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瓊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承擔著非常重要的教學作用,對于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意識有著關鍵性推動作用,那么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能夠根據(jù)學生學習思維和認知特點上,進行對自己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針對性,這樣將會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保證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此,本文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效教學研究為題,通過三個方面的教學研究,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參考性價值。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方法研究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8-008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效教學研究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認知特點,進行自己傳統(tǒng)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提高自己教學過程的針對性,這樣的教學做法才能支持教師不斷提高自己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才能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學習能力,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意識的有序化發(fā)展。為此,本文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效教學研究為題,通過結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路,闡釋自己的教學經驗,希望能夠對大家提供理論參考和現(xiàn)實依據(jù)。
一、改變傳統(tǒng)思想,設計課堂教學目標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目標作為教學的開始和最終的歸宿點,所以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將是一堂好課產生的開始。那么在目標設計上,教師需要改革自己的傳統(tǒng)思想,不能再以自己教師的立場去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這樣目標設計上很容易設計較高的目標,一旦學生跟不上自己的教學節(jié)奏,那么必然引起學生學習的負面情緒,所以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能夠根據(jù)學習學習的認知思維和學習喜好上,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帶領學生更好地完成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那么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標設計上,教師需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對學生不同階段發(fā)展的學習需要,有著清晰的把握,能夠從學生認知水平、學習偏好、性格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此掌握學生客觀學情上,將會助力教師產出科學合理的目標。第二,對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內容有著自己的了解,能夠結合學生學情需要上,提出相關的教學目標,使得學生有著很強的學習能動性,避免過高、過低的目標出現(xiàn),這也將為好課產生奠定一個好的開始。例如,在教學《中華民族一家親》一課的內容上,教學目標:1.正確認識我國新型的民族關系,認識到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民族團結。認識民族團結對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2.正確認識中華兒女血脈相連,為實現(xiàn)祖國的統(tǒng)一而努力。3.認識到海外華人華僑的力量,以及他們的愛國情懷。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白中華民族一家親,了解新型的民族關系,團結互助。教學難點:通過引導讓學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了解讓全球華人聚集在一起的力量。
二、實施有效教學,加強信息技術的使用
為了更好地保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效性,那么教師需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自己教學表現(xiàn)力,能夠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發(fā)展上,設計不同的教學表現(xiàn)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滿足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信息技術作為一項直觀具象的教學表現(xiàn)工具,能夠將傳統(tǒng)靜態(tài)化、抽象化的知識,轉變?yōu)閷W生熟悉的形象化場景,這樣的教學表現(xiàn),更加利于學生的認知需要,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重視信息技術的功能表現(xiàn)優(yōu)勢,從而借助信息技術實現(xiàn)高效化的教學過程。例如,在教學《古代科技 耀我中華》一課的內容上,為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為了使得學生真正了解我國古代的科技,那么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播放的方式,為學生普及相關古代的發(fā)明,這樣形象直觀的方式下,不僅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愉快體驗性,還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引導性,從而助力教師實現(xiàn)雙贏教學效果。
三、改變被動學習狀態(tài),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單一教學方式不僅不適應當代教育發(fā)展的要求,所以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教育認識,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能夠根據(jù)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需要上,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樣將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需要。所以教師應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這樣將會推動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學生轉變?yōu)橹鲃踊瘜W習獲取者,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傳統(tǒng)美德源遠流長》一課內容上,為了初步建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那么教師可以通過一個案例的探索作為教學主題,而學生則成立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在教師提出不同的學習任務上,各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思考,最終實現(xiàn)解決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在這樣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過程中,將會提高學生對課程的思想情感的感知與共鳴,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效教學研究中,通過本文三個方面的教學研究中,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增強了教師對教學節(jié)奏的掌控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直觀理解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各項學習能力,所以教師應該真正立足學生的學習思維上,找到學生有效學習的連接點,從而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過程,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堃.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方法[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10):45.
[2]梁宇寧.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75-76.
[3]陳成會.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師,2018(29):58-59.
(新疆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qū)南湖南路長青四隊青翠六巷烏市第五十九小學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