更易在有限專注力下維持學習動機,而且更符合學習者的學習習慣和認知負荷閾限,目前已成為泛在學習、移動學習等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重要載體。國內曾掀起一股“微”熱潮,課賽、培訓等各類推進工作都大面積展開,一定程度上也推進了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但普及范圍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依然不足,具有自主開發(fā)能力的教師比例也是量小力微[1]。2020年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給微課發(fā)展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并再次引起廣大師生的關注,微課數(shù)量更是井噴式增長。如今國內疫情已得到良好控制,人們將再度審視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的戰(zhàn)略意義,對微課的品質要求也會“水漲船高”。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以實驗室為依托,將綜合素養(yǎng)、科學作風、知識應用的養(yǎng)成,扎根于現(xiàn)代化測量技術設備的理解與應用中,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高等教育教學階段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新冠疫情將教學與實驗室徹底剝離,全國范圍的大規(guī)模長周期應急性線上教學活動也給實驗教學帶來了空前壓力和巨大挑戰(zhàn)。在危難關頭,一線教師們展現(xiàn)出化危為機、識時通變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居家實驗和虛擬仿真等方式紛紛上陣,并在線上教學過程中也不忘傳遞科學精神與愛國情懷[2][3]。如今,國內已形成較好的疫情防控機制,教學活動均有望逐步恢復,但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必然趨勢不可逆轉,特別是在此次疫情的艱難險阻下,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將進一步加速。雖然在廣大實驗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疫情期間的實驗教學壓力得到了很大緩解,但同時也暴露出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儲備的短板,微課的建設比其他課程相對滯后。隨著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意見》[4],如何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到微課教學當中,成為實驗教學需要重點關注的話題。本文從敘事思維出發(fā),將物理學的人文背景作為知識停靠點,旨在將科學與人文有效融合,塑造教學內容的鮮活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微課的設計品味和質量。

      二、敘事意義與教育價值

      1.敘事意義

      敘事關注的是研究對象如何將背景、人物、事件和視角等元素進行有效組織和聯(lián)通。敘事在文學、影視、美術等研究領域都已得到廣泛應用[5-7]。在教育學中,敘事的研究也由來已久。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杰羅姆·布魯納曾指出,單純的計算主義或科學主義在教育上是行不通的,因為教學中的師生交互更應該被歸為一種社會或文化形態(tài),并將敘事作為在文化脈絡中去理解現(xiàn)實和構建意義的有效途徑[8]。目前,敘事的實踐價值正在被不斷發(fā)掘和發(fā)展。敘事不僅被認為是開展有效教學的有利途徑[9],而且還可用于教育經驗的剖析和解讀,如分享師生故事、反思課堂行為等[10]。在如今的數(shù)字化時代,電影敘事甚至是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11]。不僅如此,敘事也常應用于各類德育課程,例如:敘事式教學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在理性和情感上更能獲得認同感[12];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可以通過敘事讓理論融于生活且賦予深層意義[13];敘事還能對教師教育思想史進行有效整合,明確研究對象的定位與意義[14]。由此可見,敘事在優(yōu)化教學模式、挖掘教育內涵、提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2.物理實驗類微課的敘事價值

      科教與人文作為人類認識世界與自身的兩類視域,本質上只不過是對主客體的不同考量與思考,它們彼此間應相互依靠、相互映襯,若過分標榜“硬”科學的科學中心主義,易讓人們只追求知識的功用性,從而丟失意義與情感兩大重要的育人要素。如今,在回歸教育本征的大趨勢下,人文的倫理道德理應回歸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敘事將喚起自然科學中的人文價值,幫助我們樹立更加包容的廣義科學觀,重塑學科文化[15]。

      物理學作為其他新興學科的基礎與源頭,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和跌宕起伏的發(fā)展歷程使其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形成了一道別具韻味的科學文化體系,是開展教育敘事的沃土。目前,國內微課數(shù)量雖不斷增多,但品質卻參差不齊,理論的引領價值也不夠突出,主要原因還是實踐手段不夠具象。敘事能構建連貫一致的因果鏈,提供行之有效的開發(fā)思路。此外,敘事的故事性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者更好地理解知識,避免填鴨式教學,并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敘事對提升物理實驗的教育內涵有著推波助瀾的潛在價值。疫情期間,那些令人動容的抗疫事跡和人物故事在線上實驗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的育人作用[3]。敘事能讓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等育人元素在不經意間戳中學生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從而喚起他們更多的社會責任感,提高理想和信念。

