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精神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100年歷史中凝聚出的偉大愛國精神,紅色文化是紅色精神連接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重要精神紐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鎮(zhèn),理應將紅色文化融入立德樹人的教育中。本文旨在探究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以期擴展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關鍵詞:紅色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是在革命年代,由中國共產(chǎn)黨人帶領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百年時光中成長壯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實踐中的體現(xiàn)。在黨的百年誕辰之際,在當今的國際和國內(nèi)形勢下,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變得尤為重要。
一、紅色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紅色教育是指以紅色革命精神為載體,傳承優(yōu)良紅色文化為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實現(xiàn)當代大學生的教育目標,當代大學要求做到“立德樹人”,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通過對黨史、國史的學習,弘揚中國精神,學習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過程中前赴后繼的革命烈士所留下的偉大精神,才能深刻的觸動和教育當代大學生,使他們更加明確人生目標,從而激發(fā)當代大學生的民族熱情、增強大學生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意識[1]。
二、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習總書記曾在給廣大學生的回信中提到:。“希望你們多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知識,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2]?!彼源髮W必須守好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責任田”[3],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激發(fā)其家國情懷,幫助其樹立遠大理想。
(1)加強理論指導,建好思政課堂學習陣地;
大學思政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每所大學設置了由易到難的大學思政課內(nèi)容,作為考試科目,大多數(shù)學生處于為了通過考試而學習的階段,認為思政課是大學中的“副科”,這樣的觀點是明顯錯誤的。大學的真正教學目的是“立德樹人”,德行的培養(yǎng)才是大學的重中之重,從某種意義上說,思想政治課才是大學中的“主課”,所以大學應提高對思政課程的要求,提高對思政課老師教學成果的要求。思政課老師在課本的知框架下,結合實時,根據(jù)學生年齡和專業(yè)特征,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用生動有效的事例和當下熱點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育,真正的做到學生能對紅色文化“學進腦中、學進心中”,通過紅色文化的學習,從而讓學生們更加堅定“四個自信”,更加自覺的做好“兩個維護”。
(2)加強紅色文化教育實踐,走入紅色革命圣地;
社會實踐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學習的理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重要舉措。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應全力引導學生進行紅色教育實踐,選擇合適的紅色資源,帶領學生走進歷史,走近歷史,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應積極將紅色教育落到實處,杜絕流于表面的實踐形式,杜絕表明功夫的實踐成果,讓大學生真正去“觸摸”紅色故事,感受紅色文化,一定要實現(xiàn)“從大學課堂走出去,讓紅色文化走進來”的目標,結合思政課堂理論學習,走進紅色革命學習基地,參觀博物館、紀念館,撰寫學習心得體會等[3],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紅色學習活動,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感受前赴后繼為國為黨犧牲的革命先烈的偉大,讓大學生真正意義上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感受真正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紅色文化,從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3)利用新媒體傳播力量,加強網(wǎng)絡陣地紅色基因嵌入;
在現(xiàn)今這個網(wǎng)絡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信息爆炸給大學生帶來的弊端不容忽視,大學生每天利用網(wǎng)絡接收大量信息,這些信息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如何利用新興媒體傳播紅色文化,實現(xiàn)對大學生正確的價值引導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大學教師應教會學生篩選網(wǎng)絡信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控輿論導向,幫助學生糾正偏離思想。
同時,教師應當利用網(wǎng)絡媒體平臺,做好“課程思政”,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每門課的課堂中,做好課程內(nèi)容與紅色精神的結合,可以引導學生觀看主旋律電視、影視作品,近期涌現(xiàn)出的一大批紅色文化優(yōu)秀影視作品都能夠觸動人心,例如《覺醒年代》等,相對于理論課堂內(nèi)容的枯燥,影視作品將紅色故事中的人物重現(xiàn),更能夠讓大學生真實的感受到仁人志士們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同時可以利用短視頻平臺、公眾號平臺做好紅色文化進校園工作,營造紅色教育氛圍,激發(fā)大學生愛國愛黨情懷。
紅色文化是革命基因和民族復興的精神坐標,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推進的必然結果,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的建設的中堅力量,必須牢記紅色精神帶來的昂揚向上的偉大力量,將紅色文化帶來的信仰光芒傳遞,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大學教育必須高舉紅色火炬,傳承紅色基因切實做到紅色文化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
參考文獻:
[1]邵晨,劉婷婷.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000(009):P.6-7.
[2]廖良.紅色文化融入新時代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J].知識經(jīng)濟,2020(6):158-159.
[3]張娜.紅色基因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20(6).
作者簡介:藺怡軒,1996.08.22,女,民族:漢,籍貫:陜西渭南,職稱:助教,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
(渭南師范學院 ?714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