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進利 周春梅
【摘 要】科技期刊是智庫的重要知識來源,也是智庫成果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同時,智庫也會成為科技期刊的稿源庫,能夠大力推動科技期刊的發(fā)展。由于社會、經濟、歷史等原因,廣西的科技期刊與科技智庫功能融合及互動不夠,期刊內容未能主動服務于科技智庫建設,媒介作者在科技智庫建設中的作用不彰顯。文章利用文獻分析法研究期刊出版與智庫建設的關聯度,并分析廣西科技期刊出版現狀、廣西科技智庫發(fā)展概況,探索廣西科技期刊與科技智庫互動發(fā)展的路徑,以期為廣西科技期刊發(fā)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科技期刊;科技智庫;對外傳播;互動發(fā)展
智庫(Think Tank)被稱為“思想庫”“智囊團”。作為匯聚、整合、生產、加工智力資源的專業(yè)研究機構,智庫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軟實力和話語權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志,對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發(fā)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特別是在國家發(fā)展的關鍵歷史時期尤為明顯。2015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要“以完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為重點”“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滿活力、監(jiān)管有力的智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1]。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
在政策加持下,我國新型智庫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眾所周知,科技期刊具有展示科技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激發(fā)科技創(chuàng)新、傳播科技動態(tài)等職能與作用。智庫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是論文、研究報告、調研報告等,這些成果最適宜在科技期刊發(fā)表。因此,科技期刊歷來是智庫對外傳播的重要工具和主要途徑,是衡量智庫創(chuàng)新能力和專家研究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展示智庫社會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窗口。因此,多數智庫專家更喜歡在科技期刊上刊載或闡發(fā)其政策見解和思想觀點。
當前,我國已開啟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在關鍵的轉型期,研究科技智庫建設與科技期刊發(fā)展的內生聯系,無論對助推科技智庫發(fā)展,還是對科技期刊向世界一流期刊邁進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知網檢索,利用文獻分析法研究期刊出版與智庫建設的關聯度,并分析廣西科技期刊出版現狀與廣西科技智庫發(fā)展狀況,探索廣西科技期刊與科技智庫互動發(fā)展的路徑,以期為廣西科技期刊發(fā)展提供新思路。
一、期刊出版與智庫建設的關聯分析
為了解期刊出版與智庫建設的研究概況,2021年1月11日,筆者以“科技智庫、科技期刊”為主題,在知網數據庫中進行檢索,共找到24條結果,剔除動態(tài)類信息、重復文獻,共獲得與“科技智庫、科技期刊”相關的文獻18條,可見我國研究人員將“科技智庫”與“科技期刊”進行關聯性研究的體量較小,科技期刊辦刊人員對科技智庫的關注度不夠,研究較少,沒有把科技期刊的職能與科技智庫建設有機結合進行研究。對所獲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總體趨勢分析如圖1所示,關鍵詞共現網絡如圖2所示,文獻來源分布如圖3所示。
