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怡
摘要:《舊唐書·王維傳》中提到說“山水平遠, 絕跡天機?!?北宋大文豪蘇軾在《東坡志林》中提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既是詩人,又是畫家,他的成就,不僅僅是能詩善畫,而是將其精妙的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北宋《宣和畫譜》中提到王維的詩句宛如“落花寂寂啼山鳥,楊柳青青渡水人?!?,“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諸如此類皆所畫。這種似有似無的詩意, 成就了王維的水墨山水畫, 他的作品筆墨清新,格調(diào)高雅,傳遞出一種詩意的境界,更是成就了他的“詩佛”之名。本文筆者將從文人畫及壁畫藝術等角度探討盛唐時期王維的山水畫風格到底是如何呈現(xiàn)的。
關鍵詞:王維盛唐水墨山水畫風;文人畫;唐墓壁畫;文人畫
一.王維與文人畫之間的相關性
王維,字摩詰,唐代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在整個山水畫發(fā)展的推進過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推動作用。對于后世董其昌對其文人畫“始祖”的定義,首先,“文人畫”亦稱“士夫畫”,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是中國繪畫傳統(tǒng)形態(tài)之一。北宋初期,蘇軾提出了“士夫畫”的概念,而“文人畫”的稱謂,則是由明代董其昌所稱道。他提出文人畫的前提是文人所畫,與一般的畫家畫,院體畫等等相區(qū)分,從而綜合體現(xiàn)出文人畫家諸多方面的文化素養(yǎng)。文人畫家們“以書入畫”,他們利用書法的書寫性和筆墨的優(yōu)勢,掌握書寫過程中節(jié)奏與韻律的微妙變化,從而將其轉(zhuǎn)化為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的一個重要因素,反映了文人畫家特有的氣質(zhì)、審美與個性。近代陳師曾在《文人畫之價值》中指出:“何為文人畫?即畫中帶有為文人之性質(zhì),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功夫,必須于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謂文人畫?!倍洳淹蹙S稱為文人畫的“始祖”這個地位,首先,在唐朝的時候,王維地位并不是很高,因為他當時也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創(chuàng)造,或者在建立一個文人畫派或文人畫風,只是他融合了自己個人日常的修養(yǎng),比方說詩歌、音樂等方面的修養(yǎng)和造詣等等。除了繪畫之外的這些成就都滋養(yǎng)著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從這個角度上,文人畫從王維這里找到了根源。王維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的定位與價值,隨著文人畫的發(fā)展和需要不斷地被挖掘并提升。
二.王維與水墨山水畫的相關性
在中國山水畫史的發(fā)展進程中,王維在唐代繪畫領域的地位沒有那么高,是因為發(fā)起水墨畫變革和改良的人,不是王維,而是與李思訓同一時期的畫家吳道子。吳道子的繪畫擅長勾線,宋代郭若虛對他的評價是“吳帶當風”,他的線條有一個專屬稱謂——“莼菜條”,可見吳道子在勾線上的水平之高,與繪畫風格上的飄逸靈動。歷史上,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評價王維“工畫山水,體設古今”。這里所指的“古”,應該指的是師法李思訓的青綠山水,李思訓的畫風在當時非常具有影響力,在當時譽為“國朝山水第一”,因此,稱王維繪畫是師法李思訓的青綠山水畫風,完全是有依據(jù)的。