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華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優(yōu)化與改革,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也有了很大的創(chuàng)新。目前生物課程的教學不再僅僅局限在理論知識內容的講解,針對當前初中生物考試的形式也做出了針對性的教學。不論是初中生物考試還是高中考試,都對圖片、圖表的考查比較注重,所以培養(yǎng)初中生的生物識圖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目前教材不斷更新改革,如今初中課本中會有很多的插圖,所以學生具備識圖技能也能很好地理解課本的知識內容。就生物識圖的概念、生物識圖技能的意義以及初中生生物識圖技能的教學策略與注意的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生物識圖技能;教學策略
目前大多數的學生對生物學習有錯誤的認識,他們可能認為在考試之前認真背誦就能獲得好成績。但是嚴格來講,生物是一門理論學科,雖然里面有很多復雜的小知識點,而且內容很瑣碎,但是有很多的知識還是需要理解的,單純靠記憶是不能獲得高分的,只能獲得最基礎的分數。中考是一種選拔考試,題目會有很明顯的難易分布,如果只是單純記住知識點,對于后面需要分析的題目來講并不起作用,這就會與其他同學拉開很大的差距。掌握生物識圖技能就能很好地應對圖表分析題目,是學生必須要具備的基本技能。
一、生物識圖的概念淺析
初中生物識圖并不是簡單地認識什么是花蕊,什么是生物圈,而是明白里面的各部分組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而且生物教材中的插圖量很大,圖形的類別也有很多,如模式圖、示意圖、流程圖還有柱狀圖等,而且其中的知識既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1]。生物識圖技能需要學生用自己的已有知識和識圖經驗分析出圖形中包含元素的含義以及各元素之間的作用關系。生物識圖也是生物考試中的必考題型,在考試中有的會給出示意圖,讓學生寫出每一部分的結構名稱,也有可能會給一個流程圖讓學生分析此作用的原理,甚至更難更復雜的考查類型。所以學生一定要先掌握最基本的生物識圖技能,然后再舉一反三。
二、生物識圖技能的重要性及意義
新課標改革后的生物課本中含有大量的插圖,利用插圖來教學是有一定意義的。插圖不僅可以將理論知識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還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插圖也可以作為生物的第二語言,它能傳遞出很多的信息,可以使大量的關系復雜的信息凝練、結構化、形象化,所以培養(yǎng)學生識圖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生物識圖在生物考試中很常見,所以學生只有能夠全面分析插圖,才能夠掌握最基本的生物知識,然后將插圖的分析能力內化應用到考試中生物識圖的題型中。掌握識圖技能不只對生物學習中有用,在其他學科以及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2]。
三、初中生生物識圖技能的教學策略
1.以課本為主體、為基礎展開教學
教師在進行生物識圖技能教學時,要注意以課本為主體展開教學,而不能跨越課本直接以考試題目來展開教學。教材當然是最好的教科書,生物教材中的圖表都是基于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把生物的形態(tài)、變化、結構等用圖形符號表示出來,作為生物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所以教師在教授識圖技能時,也應以課本上的圖表為樣板,使學生掌握最基礎的識圖技能。以最基本的花蕊結構圖為例,教師首先讓學生觀察花蕊的各部分結構,然后根據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猜測各部分的功能,再進行相關知識內容的講解,也可以讓學生課下去觀察一下校園中的花,它的結構是否與課本上學習的一致。
教師教授過程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能為了提高生物識圖題目的準確率,而直接將考試題型進行練習。因為有部分圖形是經過改造之后進行考查的,學生可能無法看到其最初的最基本的圖形,這樣就會加大學生的識圖難度。
2.注意課本圖形的歸類分析
教師在講解課文中的圖表時,要注意將不同類型的圖進行歸類分析,這樣會使學生更清晰地認識了解生物中的圖形類型,而不至于學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后覺得沒有技巧可言。將生物教材中的插圖進行大體的分類,可以分為模式圖,如植物細胞的模式圖;示意圖,如小腸絨毛示意圖;流程圖,如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網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流程,此外還有柱狀圖、曲線圖等。當教師將教材中的圖形進行歸類之后,會讓學生覺得有跡可循,不同類型的圖形有不同的識圖方法與技巧,不同類型的圖對于圖中元素的利用側重點也不同,只有對同一類型的圖進行統(tǒng)一分析,學生才會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3]。
3.圖形講解時配合案例分析
教師在進行教材圖形分類講解時,需要注意將相關圖形的考查類型介紹給學生,因為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識圖能力最終的目的就是提高生物考試中生物識圖題型的準確率,而有的學生思維比較死板,他可能認為教材上的圖這樣,考試的時候就會這樣考。但是很多考試都會將原圖進行變形,這樣學生在考試時拿到這個圖示便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將課本上的知識圖與此聯系起來。教師可以在教材圖講完后配上一個典型的例題進行講解,讓學生知道此圖最常用的考查方式。如此學生就會有心理準備,不至于在考試時看到變形后的圖茫然不知所措。
4.注意規(guī)律的總結
教師在講解完每一類型的圖之后,最好是將每一種類型的圖該如何辨識以及如何利用圖中的信息進行一個規(guī)律總結。因為基于學生目前的學習能力,可能還無法將如此多的圖進行歸類以及規(guī)律的發(fā)現。有了一定的識圖規(guī)律之后,學生學習起來就會很方便。如模式圖,學生注重掌握的就是此圖中每個結構的名稱以及位置;而對于流程圖,學生就要注意圖中每個元素的作用關系,分析整個流程的運行規(guī)律。當學生對每種類型圖的辨識有側重點,就會大大提高識圖效率與效果。
5.注重專項題型的練習
當教師將教材中的圖形類型都講解完成之后,也要注意專項題型的練習。因為課本中的圖都是展現的最基本、最容易理解的元素及作用關系,而在考試過程中可能會將難度增大,也有可能會變換形式,但其根本還是考查同一知識點。學生在進行大量練習之后,便會對此類型的圖如何考查有一定的了解,也會積累一定的做題經驗,然后在考試中面對這一題型時就會有自己的一套識圖思維和解題技巧。如在考查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的關系這一知識點時,學生可以將這一知識點所涵蓋的圖以及題型進行統(tǒng)一的學習,總結出其中的規(guī)律,發(fā)現最常考的知識點。如此,不管遇到何種類型的圖都能靈活應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