      三、基于敘事的微課設計

      1.敘事結構

      敘事結構指的是對內容的組織、設計、構建。微課的敘事結構與絕大多數(shù)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一樣,可采用最常見的三段式劇作結構,即“建置—對抗—結局”,與它們對應的是開頭、中段與結尾,如圖1所示。建置是交代整個敘事的情境,建立人物、事件、背景前提;對抗是用來制造敘事的輾轉起伏,形成圍繞具體事件和矛盾沖突的各類情節(jié),營造故事氛圍;結局是敘事的結果,而結尾則是作品最終的意圖。整個敘事結構都圍繞著腳本設計而展開,它呈現(xiàn)的是課程的陳述脈絡。在撰寫過程中需注意敘事的視角、方式和表達。敘事視角決定以誰的眼光或口吻進行闡述。敘事方式主要分為線性敘事與非線性敘事。線性敘事主要是指按照單一的時間指向對敘事對象進行順序展開的過程;非線性敘事則是對時空序列的拆解和重構,情節(jié)上縱橫交錯,是現(xiàn)代影視作品常用的敘事結構。對于微課來說,敘事方式的選擇更多取決于知識點的難易程度、相關素材的體量以及教師的講授邏輯。最后,整個腳本還需要通過文字潤色來提升感染力和戲劇張力。

      2.聲畫表現(xiàn)

      微課是一種聲畫并行的敘事藝術。在課件設計中,要善于利用圖解的簡約明了、直觀具象、系統(tǒng)明晰等優(yōu)點,將文字凝練成圖形、圖標、動畫等可視化思維結構,將完整的課程設計和敘事脈絡自然地融入到視頻表達中去,建立清晰的課程流動體系,充分降低觀影者的視覺壓力,切勿將“文字注釋”和“視頻講解”過分重合,避免“照本宣科”和“線上填鴨”。

      視覺呈現(xiàn)也是提高視頻質量乃至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開發(fā)者可采用寬屏模式,以提供更加充足的設計空間,同時也更符合人眼視野的黃金比例,讓視域更寬廣,觀看更加舒適。構圖時要注意空間感,不僅尺寸要恰當,而且整體布局要整齊有序。在配色方面,一般采用三色原則,即主色調不要超過三種,否則會使畫面凌亂、重點模糊。需要注意的是,文字作為畫面的一部分,也需要凸顯畫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因此盡量不選擇筆畫纖細的字體。

      與視覺藝術相比,聽覺雖然抽象,但卻不同于數(shù)理公式或邏輯符號,它往往可以滿足畫面的情感訴求,營造氣氛,使情節(jié)富有生命力[16]。在微課的后期音頻制作中,應依據(jù)敘事的情節(jié)需要,匹配敘事過程中觀影者應當懷抱的情感體驗,選擇能夠體現(xiàn)和烘托當下情緒氛圍的音樂元素。此外,陳述者在配音時還需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繪聲繪色。目前,機器人配音質感愈發(fā)自然,也可以作為配音的補充或替代手段。

      四、基于敘事的微課設計及應用

      1.應用案例

      本文選取《光電效應》作為典型應用案例進行敘事型微課設計開發(fā)。該微課在“第二十二屆中央電教館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中獲得高等教育組微課“一等獎”,并榮獲“第九屆視友杯中國高校電視獎”教學類“一等獎”,已應用于本科生的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中?!肮怆娦睌⑹麻_發(fā)路徑如圖2所示。課程從光電效應概念、實驗規(guī)律、光量子假設和實驗驗證四個核心知識點中挖掘相關背景、主要科學人物和歷史事件等情境素材,并進行資源整合和情節(jié)設計,時間線從1887年至1916年,由赫茲發(fā)現(xiàn)電磁波過渡到光電效應概念,再引出實驗規(guī)律與經典電磁理論之間的矛盾,隨后由愛因斯坦光量子假設成功解釋,最終發(fā)展到密立根由反對到贊同的情節(jié)翻轉。整個設計讓學習者在收獲知識的同時,又能感受到故事的沉浸感。表1給出了敘事手法與常規(guī)手法的比對。可以看到,整個陳述采用回顧性的全知視角,在語言表達方面,常使用具體名稱(如人名、地名、年份等)以提高文本可信度和說服力,并注意情節(jié)過渡時的平滑性和劇情代入感,通過對情景提示文字的潤色,讓說理的因果關系連貫一致且具有生動性和感染力,從而將教學內容自然融入微敘事情節(jié)當中,并讓觀看者無形中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和求真求實的品質。

      2.應用效果

      敘事型微課的開發(fā)旨在通過生動形象的表達方式讓學生更容易吸收和掌握知識。本研究采用5點李克特量表了解敘事型微課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學生人數(shù)為96人,且由同一教師授課。利用SPSS 23.0對量表進行內在信度檢驗,得到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7(>0.9),說明本問卷具有良好的問卷結構,數(shù)據(jù)可信度非常高。

