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飼料中添加螺旋藻和葉黃素對雜交黃顙魚生長、抗氧化能力和體色異常調控的比較研究

      2021-09-08 07:11:18劉昊昆朱曉鳴金俊琰楊云霞解綬啟
      水生生物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體色螺旋藻葉黃素

      劉 翠 劉昊昆 朱曉鳴,3 韓 冬,3 金俊琰 楊云霞 解綬啟,3

      (1.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態(tài)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武漢 430072; 2.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3. 湖北省水產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 430072)

      藻類因其蛋白質含量高, 氨基酸配比合理, 所含脂肪多以不飽脂肪酸為主, 且富含維生素(如維生素A、B1、B2、B6、B12、VC、VE、煙酸鹽、生物素、葉酸和泛酸等), 礦物質和類胡蘿卜素等能夠提高傳統(tǒng)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 最終影響人類和動物的生長和健康[1]。螺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隸屬于藍藻門, 是目前開發(fā)利用最多的微藻之一, 在水產養(yǎng)殖中可用作蛋白質替代源或功能性添加劑。在之前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螺旋藻能夠替代5%的魚粉, 同時能顯著提高鸚鵡魚(Oplegnathus fasciatus)的特定生長率和蛋白質效率[2]。在飼料中添加1%的螺旋藻能夠顯著增強尼羅羅非魚(Oreochromis niloticus)的抵抗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能力, 提高感染后的存活率[3]。同時, 螺旋藻富含類胡蘿卜素能夠提高水產動物的體色和色素含量[4,5]。葉黃素廣泛存在于植物中, 尤其是萬壽菊, 主要呈橙黃色或紅色, 常用作家禽和水產動物著色劑[6]。溶血卵磷脂是由卵磷脂失去一個脂肪酸基團所形成的磷脂的統(tǒng)稱, 研究表明溶血卵磷脂能夠促進動物的生長和對脂類等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7,8]。

      魚類的體色是由真皮層下的色素細胞和色素顆粒相互作用形成的。魚體內的色素主要包括黑色素和類胡蘿卜素。和其他動物一樣, 魚類不能自身合成類胡蘿卜素, 必須從食物中獲取[9]。因此, 類胡蘿卜素缺乏會嚴重影響魚體體色, 在飼料中添加含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的類胡蘿卜素改善魚體體色是水產動物營養(yǎng)學研究的熱點。同時,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們對水產品的品質和營養(yǎng)要求越來越高。水產養(yǎng)殖業(yè)因此備受關注, 但在高度密度集約化養(yǎng)殖條件下, 魚類體色異常和健康問題頻頻出現(xiàn)。養(yǎng)殖中發(fā)生體色異常的多為無鱗魚, 但近年來有鱗魚類也經常發(fā)生體色異常。養(yǎng)殖魚類體色異常不僅降低了其商品價值,同時給養(yǎng)殖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隸屬于鯰形目、鲿科, 黃顙魚屬, 分布于河川、湖泊、溝渠等水域中, 其肉質細嫩、少刺無鱗、營養(yǎng)豐富, 是一種優(yōu)質名貴經濟魚類。雜交黃顙魚“黃優(yōu)一號”是以連續(xù)3代選育的黃顙魚為母本, 以連續(xù)2代選育的瓦氏黃顙魚(Pelteobaggrus vachelli)為父本, 人工雜交得到的子一代。黃顙魚“黃優(yōu)一號”較好地展現(xiàn)了雜交優(yōu)勢, 與黃顙魚相比, 生長速度顯著提高, 同時品質比瓦氏黃顙魚接受度更高。但在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黃顙魚體色異常仍是比較受關注的問題。本文主要比較研究了飼料中添加螺旋藻及葉黃素對雜交黃顙魚“黃優(yōu)一號”生長、抗氧化和體色異常調控的影響, 以及在飼料中添加溶血磷脂對黃顙魚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飼料

      實驗設計4組飼料, 不添加任何色素源的對照組(Con), 添加2%的螺旋藻組(SP), 添加0.2%的葉黃素組(Lut)及添加2%螺旋藻和0.1%溶血磷脂組(SPL)。飼料配方、化學組成和色素含量如表 1所示。其中螺旋藻購于內蒙古鄂爾多斯綠蚨源螺旋藻業(yè)有限公司, 葉黃素由湖北省武漢市大北農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溶血卵磷脂由珠海建明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飼料由實驗飼料機(SLR-45, 中國水產科學院漁業(yè)機械研究所)制成顆粒于60℃烘干,冷藏于4℃?zhèn)溆谩?/p>

