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霞 劉惠芬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們的閱讀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因而,閱讀量的提升對于提高其些寫作能力、開闊學生們的視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群文閱讀滿足了新課改對于學生們閱讀量的要求,能夠極大地提高其閱讀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而初中生學習科目頗多,閱讀時間有限,那么如何把握這些不多的時間,引導學生們進行群文閱讀,就成了語文教師當前的重要任務。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我國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群文閱讀的定義隨著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展開在不斷地完善,現(xiàn)主要指師生圍繞一個或是多個議題而選擇一組結(jié)構(gòu)化的文本,并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集體建構(gòu)達成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教學過程。若能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效落實群文閱讀,將會極大地提升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因而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合理選擇閱讀課文,提高閱讀興趣
初中語文課文容量非常大,而這對于精力有限的師生而言,想要將其全部閱讀完是很艱難的一件事。因而,教師應該選擇一些具有教育意義和趣味性的文章供學生們閱讀[1]。教師選擇的文章也不可過于晦澀難懂,應該選擇學生們能夠理解的文章進行閱讀,使其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并從中收獲知識,從而達到鍛煉其語文閱讀能力的目的,使其語文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同時,還能接受正確的價值觀熏陶,形成正確的的三觀,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例如,《黃河頌》一文就是一篇值得研讀的文章,作為組歌中的一個樂章,《黃河頌》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情緒慷激昂,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是初中生學習直抒胸臆、強化愛國熱情的良好載體。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引入相關(guān)的文章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如《我愛這土地》等。
二、加強實踐探究,理論結(jié)合實踐
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最終目的都是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將學到的知識靈活地應用到生活當中,從而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2]。因而,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結(jié)合生活進行課程講解,即開展生活化的教育,使學生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將群文閱讀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在生活實踐中應用起來。
例如,在學習《鄧稼先》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們展開相應的實踐類探究活動。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杰出貢獻置于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個角度展示鄧稼先的性格極其優(yōu)秀的品質(zhì),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教育意義很強。因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向鄧稼先學習,從其身上學習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從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無私奉獻、忠誠純正等高尚品格中感受其愛國熱情,學習其迎難而上、不怕苦不言累的艱苦奮斗精神。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們結(jié)合生活講一講相關(guān)案例,引導學生們閱讀類似的文章,使其完成對自我品格的塑造。
三、加強課堂互動,注意延伸閱讀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通過加強課堂互動引導學生們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使其感受語文課堂的魅力所在,從而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3]。教師在課堂中需要通過一些有趣的課堂互動來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可以在課文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課外閱讀,促使其自主地完成群文閱讀,擴大閱讀量,使群文閱讀目標得以實現(xiàn)。
例如,在學習《登飛來峰》一課時,教師可以增加課堂上的趣味互動,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們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如課堂默寫、課堂朗誦比賽以及“小老師”等有趣的方式。這樣的課堂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夠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還能充分地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使其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此外,教師還可以抓住課文的一種重要方面進行延伸性的講解,引導學生們進行深入的學習,擴大其知識容量,同時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認知。如教師可以從這篇文章的游記性質(zhì)出發(fā)進行講解,引入《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等游記類課文進行詳細的講解,引導學生們對其中描寫景色的方法進行學習,理解作者的感情,從而使其體會延伸閱讀的好處。
四、注重閱讀和思考結(jié)合,培養(yǎng)自主思考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不足,其身心都處于成長的階段。因而,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應當重視對其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從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中脫離出來,轉(zhuǎn)變?yōu)樽灾髋Φ剡M行學習。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們積極結(jié)合生活實際來思考,促進其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實現(xiàn)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積極轉(zhuǎn)變,逐漸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不僅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有助于其更好地完成后續(xù)的高中和大學等更高層次的教育,幫助其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例如,《孫權(quán)勸學》一文講的是呂蒙在孫權(quán)的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jié)友”的佳話,體現(xiàn)了孫權(quán)的善勸和呂蒙的勤學和學有所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呂蒙是為何開始讀書的,又是如何取得改變的,使其在自主閱讀中體會讀書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借此機會將《資治通鑒》推薦給學生們閱讀,完車群文閱讀的目標,提升其綜合素質(zhì)。
結(jié)束語:
總之,從目前的情況而言,群文閱讀教學時一項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總體學習效果的有效教學模式,教師應該不斷地對其教學策略進行探究,不斷地加以完善,歸納整理出更為科學高效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以幫助提升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為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具體可行的抓手,以更好地滿足現(xiàn)代社會對于教育教學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林惠.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索[J].教師,2020(36):45-46.
[2]王明.“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在部編本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11):53+56.
[3]劉瑞生.初中語文課堂群文閱讀教學選文策略實踐研究[J].中國教師,2019(S1):13.
山東省寧陽縣第二十中學 27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