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娟
摘要:目的調查疫情期間腫瘤患者的心理現(xiàn)狀,探討腫瘤患者對新冠肺炎的了解程度及其對心理的影響。方法從2020年2月2日—2020年3月20日入我科就診的腫瘤患者中,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抽取103例患者行一般資料、抑郁/焦慮自評量表(SAS&SDS)及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調查。結果疫情期間的103例腫瘤患者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且問題顯著,不同年齡和文化程度都是影響腫瘤患者心理的重要因素。結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年齡和文化程度因素影響腫瘤患者的心理。這提示我們在新冠疫情期間,需要對腫瘤患者進行心理調查,并有針對性地實施相應的心理護理,配合腫瘤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以后當我們面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可以以此為基礎,采取適當?shù)拇胧?,為患者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關鍵詞:新冠疫情下;腫瘤患者;新冠肺炎;認知及心理;現(xiàn)狀調查
引言
新冠肺炎由于其傳染性強、發(fā)病率高,并存在人際傳播的現(xiàn)象,被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的乙類傳染病,并按照甲類傳染病進行防控。按照診療方案的指導要求,需要對有流行病史的高危人群進行嚴格的隔離,因此在疫情期間建議對腫瘤中進行有效管理。腫瘤內科雖然不處于新冠肺炎診治的一線工作,但惡性腫瘤大多自身存在特點,腫瘤患者必須在醫(yī)院治療,因此新冠疫情期間,采取何種防御措施,提高腫瘤患者對新冠肺炎的重視程度,達到預防腫瘤病人感染新冠肺炎成為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本文研究新冠疫情下腫瘤患者對新冠肺炎的認知及心理現(xiàn)狀調查,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2020年2月2—2020年3月20入我科進行放化療的腫瘤患者103例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病理學證實的腫瘤患者;②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調查;③無語言溝通障礙,能夠獨立完成問卷調查;④無認知障礙及精神疾患。排除標準:①病情危重不能完成調查者;②既往有精神病史或者心理疾病史;③正在接受抗抑郁、鎮(zhèn)靜、安眠等抗精神異常治療藥物者;④既往存在睡眠障礙者。
1.2方法
根據研究目的、結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和專家咨詢,設計腫瘤患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知識問卷。問卷包括基本信息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知識行為兩部分: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職業(yè)、婚姻狀況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知識問卷包括對疫情的知曉情況、行為改變情況等。
2結果
2.1一般資料
發(fā)放問卷103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103份,問卷回收率100%,其中,男53例,女50例;平均年齡(53.95±12.821)歲,如下表。
2.2疫情下的腫瘤患者心理狀況相關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2.2.1年齡
42例腫瘤患者SAS平均分為(53.82±10.031)分,SAS得分>50分70例(67.96%),≤50分33例(32.04%),焦慮發(fā)生率67.96%。疫情下各年齡層級腫瘤患者心理焦慮結果,結果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50~59歲腫瘤患者的心理焦慮評分明顯高于其他組腫瘤患者,其次則是40~49歲年齡組腫瘤患者心理焦慮評分顯著,P值為0.623(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SDS平均分為(58.99±11.183)分,得分≥53分的患者有82例(79.61%),<53分的患者有21例(20.39%),抑郁發(fā)生率79.61%。疫情下不同年齡層級腫瘤患者心理抑郁的單因素分析結果,結果顯示,在疫情下50~59歲和≥70歲年齡層級的腫瘤患者心理抑郁評分突出,P值0.835(P>0.05),假設同樣不成立,不可否認的是,在疫情下50~59年齡段的腫瘤患者的心理焦慮和抑郁評分顯著。
2.2.2文化程度
在所有研究對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31例,其他學歷72例,可以看出,大專及以上學歷患者的焦慮及抑郁得分明顯比其他學歷的患者低。
2.3睡眠質量指數(shù)影響因素分析
將在疫情下不同年齡層級腫瘤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70歲年齡層級腫瘤患者的睡眠質量最差,睡眠質量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呈現(xiàn)一個評分遞增的趨勢,P值0.197(P>0.05),但已相當接近。
3討論
我國2015年就有接近400萬的惡性腫瘤患者,其中超過一半的病人死亡,日均超過萬人確診為惡性腫瘤。在如此龐大的腫瘤人群中,任何時期患者的診療工作在都無法忽視,而進展期和晚期的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其疾病仍會持續(xù)進展,某些患者的病情甚至在短期內迅速惡化,而早期的腫瘤患者,為避免疾病進展錯失手術時間,也需要及時實施早期術前檢測、治療,盡早安排手術;疫情期間,定期復查的腫瘤病人若發(fā)生病情變化,也應該盡早就醫(yī)檢查、治療。此外,腫瘤患者自身的身體情況和診治方式的特點,造成其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概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腫瘤病人的疾病長期反復,因放化療造成機體的免疫力降低,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多數(shù)患者疫情期間需要前往醫(yī)院診治,從而頻繁的往返于住所至醫(yī)院,這期間都容易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惡性腫瘤患者往往在老年人群中好發(fā),而這類人群亦是新型冠狀病毒易感人群。醫(yī)護人員在做好人員應急調配的同時,應建立相應的患者庫,加強對大型事件應對處理的培訓。
結束語
綜上所述,腫瘤患者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的知曉率整體水平較好,網絡、微信等手段是主要的獲取媒介,但中年以上人群也會依靠告知等傳統(tǒng)的方式。說明在防治疫情方面需要根據不同人群開展不同的宣傳手段,針對人群的行為改變情況,需要加大行為方面的宣教,尤其是宣傳關于飲食營養(yǎng)、體育鍛煉等方面內容,促進對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同時,可以在腫瘤患者普及對醫(yī)生服務的宣傳,體現(xiàn)醫(yī)生的基層健康作用,做好防疫工作。
參考文獻
[1]余萌,黃悅宜,陳潤婷,肖必鴻,王建平,朱雅雯.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同群體的認知、情緒和行為反應[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9,33(03): 197-201.
[2]滕婷,王多月,夏琳,熊慧清,陳婷,寧瓊.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學生心理狀態(tài)調查[J].心理月刊,2019,15(14):31+33.
(贛州市人民醫(yī)院?江西贛州?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