      表1 飼料配方及生化組成Tab. 1 Formul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xperimental diets

      1.2 飼養(yǎng)管理

      在養(yǎng)殖實驗開始之前, 對實驗魚暫養(yǎng)2周進行馴化。暫養(yǎng)期間用商品飼料飽食投喂實驗魚, 使其適應實驗條件, 每天投喂2次, 時間為8:30和18:30;實驗前1天, 實驗魚饑餓24h, 選取體格健壯、規(guī)格均勻的個體[體重(4.79±0.01) g], 稱重后隨機放入12個養(yǎng)殖缸中, 每缸60尾。實驗魚先用對照組飼料飼養(yǎng)20d至體表顏色異常, 再用4種飼料飼養(yǎng)35d, 共4個處理, 每處理3平行。實驗期間, 每天8:30和18:30投喂, 每次投喂1h至表觀飽食。

      實驗在室內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系統(tǒng)的圓缸(水體積250 L)中進行。使用充氣頭在非投喂期間連續(xù)充氣增氧。實驗期間水溫變化范圍為(28.5±1)℃。光照周期為12L﹕12D, 光照周期從8:00至20:00, 使用節(jié)能燈作為光源。每周監(jiān)測水體溶氧、氨氮和pH, 溶氧>7.5 mg/L, 氨氮<0.1 mg/L, pH為6.5—7.0。

      1.3 攻毒實驗

      實驗用菌為嗜水氣單胞菌, 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健康養(yǎng)殖實驗室李愛華老師提供。該菌由鯽魚體內分離出, 經BHI固體培養(yǎng)基復蘇生長后, 單克隆轉移到BHI液體培養(yǎng)基, 在30℃條件下培養(yǎng)6h, 然后在3500×g離心10min, 收獲沉淀物并用PBS沖洗3次, 獲得攻毒實驗菌種。在正式試驗之前, 先進行一個預實驗, 通過腹腔注射0.5 mL四種濃度(2×107、2×108、2×109和2×1010CFU/mL)的嗜水氣單胞菌, 確定本實驗雜交黃顙魚在27.5℃時的3d半致死濃度為2×109CFU/mL。

      在養(yǎng)殖實驗結束后, 每缸選15尾魚腹腔注射0.5 mL 2×109CFU/mL嗜水氣單胞菌進行攻毒實驗。實驗水溫27.5℃。統(tǒng)計攻毒后96h內各處理組雜交黃顙魚的累計存活率。存活率計算公式如下:

      存活率(%)=(存活魚總數(shù)/起始魚總數(shù))×100

      1.4 實驗取樣

      在實驗開始時, 隨機取3組(每組12尾)魚抹干稱重, 存于-20℃冰箱中, 用于初始體成分分析。在20d實驗結束時, 將實驗魚饑餓24h后, 稱重取樣, 隨機選3個缸, 每缸取2尾魚抹干稱重, 存于-20℃冰箱中, 用于中間體重成分分析每缸取4尾拍照記錄實驗魚體表顏色。在35d養(yǎng)殖結束后將實驗魚饑餓24h后, 稱重取樣, 每缸取2尾魚抹干稱重, 存于-20℃冰箱中, 用于終末體成分分析。然后每缸取6尾魚,用肝素鈉(濃度: 0.2%)抗凝的注射器尾靜脈取血,放入抗凝離心管中, 在4℃下3000 r/min離心7min,取上清血漿于-80℃冰箱保存, 用于血液學指標測定。上述6尾魚抽完血后冰盤解剖, 取背皮和腹皮用滅菌后的錫箔紙包起來于-80℃冰箱保存, 用于色素含量的測定。另外每缸取3尾魚麻醉后用柯尼卡-美能達CR400色差計(Japan)進行皮膚顏色的測定, 在每尾魚左側背部和腹部的同一位置(分別為背鰭下部和腹部)測量2次, 在每次測量中, 色差計的探頭需旋轉180度, 將2次測量的結果取平均值。L表示亮度, +a*表示紅色, -a*表示綠色, +b*表示黃色, -b*表示藍色[10]。C表示色飽和度, 計算公式為C=(a*2+b*2)1/2[11]。最后拍取各個處理組實驗魚照片。

