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2021-09-08 07:30童兵任桐
      新聞愛好者 2021年8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話語體系國際傳播

      童兵 任桐

      【摘要】根據(j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論述,梳理與分析了四個問題:一是中國國際傳播的使命;二是習近平對國際傳播的高度重視;三是積極推進國際傳播敘事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四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推進國際傳播工作。

      【關鍵詞】國際傳播;敘事體系;話語體系;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diào)并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加強和改進中國的國際傳播工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指出,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對外傳播工作。2012年以來,我們大力推動國際傳播守正創(chuàng)新,理順內(nèi)宣外宣體制,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媒體集群,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有效開展國際輿論引導和輿論斗爭,初步構(gòu)建起多主體、立體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國國際話語權(quán)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這次政治局學習會對于我國的對外傳播和國際傳播的態(tài)勢和未來的走向、國際傳播的任務和擔當、國際傳播的特點和運作機制以及國際傳播改革與改進重點,作了全面的總結(jié)和探討,成為未來歲月里中國國際傳播的指導思想、目標設計與運作原則。

      一、我國國際傳播的使命和當前擔當

      政治局學習會對國際傳播規(guī)定的使命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quán),為我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營造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為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學習和領會這個關于國際傳播使命的規(guī)定,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國際傳播。習近平在這次學習會上,提出過相似的兩個概念:對外傳播和國際傳播。國內(nèi)外新聞傳播學教育中,同此相近的概念有對外傳播、國際傳播和全球傳播。國內(nèi)還有對外宣傳和國際宣傳這些同宣傳學相關的概念。這里,對這些概念作一些簡要的界定。

      國際傳播,辭書的界定是:跨越國界的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是世界各國政府之間、人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對外傳播則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向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的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而全球傳播是指全球范圍內(nèi)的國家或地區(qū)之間的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中國所言的對外宣傳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向其他國家或地區(qū)進行的各種宣傳活動的統(tǒng)稱。國際宣傳則指全球各國或地區(qū)之間,為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的積極貢獻,所進行的宣傳活動。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chǎn)黨一直重視新聞傳播和政治宣傳工作。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聞傳播活動和宣傳工作表明,黨和政府賦予了國際傳播和對外宣傳重要使命。1929年6月25日,中共六屆二中全會作出《宣傳工作決議案》,強調(diào)當前宣傳工作之重要,并對黨成立以來八年中對宣傳工作不夠重視做了檢討。決議指出,軍事優(yōu)勢教育是實現(xiàn)黨的任務的經(jīng)常的基本工作。黨要實現(xiàn)自己的一切任務,最重要的條件是要能獲得廣大的工農(nóng)群眾,在黨的口號之下,形成偉大的爭斗的力量。想達到這種目的,首先必須使全體黨員有正確的政治認識,對于黨之一切理論及策略的路線,都有充分的了解。黨必須依靠全體黨員堅決地斗爭以求得革命的勝利,同時黨又不會在群眾以外,有自己的爭斗的力量,不能用命令或強迫的方式使群眾為黨的口號爭斗,只有動員自己的全體黨員,以正確的策略領導群眾,以宣傳工作說服群眾,爭取廣大群眾到自己的政治影響之下,使自己的口號成為群眾爭斗的目標。所以黨必須將宣傳教育工作,視為黨的基本工作之一。①這個決議案規(guī)定,要抓緊和加強國際宣傳,并指出,以往黨對于國際問題的宣傳做得很少,中國革命運動在國際間的宣傳,更差不多完全沒有,反對世界大戰(zhàn)的宣傳亦非常不普遍,今后必須給予堅決克服。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對國際傳播和國際宣傳作出了嚴格的規(guī)定。1952年8月27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國際時事宣傳的決定》,其中第一條為:國際時事的報道和評論,完全集中于中央,經(jīng)中央審查后,統(tǒng)一由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發(fā)表,中央其他報紙及各地報紙除刊載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的報道和評論外,在求得中央同意和批準以前,不得發(fā)表任何報道和評論,如有必要發(fā)表者,須先經(jīng)中央批準。第二條為:涉及我國國際關系和外交的地方性事件,亦統(tǒng)一由新華社發(fā)表消息,如果為了某種外交上的考慮,需要在地方報紙上單獨發(fā)表報道和評論,亦須呈報中央批準。第三條為:對于某些重大政治事件,如有必要發(fā)動群眾團體表示擁護、同情或抗議,以形成全國范圍的社會輿論,統(tǒng)一由中央決定并通知各地,各地在得到通知后,可按照新華社報道和《人民日報》的精神發(fā)表有關的消息評論。

      1957年7月17日,中央政治局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改進報紙工作的決議》,其中第二部分有一處講到國際問題的宣傳,指出:全國性的報紙應經(jīng)常發(fā)表國際問題的各種評論和述評,經(jīng)常解釋我國的對外政策,經(jīng)常介紹蘇聯(lián)和人民民主國家的生活和建設成就,經(jīng)常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戰(zhàn)爭陰謀及其內(nèi)部矛盾,支持國際和平運動,支持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的正義斗爭,經(jīng)常向廣大人民進行國際主義的教育。各地方報紙應經(jīng)常對國際問題作通俗的解釋。新華通訊社應逐步做到經(jīng)常以解釋國際問題的通俗文章供給地方報紙。

