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康巴藏戲文化影響下歌舞元素的新型探索與發(fā)展動向

      2021-09-10 07:22:44張玲俐
      音樂世界 2021年2期
      關鍵詞:元素舞蹈

      〔摘 要〕康巴藏戲文化歷經(jīng)三百多年的繁衍發(fā)展,在無數(shù)民間藝人的探索中形成獨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其舞蹈作為藏戲藝術的重要因素,具有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與藝術價值。本文試從康巴藏戲的歷史起源進行梳理,針對甘孜州兩種舞蹈形式在康巴藏戲中的運用進行分析,探討舞蹈在康巴藏戲文化作用下的多樣化延伸與發(fā)展。

      〔關鍵詞〕康巴藏戲;舞蹈;探索與發(fā)展;元素

      藏戲是集舞、歌、劇三位一體的有機綜合,康巴藏戲更是歷經(jīng)三百多年的演變與發(fā)展,通過無數(shù)民族藝人的豐富與探索,形成具有獨特韻味、特色鮮明的藝術風格。相傳在十五世紀初,高僧因化緣募捐建橋而在各地表演由此創(chuàng)編藏戲,直至十七世紀才逐漸與宗教脫離,走向表演藝術,產(chǎn)生多流派,并發(fā)展成熟。

      甘孜藏族自治州作為康巴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重要腹地,其舞蹈在這塊廣闊的大地上呈現(xiàn)出絢麗多彩的樣貌。無論是自娛性或是表演性舞蹈,在歷史長河中都各具風韻。而康巴舞蹈之所以形成多層次的藝術風格,正是由于其所在的特殊地域以及在各個歷史時期民族的遷徙與變異。

      歌舞作為藏區(qū)人民用來表現(xiàn)文學內(nèi)容及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綜合表演形式,是在藏族宗教儀式和民間歌舞、鎮(zhèn)魔酬神、說唱表演等不同藝術土壤上所形成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多元化的文化積淀造就了多彩的藏戲藝術,通過其獨特的程式化身段和表演類別,形成了多彩風格的康巴藏戲、德格藏戲、色達藏戲等三大劇種七大流派,由于其藏戲表演經(jīng)歷多種變革而逐漸舞蹈化,因此舞蹈在藏戲藝術的發(fā)展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藏戲的形成與舞蹈、音樂都有著密切的淵源聯(lián)系。相傳,古時坐落于西藏東部白馬湖和協(xié)繞山之間有一戶人家,一位名為邦列珍巴的漁夫行走在美麗的山水之間,靠打獵捕魚為生。而在他居住的這個地方常有天仙下凡娛樂歌舞,他便成了這些天仙的向?qū)Ш臀璋?。后來漁夫?qū)⒋宋鑲魇诮o雅龍協(xié)巴人。大約十五世紀末,藏族高僧看到前藏和后藏之間有一大江(為今雅魯藏布江),其江隔斷了兩地的聯(lián)系,來往十分不便,高僧便想在此架一座橋,方便兩地的溝通與交流。為了籌集更多錢物架橋,高僧率領雅龍協(xié)巴人到處表演化緣。其反響熱烈,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除這座橋外,在多處也架起橋梁。在慶祝儀式上,雅龍協(xié)巴人表演了《扎西協(xié)哇》和《降嘎冉》兩個吉祥的舞蹈,后逐漸形成藏戲。

      唐代以后,大小寺廟都修建起來了。各地寺院僧人想獲得更高的學問造詣,紛紛前往拉薩學習??蛋蜕嗽诶_見識了藏戲的排練、演出活動。有部分僧人抄寫了手稿,在拉薩學習了演唱技藝,回到康巴地區(qū)號召當?shù)厣伺啪毑貞?。在排練過程中,根據(jù)本地的民間舞蹈、寺廟音樂,創(chuàng)立了帶有本地民族色彩的藏戲。大部分學成歸來的僧人都是取其大部分元素,再融入本土的民間風格,借鑒寺廟的民俗儀式,形成了不同流派的藏戲??蛋筒貞蚍植荚诳刀?、甘孜、巴塘、理塘等地區(qū),占甘孜州地區(qū)藏戲活動的三分之二的區(qū)域。