關于體涉今古的“今”的含義,唐朝朱景玄對王維山水畫的評論是“宗似吳生而風致標格特出”,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提到“清源寺壁上輞川,筆力雄壯?!?說明吳道子對王維筆法的深刻影響與改變,王維的水墨山水畫風格,在研究與學習吳道子的繪畫基礎上,進行了拓展與創(chuàng)新,加入了新鮮的“墨法”的表現(xiàn)手法,對水墨畫的發(fā)展起到了發(fā)展與推動作用,這也正是“今”的含義。歷史上,在唐代山水畫發(fā)展進程當中,張彥遠認為“山水之變,始于吳,成于二李?!毕噍^于王維,明顯的是,張彥遠認為吳道子的貢獻更具有價值。同時,在他的審美角度上,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在繪畫地位上雖沒有開創(chuàng)之功,但是卻將中國傳統(tǒng)青綠山水畫發(fā)展到了極致與高峰。但是張彥遠在客觀評價分析王維繪畫上的歷史定位時,表現(xiàn)的更加真實與客觀。他關注到了王維對于水墨山水畫的探索,是一種創(chuàng)新與突破,因此才有“余曾見破墨山水,筆跡勁爽?!贝祟愒u論。張彥遠對唐代山水畫的關注與研究,與當時繪畫氛圍中流行的、所推崇的關于“色彩與玄化”這方面有很大的關聯(lián)。同時,也體現(xiàn)出張彥遠對于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形態(tài)的獨特見解與敏銳的觀察力。
三.從唐墓壁畫角度探王維水墨山水畫風
然而,前面筆者談到,歷史上張彥遠對王維繪畫的定位是“體涉古今”,王維在中國山水畫發(fā)展進程中的貢獻,“古”和“今”的面貌,我們不能僅僅從一個文字角度就一概而論,由于年代相隔久遠和考證等方面原因, 王維真正被世人所認可、熟知,并且確定為王維真跡的作品并不多,歷史上獲得大眾較為認可與接受的說法認為, 王維的真跡傳為《雪溪圖》與《江山霽雪圖》, 雖然可以作參考但不能完全作為實證,還不夠詳實。所以我們在研究其相關問題時不能將此類信息作為真憑實據(jù)。隨著戰(zhàn)亂的顛簸,朝代的更迭,我們想要還原并且追溯到一個同等歷史原貌的王維已經(jīng)是天方夜譚。值得慶幸的是, 王維現(xiàn)存尚有大量詩詞文賦得以流傳, 并且又有相對完整的地下資源留存,即——唐代墓室壁畫等圖像資料。
王維的山水畫風,首先他的主要貢獻在水墨山水畫,他所處的盛唐時代,對應的墓葬壁畫里面有跟他的畫風可以相互佐證的,一個就是富平的朱家道村唐代壁畫,一個就是2014年發(fā)現(xiàn)的韓休墓唐墓壁畫。朱家道村唐墓壁畫是盛唐的六扇屏。首先,它是以山水為主題,地域特色非常的接近華山西峰和南峰的那個山形地貌,跟他畫的這個極其相似,像蓮花瓣狀,他反映的是這個關中地域周邊的一個山水地貌。而韓休墓意義在于740年左右,山水畫獨立成科,有了獨屏山水畫了。而且,韓休作為一國之宰相,他的兒子是大畫家韓滉,首先他的壁畫規(guī)格上不會低,壁畫畫師水平不會差。所以從這兩點上來看他的那獨屏山水畫就有了參考意義,有了一個實證性的參照。就能夠跟王維在同一個時代背景下將對應起來。
壁畫作為古代繪畫藝術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在唐朝得到了空前繁榮,這與當時社會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展有直接關系,且密不可分。唐代的皇室宮殿、豪門顯貴的豪宅鱗次櫛比,室內(nèi)外均有壁畫藝術作為裝飾;長安城內(nèi)外佛教寺廟眾多,道觀等相應建筑物的墻壁上,大多數(shù)均有壁畫作為弘揚教義的傳播途徑和手段。因此,唐代墓室壁畫所具有的價值與參考意義及極其豐富的,它更加直觀的、鮮明的提供了唐朝上層貴族社會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真實狀態(tài)。補充了任何文字史料都不能代替和媲美的圖像信息,可以給我們再現(xiàn)唐時壁畫藝術的發(fā)展盛況與輝煌成就。
參考文獻
[1]《唐代墓室壁畫研究》/李星明 著,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2005年10月第1版
[2]《懿德太子墓壁畫》/陜西歷史博物館編 ,文物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