      我們曾粗略地檢索了以上兩個關于國際報道和國際宣傳的文件以后的相關規(guī)定及政策,發(fā)現(xiàn)以后沒有新的規(guī)定和政策。也就是說,這兩個關于國際傳播的規(guī)定的文件,基本上表達了中央對國際傳播的指導原則,表達了中央對國際傳播使命與擔當?shù)幕玖觥?/p>

      二、高度重視國際傳播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力氣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這是習近平主持中央工作以來對國際傳播的一貫立場。2016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他提出,新形勢下要把宣傳工作,包括對外宣傳工作,做得更好。他說,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做宣傳工作,一項重要任務是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對世界形勢發(fā)展的變化,對世界上出現(xiàn)的新事物新情況,對各國出現(xiàn)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知識,我們要加強宣傳報道,以利于積極借鑒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習近平還從加強國家軟實力的角度分析國際傳播工作的意義。他強調(diào),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我國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證明我們的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成功的。要加強提煉和闡釋,拓展對外傳播平臺和載體,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貫穿于國際交流和傳播的方方面面。中國夢的宣傳和闡釋,要與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緊密結(jié)合起來。習近平特別強調(diào),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五千多年文明發(fā)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xiàn)代社會相協(xié)調(diào),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跨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成果傳播出去。最后,習近平還強調(diào),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加強國際話語權(quán),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gòu)建對外話語體系,發(fā)揮好新興媒體的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chuàng)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習近平還從文明交流互鑒的視角強調(diào)加強國際傳播和國家交往的意義。他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推動文明交流,需要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和原則,如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應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習近平分析說,陽光有七種顏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耙换í毞挪皇谴海倩R放春滿園。”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diào)的。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的成果。再如,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應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各種人類文明在價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習近平說,我到過代表古瑪雅文明的奇琴伊察,也到過帶有濃厚伊斯蘭文明色彩的中亞古城撒馬爾罕。我深深感到,了解各種文明的真諦,必須秉持平等、謙虛的態(tài)度。歷史和現(xiàn)實都表明,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大障礙。還比如,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類創(chuàng)造的各種文明都是勞動和智慧的結(jié)晶。每一種文明都是獨特的。在文明問題上,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中華文明有自己獨特的形成環(huán)境和條件,其他民族其他國家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有他們獨特的環(huán)境和條件。當代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里,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做了以上三方面的分析之后,習近平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每一種文明都延續(xù)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中國人民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進程中,將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激活起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跨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我們正在推進的國際傳播,正是這種推進文明交往互鑒的具有積極意義的工作。

      三、積極推進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建設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會上的重要講話,明確而清晰地提出當前我國推進國際傳播具體工作的內(nèi)容和范圍,其中有:要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全球事務中發(fā)揮更大作用,同各國一道為解決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要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旗,依托我國發(fā)展的生動實踐,立足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全面闡述我國的發(fā)展觀、文明觀、安全觀、人權(quán)觀、生態(tài)觀、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要倡導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霸權(quán)主義,引導國際社會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建設新型國際關系。要善于運用各種生動感人的事例,說明中國發(fā)展本身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智慧。

      這“四要”所概括的國際任務,既包括宣介中國智慧和中國故事的重大敘事,又包括運用中國特色的國際傳播話語說清問題和說服對象。為此,我們從國際傳播的敘事體系打造和國際傳播的話語體系建設兩個方面的改進與加強,作一些較為深入的探討。

      習近平指出,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要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中國夢的故事,講好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和平發(fā)展的故事。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要組織各種精彩、精練的故事載體,把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聽愛聽,聽有所思,聽有所得。這里,加強和改進重大敘事體系,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疇、表述,把我們講的內(nèi)容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jié)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jié)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jié)合起來,使故事更多地為國際社會和海外受眾所認同。在向世界宣介中國的時候,要突出注意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真實者,就是實事求是,既報道我們的成就,也說明我們的不足及其原因。立體者,就是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讓世界看到現(xiàn)實的、全方位的中國。全面者,就是從歷史到現(xiàn)代,從過去到今天,讓世人看到并認知具有歷史縱深度的中國。

      習近平進一步分析,我們在國際上有理說不清,說了傳不遠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國際傳播話語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話語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不能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要把“道”貫通于故事之中,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加強國際傳播的話語體系建設,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鮮明地展現(xiàn)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提出中國主張。

      習近平指出的“話語的背后是思想,是道”的觀點,是很深刻的,也富有新意。我們不能一般化地看待新聞話語。他指出,一些人宣揚西方新聞觀,標榜西方媒體是“社會公器”“第四權(quán)力”“無冕之王”,鼓吹抽象的絕對的“新聞自由”。這些打著引號的新聞話語,它們都代表著西方新聞觀,是西方新聞觀的核心話語。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就必須使用有著鮮明馬新觀特色的話語,如黨管媒體、黨媒姓黨、輿論導向、黨性原則,等等。