      西藏藏戲大約于17世紀中葉以后傳入甘孜藏族自治州,是由巴塘、理塘和甘孜的部分僧俗直接或間接從西藏學會并帶入的。但傳入甘孜的方式方法、門道流派各有差異,因而甘孜藏戲更是區(qū)別于西藏藏戲,展露出其獨特韻味。值得注意的是,藏戲藝人為了使這一藝術適應康巴的地域性環(huán)境,進行了大面積的實地探索,汲取大量康巴地區(qū)豐富的舞蹈素材,使之與藏戲達到和諧統(tǒng)一、互相交融、密不可分,形成具有康巴特色文化的舞、劇、歌綜合一體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而就在同一歷史時期,地處金沙江東岸的德格地區(qū),由寺廟產(chǎn)生了以歌舞形式為主配以德格方言而表現(xiàn)文化內(nèi)容的表演形式——德格藏戲。因德格縣地處康巴境內(nèi),德格藏戲誕生于康巴的歌舞藝術土壤之中,因而它所表現(xiàn)的是康巴歌舞的特點,是康巴藏戲文化中的又一朵奇葩。

      此外,流傳于甘孜州牧區(qū)的“安多藏戲”則是于20世紀40年代起源于甘肅省的歌舞劇。其表演程式多借用漢族戲劇的手法,但流傳至甘孜州色達草原后,表演藝人賦予其康巴歌舞的新內(nèi)容,因而它仍體現(xiàn)出康巴藏戲藝術的特點。

      總的來說,無論是康巴本地形成的“德格藏戲”或是傳入性的“安多藏戲”,舞蹈都在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這些舞蹈元素多采集于康巴當?shù)氐拿耖g舞和寺廟舞,因此具有濃郁的康巴特色。而康巴藏戲舞蹈自成體系,由此與其他各類舞種產(chǎn)生區(qū)別,與其他地方藏戲產(chǎn)生了迥然不同的差異性。其舞蹈音樂本身所具有的豐富多彩技巧和組合,與戲劇藝術巧妙地融為一體,形成一種韻味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康巴藏戲藝術園地里傲然挺立。

      康巴地區(qū)的藏戲同我國其他民族的戲劇一樣, 也是一種以音樂和舞蹈表演為主要藝術表現(xiàn)手段的民族文化,在表演程式上,它既注重舞蹈動作的表達性,又注重舞蹈內(nèi)涵;在音樂上則注重單純的唱和奏,少有韻白,三個劇種的音樂主要來源于藏族自身的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

      康巴藏戲音樂借用了民歌以及民間舞蹈的旋律和節(jié)奏,經(jīng)過長期的演出,已將其改編、修訂、發(fā)展衍化為今天頗具地方特色的戲劇唱腔旋律模式、舞蹈旋律模式和節(jié)奏模式。

      從音樂結構上可分為以唱腔音樂和器樂音樂兩部分。唱腔音樂主要通過表演者的演唱來表現(xiàn),功能特點在于刻畫劇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表達劇中人物的情感和意趣,以及敘事和各種交流等;器樂音樂是康巴藏戲本身另一種固定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主要是通過二胡、竹笛、嗩吶、長角號、鼓、缽、鑼等各類樂器的演奏來表現(xiàn),它的功能特點在于樂器的演奏由始至終貫穿劇情,根據(jù)劇情的展開不斷變化,演奏速度時快時慢,節(jié)奏強弱對比明顯、層次分明,具有很強的描述性和表達性。

      康巴藏戲舞蹈更是根據(jù)戲劇藝術特色,通過兩種方式融入其中、服務于它。一種是融于身段組合中的表演形式,另一種則屬于插入性舞蹈,其作用在于烘托氣氛、渲染情緒。兩種方式都有其獨特的舞蹈程式,雖然都同具有為劇情直接或間接服務的目的意圖,但卻仍保留著民間舞和寺廟舞的余韻和遺風。