圖1顯示 ,關于“科技智庫”與“科技期刊”的關聯性研究最早于1999年,從2014年起,每年的相關研究開始增長,2017—2020年,每年均為3篇相關研究。從時間節(jié)點來看,與2015年我國發(fā)布《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后興起科技智庫建設研究吻合,說明智庫建設政策助推科技智庫研究,并開始引起出版界的關注。
圖2顯示,所獲文獻中,“智庫”出現的總次數為10次,“科技期刊”出現的總次數為7次,“決策咨詢”出現的總次數為10次,可見,研究人員主要圍繞“智庫”“科技期刊”“決策咨詢”進行相關研究與論述。
圖3顯示,所獲文獻主要來源于《編輯學報》(4篇,占22.22%)、《中國科技期刊研究》(3篇,占16.67%),其他分布在《中國科技獎勵》《蘇州教育學院學報》《學報編輯論叢》等報刊上??梢姡翱萍贾菐臁迸c“科技期刊”的關聯性研究成果主要發(fā)表在期刊出版與編輯類期刊上。
此外,為進一步了解廣西科技期刊出版與科技智庫發(fā)展的研究概況,筆者以“廣西科技期刊、科技智庫”為主題進行檢索,結果顯示328條結果。然而,筆者逐條查閱檢索到的信息,幾乎都是關于分析科技智庫的文獻,沒有一條與“廣西科技期刊”有關,可見“廣西科技期刊”與“科技智庫”的關鍵詞共現網絡并無交集,“廣西科技期刊”與“科技智庫”并未成為研究人員發(fā)掘和研究的熱點,同時也說明兩者的關聯有更大的研究空間。
以上分析數據雖然比較微觀,不能代表全部研究成果,但“小數據,大價值”,希望能從微觀層面反映“科技期刊”與“科技智庫”的關聯,以及科技期刊出版的研究熱點和發(fā)展方向。
二、廣西科技期刊出版現狀與廣西科技智庫發(fā)展狀況
(一)廣西科技期刊出版現狀
數據顯示,廣西期刊總數達180種,擁有國內統一刊號的科技期刊80余種,占44.4%[2],分散于出版社、企事業(yè)單位、科研機構、協會/學會等。廣西的科技期刊主要宣傳推廣最新科技研究成果,促進學術發(fā)展、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在廣西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科技、經濟、地理、歷史等多方面原因,相對于北京、上海、江蘇、湖北等期刊出版強省市,廣西科技期刊出版體量較小,發(fā)展相對薄弱,小、散、弱等特點突出。廣西沒有一本以“智庫”命名的科技期刊,以“智庫”命名的欄目都鳳毛麟角,與科技智庫成果相關的文章多分散于各學術期刊,未形成合力。
(二)廣西科技智庫發(fā)展狀況
《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發(fā)布后,廣西結合地方實際,先后發(fā)布《關于加強廣西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實施意見》(201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科技智庫管理辦法》(2019年)、《關于推進廣西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2020年)等一系列助推科技智庫發(fā)展的重要文件。
在科技創(chuàng)新引領八桂未來的大背景下,廣西科技智庫發(fā)展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已確定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廣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等11家智庫單位為廣西首批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自治區(qū)科學技術協會、中國—東盟研究中心、廣西海洋研究院等20家智庫單位為廣西首批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在多方努力下,一批區(qū)內一流、國內影響力較大的高端智庫正在引領廣西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三、科技智庫在廣西科技期刊發(fā)展中的作用
(一)成果權威,提高科技期刊學術質量
科技智庫匯集行業(yè)專家與人才,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地方發(fā)展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應用對策研究,對層出不窮的現實矛盾和困難做出科學分析、理性解答,做到“轉知為智”,當好“參謀助手”。科技智庫的研究成果以問題為導向,能從宏觀上剖析某一科技問題的發(fā)展脈絡,或能深入研究某一領域的創(chuàng)新,具有權威性,且貼合現實需求、可操作性強,這些創(chuàng)新性理論觀點和決策研究成果往往能夠在廣大民眾中產生較大影響。而科技期刊要想在同領域期刊中獨樹一幟,必須做到專業(yè)精深、觀點創(chuàng)新、研究前沿、貼合實際,科技智庫的選題則往往能滿足科技期刊的定位與需求,形成資源互補。因此,科技智庫的選題對科技期刊而言有較大的參考價值,登載科技智庫專家的文章可增強科技期刊的學術創(chuàng)新性,對于提升期刊學術質量大有裨益。
