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萍 譚敏紅
摘要:目的研究全程化護理模式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口腔正畸治療的患者8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觀察組給予科室制定的全程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對比兩組患者正畸治療的依從性,矯治器脫落、患齲率發(fā)生率以及患者滿意度及護理介入程度。結果觀察組矯治器脫落率4.65%小于對照組27.9%,差異顯著。觀察組的患齲率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及護理介入程度高于對照組。結論 在口腔正畸治療中采用全程化護理模式能提高護理的介入程度,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同時能降低正畸治療中的矯治器松動率、齲齒、牙齦炎的發(fā)生率。
關鍵詞:口腔正畸;全程護理模式;矯治器脫落;齲壞率;護理滿意度;護理介入程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1-129-02
口腔正畸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口腔環(huán)境矯正方案,這種治療模式能夠對兒童的口腔環(huán)境進行調整,使兒童的咬合關系恢復正常,有助于兒童在成長發(fā)育中口腔保持良好的健康,使其生活不受到影響,提高口腔美觀 [1]。門診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療周期較長,并且在進行矯正治療過程中牙齒釉質齲壞、牙齦腫痛發(fā)炎、矯正器脫落等經常發(fā)生,基于以上的問題,本研究選擇我科86例口腔正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全程化護理模式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7年6月~2018年12月口腔正畸治療患者86例,采用隨機的方法將86例患者進行分組比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12-24歲之間,平均年齡(18±6) 歲,治療時間在14-18個月,平均治療療程為(16±2)個月。觀察組患者的年齡在13-25歲之間,平均年齡(19±6) 歲,治療時間在13-19個月,平均治療療程為(16±3) 個月。通過兩組患者資料的比較,并無差異性,可以進行比較(P>0.05).已排除患者有正畸治療史、牙周與身體其他系統(tǒng)疾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遵醫(yī)囑予患者進行相應的健齒教育和口腔保養(yǎng)基本知識。患者經常得不到很好的就醫(yī)體驗。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全程護理模式,具體包括: 1、接診,護士熱情、友好、面帶微笑的接待患者及家屬,倒一杯溫水或花茶水給患者及家屬,讓患者及家屬感覺到親切溫馨;2、簽患者知情同意書,把正畸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正畸治療潛在風險和對策一一解析給患者及家屬;3、影像拍照及拍片,影像拍照護理中,需要拉開患者口角,為防止口角拉傷,拉前涂抹凡士林潤滑口角嘴唇,動作輕柔,拍片要求為頭正側位片和全景曲斷片;4、取模型制定治療方案,醫(yī)師根據影像拍照及拍片結果,結合模型進行評估并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患者及家屬存在疑問,醫(yī)護人員及時解答并鼓勵患者及家屬,讓患者及家屬及時解決困惑;5、介紹正畸醫(yī)師及正畸成功的案例,給患者看正畸治療后的圖片,調動患者及家屬積極性,提高患者及家屬的依從性,也讓患者及家屬心安; 6、護士必須非常熟悉和掌握固定矯治器的運用及形態(tài),以便配合醫(yī)師安裝操作,避免發(fā)生錯誤,操作過程中護士要及時吸唾,并對清潔的牙面采取隔濕措施,目的是保證治療效果,防止矯治器脫落;7、健康宣教,安裝矯治器后,叫患者用舌頭在口內掃一圈,有無結扎絲刮到組織黏膜,詳細交代患者及家屬戴矯治器后的刷牙方法方式;8、全程電子信息化健康指導,利用現(xiàn)代信息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護士采用添加患者及家屬微信的方式,實施全程電子信息化健康指導。
1.3護理介入程度
將護理流程分為幾個內容, 即: (1) 接診 (2) 溝通 (3) 拍照 (4) 取模 (5) 護患溝通 (6) 操作配合 (7) 健康宣教 (8) 電子信息化隨訪;全程都由護士配合操作及參與溝通協(xié)調。
1.4評價標準
運用定期檢查方法,記錄兩組正畸治療患者的依從性、矯治器脫落率、患齲率、牙齦炎的發(fā)生率、患者滿意度及護理介入程度,評價護理效果。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各項數(shù)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處理,而實驗結果中涉及到的患齲率、牙齦炎發(fā)生率則應用率(%)的形式表達,所有數(shù)據采用卡方檢驗方案,患者的其他一般資料均應用(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實驗結果采用t檢驗方案。若P<0.05,則證明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對照組明顯更高。詳情見表1
觀察組矯治器脫落率與對照組比較。詳情見表2
觀察組患者的患齲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詳情見表3
觀察組患者的牙齦炎發(fā)生較對照組明顯少得多。詳情見表4
3討論
口腔正畸是一項臨床應用廣泛的口腔狀況矯正方案,多數(shù)兒童對于這種矯正方案的依從性往往較低 [2] 。雖然年齡越大,其配合程度呈現(xiàn)正相關,但對于多數(shù)患兒來說,采用必要的護理手段,提高患兒的依從性,是降低患兒矯正期間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的重要手段 [3] 。在觀察組的護理中, 包含了許多主動護理的環(huán)節(jié), 如:和患者之間主動的護患溝通、術后的健康宣教、術后全程微信視頻隨訪等等, 而在對照組中, 護理工作僅僅是遵醫(yī)囑的被動護理配合
綜上所述,在口腔正畸治療中采用全程護理模式,護士全程參與整個治療過程及負責后續(xù)的追蹤及微信視頻溝通隨訪,減少患者來回復診的次數(shù),只需定期遵囑復診即可,不僅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提高護理的介入程度, 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優(yōu)化患者就醫(yī)體驗,全程護理模式護理干預措施的療效確切,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周娟.循證護理對兒童口腔正畸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46):257-258.
【2】劉二瑛,王秀瓊,朱小燕.循證護理在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圍術期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15):226-228.
【3】張麗霞.循證護理在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術中的圍術期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5):542-543.
(廣西職業(yè)病防治研究院口腔科 5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