      1.5 樣品分析

      全魚和飼料的生化組成測定參考AOAC[12]的方法, 水分是在105℃烘干至恒重測得; 粗蛋白采用凱氏定氮儀(2300 Kjeltec Analyzer Unit, FOSS TECATOR, Sweden)測定; 粗脂肪用索氏抽提法(Soxtoc system HT6, Tecator, Haganas, Sweden)以乙醚為溶劑測定; 灰分在馬福爐(中國湖北英山縣建立電爐制造廠)中550℃下充分灼燒測得。

      皮膚和飼料葉黃素的測定分別根據(jù)Karadas等[13]和Ferreira等[14]描述的方法略做修改。皮膚前處理如下: 準確稱取皮膚樣品200—300 mg(精確到0.0001 g)放入10 mL離心管中, 加入0.7 mL 5% NaCl溶液和1 mL乙醇, 后用組織勻漿機勻漿3min, 勻漿時加入2 mL正己烷, 勻漿后加入2 mL正己烷反復沖洗勻漿機上殘留的組織樣品, 之后合并提取劑,在4℃ 4600 r/min條件下離心10min, 取上清液并放入氮吹儀吹干, 殘留物復溶于色譜級甲醇﹕甲基叔丁基醚=86﹕14(v/v), 溶解液經0.22 μm有機濾膜過濾, 后上機(Waters e2695, USA)分析。飼料樣品的前處理: 準確稱取飼料樣品1 g(精確到0.001), 加入蒸餾水1 mL, 漩渦振蕩1min后加3 mL提取劑(正己烷﹕丙酮﹕乙醇﹕甲苯=50﹕35﹕30﹕35,v/v/v/v), 漩渦振1 min, 于黑暗處放置16h。之后加入40%氫氧化鉀-甲醇溶液皂化飼料中的葉黃素酯, 然后加入3 mL正己烷, 于黑暗處放置1h, 加入3 mL 10%硫酸鈉溶液,放置1h, 收集正己烷層并準確記錄體積。用移液器吸取200 μL正己烷層, 氮吹儀吹干, 殘留物復溶于色譜級甲醇﹕甲基叔丁基醚= 86﹕14(v/v), 溶解液經0.22 μm有機濾膜過濾, 待上機(Waters e2695, USA)進樣分析。高效液相色譜用的色譜柱是Waters YMC Carotenoid C30 column (5 μm, 4.6 mm×250 mm), 流動相A是甲醇﹕甲基叔丁基醚﹕水=810﹕150﹕40, 流動相B是甲醇﹕甲基叔丁基醚= 60﹕900。

      血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谷胱甘肽過氧化氫酶(GPX)、還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測定均使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產的試劑盒。

      1.6 數(shù)據(jù)處理

      使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實驗結果首先進行方差齊性檢驗; 方差齊性后, 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若各實驗組間差異顯著, 則進行Duncan’s多重比較;P<0.05表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生長和飼料利用

      如表 2所示, 對照飼料養(yǎng)殖20d后各個處理組的實驗魚的末重沒有任何差異。后期不同飼料投喂35d后, 各個處理組間特定生長率(SGR)和攝食率(FR)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 但螺旋藻和螺旋藻加溶血卵磷脂組飼料效率(FE)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其中螺旋藻加溶血卵磷脂組飼料效率最高(P<0.05)。對照組的蛋白沉積率(PRE)顯著低于另外3個處理組(P<0.05), 同樣的, 螺旋藻加溶血卵磷脂組蛋白沉積率最高(P<0.05)。

      表2 不同實驗飼料對黃顙魚生長和飼料利用的影響Tab. 2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s on growth and feed utilization of yellow catfish (n=3)

      2.2 全魚基本組分

      在養(yǎng)殖實驗結束后, 各組間全魚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沒有顯著差異(P>0.05); 葉黃素和螺旋藻加溶血卵磷脂組灰分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 3)。

      表3 不同實驗飼料對黃顙魚的魚體組成的影響Tab. 3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s on body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yellow catfish (%; n=3)