(二)借力打力,提升科技期刊社會影響力
科技智庫擁有巨大的專家網絡,其組成人員大都是行業(yè)內有建樹、有影響力的權威專家,是各自行業(yè)觀點傳播的意見領袖,這些意見領袖的專業(yè)水平和良好口碑能提升科技期刊的社會影響力。因此,科技期刊收集并匯總報道科技智庫的最新動態(tài)、最新觀點、最新學術研究,能起到引導輿論、推動形成全民參與科技發(fā)展和關心科技政策的氛圍,同時提升科技期刊的社會知名度。[3]
(三)多元傳播,塑造科技期刊品牌
歐美國家的智庫注重成果傳播平臺建設,它們一般不做自己的媒體,而是“借殼生蛋”,即組織一批寫手,專門在當地很有影響力的報紙、雜志、電臺或電視上發(fā)表言論,以不斷提升自身的智庫專家實力。[4]為達到提升影響力,進而影響政府決策的目的,我國的科技智庫注重運用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宣傳研究成果,如召開論證會/座談會、定期發(fā)布研究成果報告、舉辦學術論壇、在期刊上發(fā)表文章等。優(yōu)秀的科技期刊除紙刊平臺外,往往都構建了由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平臺、微博等多媒介組成的立體化傳播平臺,這些媒體矩陣能為科技智庫提供立體、多元的傳播渠道,同時也能提升和強化期刊品牌形象。[5]
四、廣西科技期刊與科技智庫互動發(fā)展路徑
溫優(yōu)華、曾榮平認為“科技期刊與科技智庫都需要科研成果中有價值的思想和觀點以支撐政府決策,它們彼此相互協作與支持將能更好地履行其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社會責任”[3]。在媒體融合不斷深入、科技期刊轉型升級的當下,科技智庫發(fā)展中對外傳播的需求,有望給科技期刊開辟全新的發(fā)展空間。因此,在互利互惠的發(fā)展需求中,廣西科技期刊需把握機遇,從以下路徑實現與科技智庫的互動發(fā)展。
(一)精準定位,打造科技智庫新刊
由廣西科協、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廣西教育廳、廣西科技廳聯合印發(fā)的《關于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建設重點期刊”“突出特色期刊”的重點實施任務,采取“一刊一策、精準扶持”方式,支持期刊著力提升傳播能力和服務能力,引領學科發(fā)展、助力經濟建設、培訓科學文化。針對廣西缺少以“智庫”命名和定位的科技期刊的現狀,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與相關部門應結合廣西科技智庫建設與管理等重頭工作,立足廣西,面向全國,輻射東盟,以智庫建設與發(fā)展為切入點,依托廣西科技智庫的智力資源優(yōu)勢,通過申請新刊或扶持改刊的方式,打造一本或多本服務廣西、承載廣西科技智庫優(yōu)秀產品和思想的科技期刊。智庫期刊要緊緊圍繞廣西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刊登廣西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等領域的高水平研究報告、綜合評述,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咨詢與決策支撐。[6]
(二)轉變觀念,主動服務科技智庫
從以上分析可知,科技期刊辦刊人員對科技智庫發(fā)展的關注度不夠,主動服務意識不高。近年來,受互聯網新媒體的沖擊,廣西科技期刊普遍存在采編人員不足的現象,采編人員習慣“等要靠”,日常忙于編輯出版事務,欠缺主動服務科技智庫的意識。然而,在科技期刊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科技期刊辦刊人員必須樹立服務科技智庫建設與發(fā)展的理念,加強理論研究,查閱相關文獻成果,豐富科技智庫理論知識,并在科技期刊發(fā)展中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此外,科技期刊要發(fā)揮主管、主辦單位的學科優(yōu)勢,關注社會熱點、理論前言,辦刊人員要主動“走出去”,與區(qū)內外科技智庫保持緊密聯系與合作,挖掘科技智庫的新理論、新成果。
(三)對接項目,開設智庫研究專欄
