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2月到2021年2月這一時間段本院收治的共計80例老年抑郁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通過隨機數(shù)表法將所有老年抑郁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分別為40例,分別施行常規(guī)護理和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積極開展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后,和對照組相比,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顯著改善,焦慮、抑郁評分下降,護理滿意度更高,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效果突出,能夠進一步促進患者的康復、緩解患者的抑郁癥狀,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老年患者;抑郁癥;滿意度
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讓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生活工作壓力大,長期如此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難以排解的負性情緒,轉化成抑郁癥、焦慮癥、狂躁癥等一系列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其中抑郁癥是我國發(fā)病率最高的精神科疾病,多發(fā)于老年群體,發(fā)病后不僅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精神折磨,還會伴隨著各種生理性不適的癥狀。比如記憶力衰退、頭痛頭暈、不自主出血、惡心嘔吐、肢體疼痛、失眠煩躁等。病情持續(xù)惡化將會進一步打擊患者的生活積極性,甚至會到導致患者做出各種自殘、自殺等行為,危害性極大[1]。抑郁癥的發(fā)作還存在不確定性和反復性,因此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會給患者的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做好患者的臨床護理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的應用及其效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到2021年2月這一時間段本院收治的共計80例老年抑郁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通過隨機數(shù)表法將所有老年抑郁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分別為40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最小60歲、年齡最大78歲,平均年齡(68.32±2.13)歲,平均病程(1.42±0.23)年;實驗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最小60歲、年齡最大80歲,平均年齡(68.67±2.09)歲,平均病程(1.46±0.13)年。本次研究兩組老年抑郁癥患者的基線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可以進行對比研究(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法與診斷標準》[2]中對于抑郁癥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無長期用藥史;不存在精神類藥物的依賴;本次研究經(jīng)過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
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患者;合并嚴重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患者;合并其他類型精神疾病患者;過度飲酒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了生活指導、營養(yǎng)支持、用藥護理等內容,實驗組施行優(yōu)質的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如下:
加強和老年抑郁癥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抑郁情緒的根本原因,給予人性化的疏導,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同時加強患者對于抑郁癥疾病知識的教育和講解,告知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必要性。向患者暗示世界的美好,告知患者治療的全過程是安全、有效的,不會給患者帶來危害,提高患者的家庭歸屬感和社會認同感。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通過對比兩組老年抑郁癥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和護理滿意度得出最終結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統(tǒng)計學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均通過利用SPSS21.00軟件進行進一步處理和結果計算,其中計量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選擇卡方檢驗進行處理、計數(shù)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t檢驗方式進行處理,當計算結果得出P<0.05之時,則代表差異具有一定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存在研究價值。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對比
表1可見,實驗組患者積極開展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后,和對照組相比,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顯著改善,焦慮、抑郁評分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表2可見,實驗組患者積極開展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后,和對照組相比,護理滿意度更高,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老年抑郁癥是近年來高發(fā)的精神疾病,主要特征為各種負性情緒嚴重,如焦慮、煩躁、低落等。細化的臨床表現(xiàn)為莫名其妙的心跳過快、緊張擔心、呼吸急促、出汗尿頻、發(fā)慌手抖、坐立不安、胡思亂想等癥狀[3]。老年抑郁癥一旦發(fā)病,還會導致老年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失眠,長期失眠會大大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導致猝死等多種危險疾病的發(fā)生,病死率近年來有所上升。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是臨床新型護理手段[4],重點在于重視患者的內心需求,近年來逐漸受到廣大患者及其家屬的歡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積極開展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后,和對照組相比,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顯著改善,焦慮、抑郁評分下降,護理滿意度更高,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霞,熊軍. 認知性心理護理應用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價值[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21,21(19):325-326.
[2]蔡晶晶,李妍妍,韓笑,等. 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東方藥膳,2021(9):228.
[3]黃雪連,葉志康. 回顧性分析老年抑郁癥護理中應用認知性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J]. 健康之友,2021(10):178.
[4]陳平. 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的作用分析[J]. 養(yǎng)生大世界,2021(4):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