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關鍵作用,利用情境教學法、互動交流法、名句鑒賞法、延伸訓練法,為學生提供深度學習契機,以有效提升古詩文教學品質。古詩文學習不能停留在讀和背的層面,學生要有深度研讀的意識,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因此,教師要積極展開教學實踐探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文;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18-0012-02
引 言
古詩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所占比重較大,說明了其在學科教學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實踐的意識,利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對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展開深入研究,以提升古詩文教學質量。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誦讀情境、啟動對話機制、推出鑒賞活動、延伸訓練設計,給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洞察學生學習表現(xiàn),利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自覺開展古詩文學習,主動承擔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 [1]。
一、創(chuàng)設吟誦情境,營造深度學習氛圍
古詩文離不開誦讀和背誦?!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對古詩文誦讀學習有明確規(guī)定,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吟誦學習情境,為學生順利進入深度學習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造條件。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示范誦讀、利用多媒體播放配音音頻、讓學生展示誦讀、設定背誦任務、開展誦讀活動,都可以創(chuàng)設恰當?shù)囊髡b情境,讓學生在誦讀訓練中建立學科認知 [2]?!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要針對學生誦讀基礎和要求進行教學設計,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吟誦機會,讓學生的深度學習自然而然地發(fā)生。
例如,教學《三峽》一課時,教師先示范誦讀,并要求學生做出節(jié)奏劃分標記,進行自主仿讀訓練。然后,教師檢查學生節(jié)奏劃分情況,并進行針對性矯正。“自/ 三峽/ 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 闕處。重巖/疊嶂,隱天 / 蔽日。自非 / 亭午 / 夜分,不見 / 曦月。至于 / 夏水/ 襄陵,沿溯 / 阻絕?;?/ 王命 / 急宣,有時 / 朝發(fā) / 白帝,暮到 / 江陵,其間 / 千二百里,雖 / 乘奔御風……”在學生誦讀訓練環(huán)節(jié),教師推出了誦讀比賽活動:先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誦讀排練,設計多種誦讀形式,然后小組之間抽簽開展誦讀對抗賽活動。學生聽說要舉辦誦讀競賽,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參與興趣,集體討論誦讀形式。教師深入學生群體中,給學生提供一些技術支持。教師從誦讀角度展開設計,成功激發(fā)了學生深度學習的熱情,特別是推出的誦讀比賽活動,將學習推向高潮。? ?二、啟動對話機制,提升深度學習效果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古詩文教學中引入合作互動學習活動,符合學生的學習訴求,教師要對合作形式進行合理篩選,為深度學習順利啟動創(chuàng)造條件。設置懸疑問題、投放討論話題、組織課堂辯論、推出鑒賞任務、改編古詩文等,都可能形成互動性學習契機,所以,教師要進行設計和組織,以提升深度學習的效果 [3]。學生大多有互動要求,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心理展開相應設計,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果能夠讓學生自行組織一些互動對話活動,其調動作用會更為突出。
啟動對話機制,能夠營造深度學習氛圍,所以,教師要從更多角度展開思考和組織,確保古詩文教學的順利開展。例如,在教學《記承天寺夜游》這篇古文時,教師要求學生先自行閱讀,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展開自主閱讀和思考,接二連三地提出問題,如作者為什么自稱“閑人”?這個“閑人”包含哪
些意思?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其中的含義?作者身處逆境,卻能夠表現(xiàn)出足夠的豁達,從哪些地方能夠看出來呢?……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討論相關問題,課堂互動順利展開。通過互動交流,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激發(fā)學生的深度學習思維,教師可以投放辯論話題:古詩詞大家大多遭遇過苦難,也正是這些磨難,才造就了這些經典詩篇,因此,可以這樣說,苦難是經典誕生的源泉。你贊同這個說法嗎?于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展開了辯論。教師利用質疑、話題打開古詩詞學習程序,讓學生展開多重對話交流,使課堂學習進入高頻互動階段。正是這些互動交流,才讓深度學習自然形成,進而使學生在廣泛閱讀和思考中形成古詩文的深刻認知。
三、推出鑒賞活動,豐富深度學習體驗
古詩文鑒賞能夠給學生帶來審美體驗,教師要在鑒賞方法方面給學生提供更多幫助,讓學生順利進入鑒賞環(huán)節(jié),并在深度學習中形成鑒賞認知 [4]。古詩文講究煉字煉句,從好詞佳句入手,可以讓學生自然地找到鑒賞角度。在古詩文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渲染烘托、照應伏筆等寫作方法都是很常見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思維切入點,豐富他們的深度學習體驗 [5]。
學生鑒賞古詩詞能力呈現(xiàn)差異性,教師對此要有更清晰的認識,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從鑒賞角度、鑒賞程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例如,教學《黃鶴樓》一詩時,教師先要求學生熟讀全詩,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名句鑒賞,讓學生任選一句詩,從煉字、句式、修辭、寫法、哲理等方面進行思考。例如,鑒賞“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痹娙俗詥栕源?,道出鄉(xiāng)愁諸多滋味,可謂精妙絕倫。教師在具體指導時,要求學生從句式特點的角度展開思考,先介紹寫法,然后分析意境,最后關聯(lián)作者情感進行深入思考,形成鑒賞認知。學生依照教師的指導來鑒賞古詩,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其由此建立起來的學習認知也更為深刻。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開展閱讀鑒賞活動,既能成功激發(fā)學生鑒賞思維,又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延伸訓練設計,鞏固深度學習成果
設計古詩文訓練時,教師要注意整合訓練內容、創(chuàng)新形式。例如,擴大誦讀范圍、搜集古詩文信息、積累古詩詞名句、講述古文故事、創(chuàng)編課本劇、仿寫續(xù)寫、寫讀后感等都帶有深度學習意味[6]。古詩文訓練沒有固
定格式,教師要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利用多變的形式來調動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開展深度學習,進而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錢塘江春行》這首詩時,教師先幫助學生解決字詞問題,然后引導學生進入誦讀訓練中。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節(jié)奏劃分、停頓把握、語調控制等方面來指導學生誦讀,在學生熟練誦讀古詩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把這首詩改成一篇小短文,題目自擬。在學生改寫的過程中,教師要對他們進行相應的指導。在展示成果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交流活動,學生誦讀自己的改寫作品,并與同伴展開互動交流。古詩包含豐富的意境,學生在改寫過程中要有拓展意識,對某些情節(jié)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這樣,學生的深度學習思維會自然開啟,其由此形成的學習認知也更為深刻。
結 語
綜上所述,深度學習是學科教學的重要共識,在古詩文教學中引入深度學習機制,符合語文教學基本要求,符合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需要。由于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古詩文認知基礎,教師要深潛入教材中,找到文本與生本的對接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以成功激發(fā)學生學習思維,使學生在多重互動交流過程中加深學科認知。古詩文與深度學習相關對接,既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契機,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因此,語文教師要繼續(xù)對此話題進行深入的探究。
[參考文獻]
[1]劉波.初中古詩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黑河教育,2020(09):12-13.
[2]朱英.從傳統(tǒng)文化教育視角看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J]. 語文教學通訊,2020(08):40-41.
[3]古春燕.初中古詩文教學設計要抓住“三巧”[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20(Z2):14-15.
[4]洪驊.初中古詩文教學策略探尋[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2):135-136.
[5]朱彩瓏.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古詩文語文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07):37-38.
[6]趙愛紅.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方法初探[J].教育藝術,2021(03):67.
作者簡介:尹儷(1981.11-),女,江蘇常熟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