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柳
摘要:幼兒園教育的重點與中心是啟蒙教育。在此教育階段,幼兒的學習工作主要是接受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美術教育便是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項目,加強對美術教育的研究投入力度對幼兒正確的美術觀念和審美認知能力形成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此,重點研究納西族刺繡在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具體應用,通過研究工作形成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認識、感悟區(qū)域特色文化以及提升實踐操作能力這三個方面的具體結論。
關鍵詞:納西族刺繡;幼兒園教育;美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6-005
刺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藝術形式,也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重要部分,比如家中的沙發(fā)坐墊以及抱枕上精美圖案,都是刺繡工藝充斥我們生活的最典型的體現(xiàn)。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刺繡的發(fā)展也有著非常明顯的區(qū)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地區(qū)的刺繡凸顯了各個地區(qū)間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底蘊,利用納西族刺繡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美術素養(yǎng)便成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
一、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基本認識
美術是一門非常深奧且復雜的學科,在全國高校中有很多都把美術作為一門專業(yè)課進行重點講解。美術其實是一門易學難精的課程,而幼兒園的學生們年齡小,學習能力有待提升,對于美術學科的相關專業(yè)知識儲備更是幾乎為零。因此,針對這一特點,我們要加強基礎教學,結合實際情況傳授他們最科學的美術知識教育。納西族刺繡反映了云南省麗江市納西族接近300年的民族服飾發(fā)展歷程。站在專業(yè)的角度解讀其內在美和韻味有著極高的難度。因此,幼兒園教學中,只需讓學生認識到納西族刺繡的美以何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就可以了。例如在納西族服飾中比較典型的“肩挑日月,背帶七星”就是納西族刺繡和日常服飾之間的完美融合。幼兒在認識刺繡的過程中,就需要掌握這種刺繡的基本特點(如圖1)。
一起來看圖1服飾,這是一件羊皮坎肩,這種“肩挑日月,背帶七星”的設計來源于羊皮上方左右兩個大圓繡花布盤,象征日月,下面橫排的七個小圓形繡花布盤,代表北斗七星。因而得出羊皮披肩含有“披星戴月”之意,寓意納西族婦女勤勞辛苦。而之所以把這種設計應用在羊皮坎肩上的具體含義為:日月星宿的形象搬到了納西婦女的羊皮披肩上了。其宗教用意是:愿日月星宿不分晝夜地陪伴著納西婦女,保佑她們吉祥平安。在了解納西族刺繡時,幼兒明白這種設計的典型特征和內在含義就可以了,不需要掌握非常復雜的工藝材料和原料技法以及刺繡時用的針法等,這些都是關于納西族刺繡的美術基本認識。
二、指導幼兒感悟區(qū)域特色文化
文化是有著非常明顯的區(qū)域性的。每個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存在差別也就決定了不同地區(qū)之間的文化是存在差異的。因此,美術學習的另一個重點就是感受文化的差異性,正確認識每個地區(qū)的特色文化,這也有利于幼兒美術鑒賞能力的全面提升。納西族的刺繡文化起源于這個民族長期的歷史實踐和發(fā)展演進。在琳瑯滿目的刺繡作品中貫穿的是納西一組的宗教元素、民族信仰和基本價值觀。我們要指導幼兒正確認識這種獨特的美術形式。比如納西族當?shù)氐纳鐣兏锸菍Υ汤C藝術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清朝雍正年間實施的“改土歸流”政策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變革,這場變革對納西族服飾演化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當時政府“否定一切”的過激行為,只是很多地區(qū)的服飾特色文化都逐漸湮沒,而瀘湖湖地區(qū)遠離當時的政治中心,環(huán)境較為封閉,未受沖擊,至今保留了“短衣長裙”的古風。這些特色文化的發(fā)展歷程,教師可以向講故事那樣講給幼兒聽,這不僅可以吸引幼兒的興趣,還有利于他們對納西族刺繡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提升美術素養(yǎng)。
三、提升幼兒實踐操作能力
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人的實踐能力,幼兒園開展教育的過程中同樣也要堅持這一基本理念。幼兒們活潑好動且動手能力強,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優(yōu)勢培養(yǎng)幼兒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例如在納西族刺繡中非常典型的一個特征就是刺繡的繡娘在工作時不需要事先畫出自己要繡的圖案,也不需要具體規(guī)劃要繡的具體位置,只需要根據(jù)自己的經驗即興發(fā)揮就能得到非常理想的一幅作品。因此,教師可以在幼兒園內進行一次手工課,準備好相關的材料工具,讓幼兒們自己動手繡一繡自己喜歡的圖形或者模仿納西族的刺繡進行仿制。在繡完以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與智慧,更要深刻感受到刺繡這種藝術形式的魅力。
四、結語
美術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鑒美能力有利于對他們今后的學習之路實現(xiàn)良好的啟蒙和開端。因此,我們要重視美術教育,結合納西族的特色美術形式和藝術形式對幼兒加強教育,提升他們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和基礎能力。這也是教師共同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韓姣,楊娟.淺析東巴象形文字藝術在現(xiàn)代服飾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3(10):139-140.
[2]晏雄.文化自覺與民族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以云南麗江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3(09):21-27.
[3]施文麗. 云南民族民間工藝的分類及其初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5
[4]艾蘭蘭.“披星戴月”[J].中國民族,1981(12):43.
麗江市古城區(qū)黃山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