      2.3 魚體體色和皮膚色素含量

      在養(yǎng)殖試驗結束后(表 4), 各組間實驗魚皮膚亮度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螺旋藻和螺旋藻加溶血卵磷脂組皮膚黃度顯著高于另外兩組(P<0.05);同時, 螺旋藻和螺旋藻加溶血卵磷脂組背部皮膚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螺旋藻加溶血卵磷脂組腹部皮膚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螺旋藻和螺旋藻加溶血卵磷脂組實驗魚皮膚顏色飽和度顯著高于另外兩組(P<0.05)。在養(yǎng)殖初期, 對照組飼料養(yǎng)殖20d和后期不同飼料養(yǎng)殖35d后實驗魚照片如圖 1所示。

      圖1 不同養(yǎng)殖階段和不同處理組的實驗魚Fig. 1 The fish of different stage and different treatment groups

      表4 不同實驗飼料對黃顙魚皮膚的顏色的影響Tab. 4 Body color of yellow catfish fed different experimental diets (n=9)

      對照飼料養(yǎng)殖20d和各處理組實驗魚背部皮膚葉黃素含量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 5); 螺旋藻和螺旋藻加溶血卵磷脂組腹部皮膚葉黃素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5 不同實驗飼料對黃顙魚皮膚葉黃素含量的影響Tab. 5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s on skin lutein contents of yellow catfish (μg/g)

      2.4 血液抗氧化指標和攻毒后存活率

      在養(yǎng)殖實驗結束后, 對照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顯著低于另外3個處理組(P<0.05; 表 6);各組過氧化氫酶(CAT)活性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螺旋藻加溶血卵磷脂組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活性和還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顯著高于葉黃素和對照組(P<0.05); 螺旋藻和螺旋藻加溶血卵磷脂組的丙二醛(MDA)含量顯著低于另外2個處理組(P<0.05)。

      表6 不同實驗飼料對黃顙魚血漿抗氧化產物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Tab. 6 Effects of different diets on oxida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the plasma of yellow catfish (n=6)

      如圖 2所示, 攻毒96h后螺旋藻和螺旋藻加溶血卵磷脂組的實驗魚累計存活率顯著高于葉黃素和對照組(P<0.05)。

      圖2 不同處理組對黃顙魚攻毒后96h累計存活率的影響Fig. 2 The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 of yellow catfish fed with different diets challenging with A. hydrophila for 96h

      3 討論

      3.1 生長和飼料利用

      本研究前期使用不補充任何色素添加劑的對照組飼料投喂雜交黃顙魚, 20d后各個處理間的實驗魚體重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在后期35d用對照組飼料及分別添加葉黃素、螺旋藻和螺旋藻加溶血卵磷脂的飼料繼續(xù)投喂雜交黃顙魚, 對雜交黃顙魚生長和攝食率的影響并不顯著, 但造成飼料效率和蛋白沉積率的差異。螺旋藻作為新型水產動物飼料原料已經引起了較高的關注, 在High density(Salmo trutta caspius)飼料中添加2.64%的螺旋藻替代2%的魚粉對魚體的生長和飼料利用均無顯著影響, 但當添加量達到3.96%替代4%的魚粉時, 實驗魚的特定生長率和飼料轉化效率顯著提高[15], 說明螺旋藻可以替代水產動物飼料中的魚粉, 從而減輕魚粉供不應求的壓力。在飼料中添加螺旋藻的含量高達75%對尼羅羅非魚的生長沒有負面影響, 而且添加量在30%左右時, 魚體的生長達到最大值[16]。有學者報道螺旋藻能夠改善動物腸道微生物平衡, 從而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最終提高動物的生長[4,5]。卵磷脂可以提高飼料轉化率, 促進脂質的吸收和轉運,提高魚類對脂肪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17]。在本研究中, 飼料中添加0.1%的溶血卵磷脂能顯著提高雜交黃顙魚的飼料效率, 于本研究結果一致的是在異育銀鯽飼料中添加0.1%的溶血卵磷脂同樣能提高異育銀鯽的飼料效率[7]。在對建鯉(Cyprinus carpiovar. Jian)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 添加0.1%的乳化劑溶血卵磷脂實驗魚的飼料效率相比于對照組顯著提高17.9%[18], 相似的是在本研究中添加0.1%溶血卵磷脂相比于只添加2%的螺旋藻處理組, 黃顙魚的飼料效率顯著提升30.3%。葉黃素是家禽和水產飼料中常用的著色劑, 較多的研究結果顯示其對動物的生長沒有明顯的促進作用[19,20], 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3.2 全魚基本組分

