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鮮
小說教學到底應該如何進行?仔細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通常都是從背景介紹入手,再梳理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最后總結作品主旨等??墒乾F(xiàn)在面對轟轟烈烈的新課改形勢,我們的小說教學自然也應該少些模式化的“套子”,與時俱進。
俄國作家契訶夫的作品《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別里科夫因循守舊,畏首畏尾,懼怕變革,是一只被“套子”箍住了手腳和思想的可憐蟲。而作為一線語文教師,也應該避免“套子”式的固化教學模式,敢于探索創(chuàng)新,變革教學方式。
下面,筆者以《裝在套子里的人》教學實踐為例詳細談談小說教學如何避免“套子”式的教學模式。
一、研究課標,及時把握教學方向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前言指出:“本次修訂深入總結21世紀以來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寶貴經(jīng)驗,充分借鑒國際課程改革的優(yōu)秀成果,努力將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成既符合我國實際情況,又具有國際視野的綱領性教學文件,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因此,作為一線教師,及時學習掌握這樣的前沿信息,可以促進自身教學思想的更新,及時把握最新的教學方向。
比如,筆者在自主學習完語文課程標準之后,在準備《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學內(nèi)容時,就深深地感覺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太過套路化,無法適應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由此產(chǎn)生了嘗試新的教學形式的想法,這便是一種主動轉(zhuǎn)變的契機。
二、轉(zhuǎn)變思想,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巴爾扎克說:“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痹谛抡n程背景下,一線教師應時刻以核心素養(yǎng)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才能真正推進語文課程深層次的改革,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與能力。
比如,在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的小說時,筆者設置了預習問題:“死者別里科夫最后被埋葬了,可是作者并未說明他的死因,大家覺得他是怎么死的?誰是嫌疑人?請說明你的依據(jù)?!边@是一道完全開放的問題,學生可以充分閱讀原文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班級52名學生開動腦筋,真實地呈現(xiàn)了他們的思考過程,如除了筆者本人預設的華連卡、柯瓦連科之外,還有學生認為被別里科夫開除的兩名同學也存在嫌疑。此外,“我”也存在嫌疑,因為“我”與別里科夫是舍友,卻不知道他的死因,不太合理。雖然答案超出了筆者本人的預設且存在一定的漏洞,但是筆者預留了充分的時間給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并引導其他學生討論其答案的合理性,這樣又進一步調(diào)動了學生閱讀探究文本的積極性,雖然教學進度有所減緩,但這樣的活動可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類似的活動完全是有必要的。
三、敢于實踐,課堂才是第一陣地
俗語有言:“光說不練假把式?!薄扒榫辰虒W法”等新的教學方式得到了教師越來越多的認可,作為年輕教師,更應該敢于嘗試,牢牢把握住課堂的主陣地。
比如,在《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學中,筆者在導入階段給學生設置了課堂情境——“有一檔偵探節(jié)目每期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劇本,請嘉賓推測判斷兇案過程與兇手。最新一期的故事是《裝在套子里的人》,邀請咱們同學一起參與,Are you ready?”筆者以這樣的形式開篇,瞬間就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有學生因為看過節(jié)目而激動,有學生因為可以以偵探身份參與斷案而摩拳擦掌,該節(jié)課的課堂氛圍自然是非常好的,從此筆者更加相信這樣有意義的互動學習環(huán)境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投入語文實踐中。
四、研究總結,繼續(xù)探索創(chuàng)新路徑
在進行《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學之后,筆者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反思,雖然這樣的教學實踐意味著課堂的“突發(fā)狀況”會增加,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把文本吃透,隨時應對各種意外狀況,但是作為一線教師,這樣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也是教師前進的動力,筆者在嘗試了《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學之后,看到了學生非常積極主動的一面,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角色非常重要。
文學是人學,一篇篇經(jīng)典的小說作品既反映了世間百態(tài),更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載體,若教師只是把一些知識點塞給學生,這對經(jīng)典作品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因此,不斷思考,不斷修正,不僅學生進步,教師也會更有獲得感與成就感,久而久之,會進入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huán)。
總之,別里科夫死在了那個令所有人窒息的年代,死在了“套子”式的陰影與禁錮之下。而作為新時代的一名語文教師,有新課程標準的鼓勵與引領,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有開放的思想與更高的實踐能力,我們更應該走出舒適圈,避免“套子”的束縛,挖掘每一篇小說的價值與魅力,走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