      四、國際傳播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支撐

      習近平強調(diào)指出,要為國際傳播工作提供學理支撐,要更好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yōu)秀文化。正確而有效地推進國際傳播,最重要的是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必須牢牢把握和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習近平說,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包括國際傳播工作的“定盤星”,要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引下,組織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在堅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同時,要堅決反對、徹底批判西方新聞觀。實際上,對社會主義中國,西方媒體總是戴著有色眼鏡,抹黑、丑化、妖魔化中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所以說,任何新聞輿論都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沒有什么抽象的絕對的新聞自由。我們要認清西方新聞觀所謂“新聞自由”的本質(zhì),自覺抵制西方新聞觀等錯誤觀點的影響。習近平強調(diào)必須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檢驗是不是做到了政治家辦報,主要看五個方面。一是看是不是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同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性,認清西方所謂“新聞自由”的虛偽性和欺騙性。二是看是不是有堅定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看是不是忠實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促進筑牢全黨全社會團結(jié)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四是看是不是把紀律挺在前面,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宣傳紀律和長期形成的規(guī)矩。五是看是不是具有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敢于發(fā)聲、敢于斗爭。

      近年來,各種敵對勢力一直企圖在我國制造“顏色革命”,妄圖顛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我國政權(quán)安全面臨的現(xiàn)實威脅。他們選中的一個突破口就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企圖把人們的思想搞亂,然后渾水摸魚,亂中取勝。新形勢下,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復雜尖銳。歷史和現(xiàn)實都警示我們,思想輿論陣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線就很難守得住。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中,我們沒有任何妥協(xié)、退讓的余地,必須針鋒相對,必須取得全勝。

      針對新聞輿論戰(zhàn)線和國際傳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聞輿論工作者必須努力創(chuàng)新。習近平指出,對于新聞媒體來說,內(nèi)容創(chuàng)新、形式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都重要,但內(nèi)容創(chuàng)新是根本。蘇東坡說,文章以華采為末,而以體用為本。沒有好的內(nèi)容,即使有再好的形式、手段、技術(shù)也是不行的。吃面條首先要那碗面條好,如果面條不好,碗筷再好也不行。好的內(nèi)容從哪里來?不是從腦子里憑空想出來的,不是道聽途說得來的,也不是剪刀加漿糊弄得出來的。好的內(nèi)容,要靠腳力、眼力、腦力得來。腳力,就是要善于走路,多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官兵,了解第一手材料。眼力,就是要善于觀察,在眾多材料中發(fā)現(xiàn)好材料,找到反映時代精神、反映官兵面貌、能夠引起廣泛共鳴的材料。腦力,就是要善于思考,深入挖掘好材料的內(nèi)涵,梳理和闡發(fā)好材料中蘊含的雋永精神和深刻的道理,運用豐富的新聞語言、形式、方法、技巧創(chuàng)作出精品力作來。在另一次講話中,習近平又加了一個“筆力”,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的筆頭要勤快,筆頭要精彩,為黨和人民寫出更多漂亮的報道和評論。苦練這“四力”,對于提升國際傳播的質(zhì)量和水準,是很有意義的。

      五、結(jié)語

      以上我們從四個方面學習和梳理了習近平加強與改進我國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論述。我們深知,國際傳播工作的論述,是習近平博大精深的新聞輿論工作重要論述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件大事需要集合一批專家學者,付出艱辛的努力,進行長時期的研究和探索。我們愿意以本文為起點,再接再厲,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討論,艱苦寫作。

      注 釋:

      ①參見《中共六屆二中全會宣傳工作決議案》,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上),新華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第41頁。

      (童兵為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新聞學院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任桐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

      編校:董方曉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話語體系國際傳播
      核心素養(yǎng)如何在中小學校落地生根
      在修辭與實踐之間:環(huán)境權(quán)概念的貧困及其義務轉(zhuǎn)向
      講好中國故事的幾個路徑創(chuàng)新
      全球化與國際傳播:媒體與公民的世界性互動
      中國故事中國認知國際表達
      廣電工作者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頭腦
      促進漢語國際傳播的十項策略
      我國電視紀錄片國際傳播的路徑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wǎng)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實踐看記者道德修養(yǎng)的五個層次
      平利县| 渭源县| 米林县| 扶绥县| 孝昌县| 嵊泗县| 左云县| 陆川县| 玉溪市| 涿鹿县| 七台河市| 祁东县| 开封县| 临潭县| 宜兰市| 岗巴县| 罗甸县| 靖州| 平泉县| 镇坪县| 威信县| 赫章县| 台湾省| 瑞金市| 桑植县| 全南县| 莆田市| 洛浦县| 吉水县| 江门市| 玉屏| 兴安县| 东丰县| 花莲市| 呈贡县| 灵丘县| 凤台县| 大同市| 夏津县| 富阳市| 惠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