      在本研究中, 葉黃素、螺旋藻和溶血卵磷脂的添加對雜交黃顙魚的體蛋白和體脂肪均無顯著影響, 這與在淡水蝦(Macrobrachium rosenbrgii)[21]、尼羅羅非魚[22,23]和奧尼羅非魚(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24]中的研究結果一致。但之前研究表明添加28.79%的螺旋藻能夠降低魚體的脂肪含量[25], 是因為螺旋藻富含一種具有抗氧化和降脂功能的多酚類物質[26—28]。此外, 螺旋藻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 能夠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在魚體肝臟中的大量堆積, 從而降低體脂的含量[29]。

      3.3 魚體體色

      魚類的體色是影響其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 直接影響?zhàn)B殖魚類的價格和消費者的選擇。野生黃顙魚體表顏色為黃黑相間的黃褐色, 但在人工養(yǎng)殖過程中, 配合飼料中營養(yǎng)物質含量, 色素的缺乏及養(yǎng)殖環(huán)境和魚體自身的健康狀況均會對魚類的體色造成影響[30]。在本研究中, 前期由于飼料中缺乏色素的補充造成雜交黃顙魚體色退化, 在后期飼料中添加葉黃素, 螺旋藻及溶血卵磷脂對雜交黃顙魚皮膚的亮度沒有影響, 但可以增加魚體皮膚的黃度、紅度和飽和度, 其中螺旋藻的提升效果更為顯著, 說明螺旋藻能夠更快效的改善魚體體色, 提高水產動物的品質, 從而增加水產品的價值。螺旋藻作為天然的類胡蘿卜素來源, 在其他研究中也得到證實能夠增強魚體的體色和肉色[31,32]。葉黃素同樣能夠改善魚類的體色, 在飼料中添加葉黃素和蝦青素混合物能夠增強大黃魚皮膚的黃度值, 改善魚體的體色[33]。但本研究的結果表明, 在雜交黃顙魚的體色異常的情況下, 飼料中添加螺旋藻能夠比葉黃素更高效的改善魚體的體色。與對照組相比, 螺旋藻飼料中添加溶血卵磷脂能夠顯著改善魚體的體色, 但與只添加螺旋藻的處理組相比, 差異并不顯著。

      在飼料中添加螺旋藻及溶血卵磷脂, 雜交黃顙魚腹部皮膚葉黃素的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 添加葉黃素也能夠增加腹部皮膚的葉黃素含量, 但效果并不顯著。在本研究中, 雖然葉黃素飼料中的葉黃素含量高于螺旋藻飼料, 但最終葉黃素在雜交黃顙魚皮膚中的沉積量卻相反, 可能是由于螺旋藻飼料中葉黃素更易被魚體吸收。在沙鰍(Botia dario)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 飼料中添加10%的螺旋藻可以顯著增加魚體皮膚和肌肉中的類胡蘿卜素含量[34]。葉黃素屬于脂溶性類胡蘿卜素, 和其他類胡蘿卜素一樣,魚體不能自身合成, 必須從食物中獲取[35]。葉黃素在動物體內的轉運吸收, 需要脂質的參與, 最終由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轉運到靶組織中[36]。溶血卵磷脂是一種生物乳化劑, 能夠有效促進乳糜微粒的形成, 增強脂肪的吸收和利用,進而有助于葉黃素的吸收和轉運[24]。