      調查結果(見表2)顯示:92.71%的學生對敘事型微課生動形象的講授方式表示認可;90.63%的學生認為敘事型微課使其能更清晰地掌握知識重難點;95.84%的學生認為史話和傳記等相關人文元素的引入和融合,起到了傳承思想、啟迪智慧的作用;93.7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知識領域得到了擴展和延伸;93.75%的學生覺得敘事型微課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學生對于敘事型微課的講授方式和教學效果整體上呈現(xiàn)出非常認可的態(tài)度(調查結果的平均值mean≥4.61)。

      五、結語

      微課歸根結底是一種知識輸出形式,教師的核心任務依然是處理好“講什么、怎么講”的問題。敘事思維是人類最普遍的思維認知模式,它以一種塑造文本情節(jié)和講述故事發(fā)展的方式,為教師開展微課設計提供新思路的同時也豐富了教育的藝術形態(tài),提升了課程的意趣和魅力。特別是在當今時代,倫理道德和思想教育逐漸回歸的教改大背景下,布魯納的文化敘事觀成為調和科教與人文二元對立、促進深度融合的重要出口,對于任何學科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實踐意義。但微課設計又是一項綜合性技能,從敘事方法方式,到現(xiàn)代教育技術,再到美學設計,都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累積,逐漸掌握并持續(xù)精進,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最終希望廣大師生在科學文化的傳承和熏陶下,“講故事,講好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參考文獻:

      [1]鄭小軍.微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與“術”——兼論微課發(fā)展研究理論體系建構與方法論創(chuàng)新[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8(1):31-39.

      [2]熊永紅,李莉君,楊明,等.快樂學習與教學——搞笑諾貝爾獎和菠蘿科學獎的啟迪[J].物理實驗,2015,35(5):12-15.

      [3]熊永紅,肖利霞,謝柏林,等.新冠肺炎疫情下教書育人的探索與實踐[J].物理實驗,2020,40(4):27-30.

      [4]教高[2020]3號.教育部關于發(fā)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Z].

      [5]陳禮珍.當代西方認知敘事學研究的最新走向與遠景展望[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20(1):51-58+160.

      [6]托馬斯·埃爾塞瑟,張振.非線性敘事的回歸/轉向:反事實歷史和環(huán)形敘事[J].當代電影,2020(4):25-41.

      [7]賀林龍.斷裂與延續(xù)——古羅馬壁畫的敘事結構研究[J].美術觀察,2020(6):91-94.

      [8]鄭旭東,王婷,陳榮.從布魯納學術思想兩次轉向反思中國教育技術學未來發(fā)展[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6):30-35+45.

      [9]付麗萍.敘事理論視角下有效教學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7):42-44.

      [10]楊卉.多元化教育敘事在教師在線實踐社區(qū)經驗學習活動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8):54-58.

      [11]戚芳妮,蔡培翰,龍樂希.數(shù)字媒體時代下電影敘事教學法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J].中國教育學刊,2020(S1):140-141+146.

      [12]王強.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敘事式教學方法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2015(7):72-75.

      [13]馬忠,任周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微敘事方法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2):46-49.

      [14]劉忠暉,李有增.敘事在教師教育思想史研究上的運用[J].中國高等教育,2019(2):19-21.

      [15]鄭旭東,陳榮,梁美榮.從“結構”到“文化”的演進:布魯納教育研究范式轉換及其當代意義[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7(1):36-42.

      [16]董子冰.主客觀音樂:電影敘事的呈現(xiàn)與訴求[J].文藝爭鳴,2018(11):189-192.

      (編輯:王曉明)

      猜你喜歡
      敘事物理實驗微課
      微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論晚清史詞的“詞史”特質
      東方奇幻與眼球審美:對中國魔幻電影的解讀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zhàn)》中的隱喻探究
      與“微課”的首次親密接觸
      蒙城县| 林州市| 孝义市| 周至县| 金华市| 铁岭市| 镇康县| 太康县| 保靖县| 运城市| 浦城县| 怀来县| 宝丰县| 普陀区| 宝兴县| 嘉义市| 四子王旗| 成安县| 皋兰县| 灵山县| 大港区| 兴国县| 柯坪县| 太保市| 根河市| 桃江县| 哈尔滨市| 南城县| 涿鹿县| 汉沽区| 台北市| 焉耆| 嘉兴市| 五常市| 南江县| 郎溪县| 罗山县| 通化市| 运城市| 老河口市| 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