很多科技智庫承擔上至國家、下至地方各級科技項目或基金項目,這些項目關乎經濟發(fā)展與國計民生。因此,科技期刊應主動對接科技智庫的項目,開設智庫研究專欄,引導科技項目的學術研究方向,提升科技期刊學術水平的同時,為地方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傳播科技智庫的思想觀點,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萍计诳梢耘c科技智庫開展常態(tài)化合作,開設《熱點關注》《專題探討》《專家說法》等欄目,邀請智庫專家為專欄撰寫文章。通過合作,提高科技期刊的學術研究能力、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及熱點難點把握能力等。此外,辦刊人員通過主動申請參與相關科研團隊的項目研究,在獲取最新的學術動態(tài)信息和熱點資訊的同時,能深入推廣論文寫作規(guī)范,結識更多讀者、作者,并加深與科研人員的情感聯絡,從而更好地服務智庫建設。
(四)整合專家資源,組建知識學術群
專家資源就像科技期刊的“金礦”,充分挖掘專家資源,是辦好科技期刊的有效路徑??萍贾菐鞂<以萍?,科技期刊需要通過組織研討會、創(chuàng)建專家微信群或QQ群、創(chuàng)建在線論壇等多種形式,構建智庫專家學術群,讓專家在這些平臺上相互了解,方便學術交流與信息共享。在科技期刊為廣大讀者解答行業(yè)專業(yè)問題時,能發(fā)揮專家?guī)臁叭耗X”“智庫群”的作用,為專家與讀者搭建良性互動橋梁,使智庫專家的思想和觀點快速到達社會民眾。
(五)構建融媒矩陣,打造科技傳播生態(tài)
廣西科技期刊要以“互聯網+”傳媒為融合發(fā)展方向,全力打造“期刊+網站+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直播+線下活動……”多元化、立體式的科技傳播生態(tài),服務于科技智庫建設與廣西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廣西科技期刊要解放思想,以全媒體思維,在做優(yōu)科技期刊主業(yè)的基礎上,借助互聯網技術與工具,讓科技期刊內容以圖文、音頻、視頻、動畫甚至是直播的方式進行裂變式地傳播,初步形成“互聯網+”科技傳播新生態(tài)。廣西科技期刊要不斷深入推進刊網融合與科技智庫的全媒體建設,在平臺搭建、人員融合、業(yè)務打通、上下聯動、各端互動等方面進一步優(yōu)化升級。
五、結語
科技智庫的生命力在于其影響力,而影響力的大小主要來源于決策者和公眾對科技智庫及其研究成果的認可程度??萍计诳强萍贾菐鞂ν鈧鞑サ闹匾d體,能及時、權威地將科技智庫高水平的研究人員和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成功宣傳推廣。廣西鼓勵智庫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基礎上,以新聞發(fā)布會、理論研討會、學術報告會等形式,借助互聯網、新聞媒體等傳播渠道,解讀黨和政府重大決策,宣傳智庫的重要科研成果,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7]。因此,在研究科技期刊與科技智庫的內生關系基礎上,科技期刊應與時俱進,在服務科技智庫發(fā)展中發(fā)揮自身傳播作用,助力廣西經濟社會發(fā)展,為科技強國做出實質性貢獻。
參考文獻
[1]李程.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新型出版智庫建設淺析[J]. 出版廣角, 2020(4):6-10.
[2]鄧進利.打造面向東南亞一流科技期刊集群的思考[J].傳播與版權,2020(7):20-22.
[3]溫優(yōu)華,曾榮平.科技期刊與科技智庫互動發(fā)展的機理與路徑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140-1144.
[4]張述存,楊金衛(wèi),崔樹義.地方高端智庫建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64.
[5]楊郁霞.高??萍计诳罩菐旖ㄔO芻議[J].學報編輯論叢,2019:12-16.
[6]孫蘭,夏孝瑾.緊抓智庫傳播、期刊創(chuàng)建環(huán)節(jié)解決科技智庫影響力提升最后一公里問題[J]. 天津科技,2020,47(9):93-94.
[7]張述存,楊金衛(wèi),崔樹義.地方高端智庫建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
(責任編輯:黃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