      3.4 抗氧化能力和存活率

      近年來, 螺旋藻在水產養(yǎng)殖中的應用不只是作為魚粉的替代源, 同時作為一種功能型添加劑越來越受關注。螺旋藻因其富含藻藍蛋白、類胡蘿卜素和藻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質, 能夠增強抗氧化酶的活性, 防止脂質過氧化和DNA損傷, 清除自由基[37]。在本研究中, 飼料中添加螺旋藻能夠增強雜交黃顙魚血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活性, 同時增加還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 降低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MDA)含量。與本研究一致, 螺旋藻能夠顯著提高羅非魚GSH含量,GPX和SOD活性降低的現(xiàn)象, 通過清除自由基和提高魚體的抗氧化性能使溴氰菊酯對魚體的毒性最小化[37]。同時, 在石斑魚(Plectropomus leopardus)的飼料中添加螺旋藻能夠顯著增強魚體的總抗氧化能力(T-AOC), 降低丙二醛的含量, 顯著提高魚體感染哈維式弧菌(V. harveyi)后的存活率[38]。此外,研究表明魚體的抗氧化狀態(tài)和魚體體色具有相關性, 虹鱒肝臟的非酶和酶抗氧化反應都與皮膚和肌肉的紅度值顯著相關[39], 同樣在本研究中抗氧化能力高的實驗魚相對應黃度值也顯著提高, 說明提高魚體的抗氧化能力同時可以促進魚體著色。在本文中, 螺旋藻能夠顯著提高雜交黃顙魚感染嗜水氣單胞菌后的存活率, 提高魚體對病菌的抵抗能力。這些結果表明螺旋藻可以作為水產動物的免疫增強劑。在飼料中添加葉黃素和蝦青素等比例混合物, 能夠增強大黃魚的總抗氧化能力, SOD和CAT(過氧化氫酶)活性, 降低MDA含量, 說明飼料中添加螺旋能夠增強魚體抗氧化能力[33]。此外, 葉黃素能夠提高金魚(Carassius auratus)幼魚養(yǎng)殖中的存活率[40], 這與本研究中的結果相似。

      4 結論

      在本研究中, 飼料中添加0.2%葉黃素、2%螺旋藻及復合添加2%螺旋藻和0.1%的溶血磷脂對雜交黃顙魚幼魚的生長沒有負面影響, 并且可以增加飼料效率和蛋白沉積率; 葉黃素、螺旋藻和溶血卵磷脂的添加對雜交黃顙魚魚體水分, 蛋白和脂肪含量沒有影響; 飼料中添加2%螺旋藻及復合添加2%螺旋藻和0.1%的溶血磷脂可以增加雜交黃顙魚皮膚的黃度, 紅度和飽和度及雜交黃顙魚皮膚中葉黃素含量, 同時可以增強雜交黃顙魚抗氧化能力,降低魚體血漿中丙二醛含量。此外葉黃素、螺旋藻和溶血卵磷脂的添加均可以提高雜交黃顙魚感染嗜水氣單胞菌后的存活率, 但螺旋藻添加組的效果更為顯著。綜上所述, 雜交黃顙魚“黃優(yōu)一號”在前期投喂缺乏色素的飼料造成體色異常后, 飼料中添加螺旋藻或配合添加溶血卵磷脂比葉黃素更有效地改善魚體的體色, 同時更能提高黃顙魚的抗氧化能力和抗病力。

      猜你喜歡
      體色螺旋藻葉黃素
      不同體色虎龍雜交斑的生理特性比較
      天然葉黃素在水產飼料中的研究與應用
      當代水產(2019年1期)2019-05-16 02:42:10
      重金屬對程海螺旋藻生長的影響研究進展
      葉黃素的功能及在飼料中的應用
      廣東飼料(2016年4期)2016-12-01 03:43:17
      蚜蟲的生存適應性研究進展
      螺旋藻粉的質量分析研究
      食品界(2016年4期)2016-02-27 07:36:42
      會發(fā)光的螺旋藻
      世界博覽(2015年17期)2015-09-10 07:22:44
      幾種不同品系暹羅斗魚體色遺傳規(guī)律的初步研究
      葉黃素的抗氧化-促氧化作用研究
      我們都有隱身衣
      临城县| 龙江县| 出国| 临夏市| 图木舒克市| 儋州市| 灵璧县| 遵义县| 林甸县| 德昌县| 浙江省| 渝中区| 屏南县| 绥江县| 兴安盟| 息烽县| 河南省| 江永县| 儋州市| 寿宁县| 固阳县| 铜鼓县| 繁昌县| 颍上县| 宿迁市| 南投县| 库车县| 奈曼旗| 华蓥市| 探索| 甘洛县| 澄江县| 大荔县| 沧源| 榆中县| 车致| 都昌县| 台东县| 常宁市| 三河市|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