      (一)表演性舞蹈

      表演性舞蹈直接服務于整個劇情,它融匯于演員表演的全部動作和表情之中,人物的行步、舉止、一招一式皆進行了舞蹈化。當然,這種舞蹈化是在充分體現(xiàn)民族和地方化的前提下。例如“德格戲”和“西藏戲”,但凡主角的唱腔停板,群角皆以舞蹈而伴之,各種人物的出場、進場,皆是以舞蹈繞圈或行進的。如稱之為“朗追”(意為臺步)的舞步行進,可以說貫穿于整個表演之中。藏戲中各種角色的表演,皆按人物的身份而組合身段程式。此外,反映人物行為的身段組合就更是舞蹈化的表現(xiàn),諸如行獵、劃船、騎馬、背水、朝拜、迎送等都無不以舞蹈為其特殊表現(xiàn)手段。因此,藏戲藝人們十分明確舞蹈是表現(xiàn)人物、活躍氣氛,表現(xiàn)特定環(huán)境、情節(jié)的重要手段。譬如《蘇吉尼瑪》的一折戲,就是表演舞蹈化的有力例證。

      總的說來,表演性舞蹈具有寫意性的獨特韻味,它的敘事與表意的舞蹈動作在藏戲表演中可以說是無所不在、無時不在,正如有的戲劇理論家所說:“動作舞蹈化,這是戲曲傳統(tǒng)表演藝術的最大特點。”表演性舞蹈恰好是這種表演藝術特點的具體反映。

      (二)插入性舞蹈

      插入性舞蹈是間接性地為藏戲藝術服務的,它以多種方式進入劇情,一種是當劇情某些場面需要時,它以渲染場面的方式而插入表演之中,如表現(xiàn)登基、慶典、 婚宴喜慶場面時,它是必不可少的表現(xiàn)手段,而這種舞蹈又通常是采用各地民間舞加以改造,使之變化為藏戲舞蹈,譬如巴塘的“藏戲弦子”及甘孜的“藏戲踢踏”等。另一種方式則是以藏戲演出的一個組成部分出現(xiàn),例如“西藏戲”的演出程式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開場式,表演者起舞祝福,表示凈化場地,同時還兼有介紹劇情的任務,它主要是兩個節(jié)目《扎西協(xié)哇》和《降嘎冉》,這兩個舞蹈都屬于插入性的舞蹈節(jié)目;第二部分為正劇演出;第三部分是正劇結束后向觀眾的祝福儀式,也是藏戲團接受布施、捐款的時候,這時所表演的仍是插入性舞蹈,其節(jié)目多是具有地方特點的“土風舞”,有的也表演一些其他內(nèi)容的舞蹈節(jié)目,如《甲羌》《六長壽》等。

      藏戲表演一般都是由寺廟僧侶所擔任的,也有少數(shù)俗人參加演出。甘孜州藏戲分布在巴塘、理塘、甘孜、道孚、康定、德格、色達等七個縣的寺廟或民間,雖然其分布范圍不像民間舞蹈那么廣泛,但它的影響卻具有廣泛的意義,由于它的活動時間一般都在傳統(tǒng)性集會、歡慶節(jié)日中,因而多與民間舞蹈活動摻雜在一起,例如巴塘的“央勒節(jié)”、甘孜的“迎秋節(jié)”以及其他地區(qū)的“賽馬會”等,都是藏戲演出的黃金時期,因此人們不僅尊稱藏戲為“阿姐拉姆”(仙女大姐之意),還因它們多在秋季的節(jié)日中演出而慣稱為“央勒”(節(jié)日名稱的變義),根據(jù)前文論述,追溯藏戲起源和宗教不可脫離,故其表現(xiàn)形式或表演內(nèi)容多少都包含宗教祭祀元素,例如藏戲演出之前,需舉行隆重的煙祭和供神儀式,其中也包括對“戲祖唐東杰布”的紀念,而后才是藏戲舞蹈的表演和正戲的演出。

      (一)社會導向

      藏戲的社會作用,與藏戲所表現(xiàn)的劇目本身一樣,在其社會生活中有著廣泛意義,它所表現(xiàn)的題材多取自宗教故事和歷史傳說,內(nèi)容有表現(xiàn)善與惡的斗爭、體現(xiàn)因果報應、成仙成佛的,也有表現(xiàn)愛情、反映人民疾苦的。因此,盡管它有濃厚的佛教思想色彩,但卻仍表達了人民群眾追求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因而它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同時,它勸善棄惡的主體思想對人民又起著一定的教育作用。此外,群眾也把看藏戲表演當成對神的崇敬,如藏戲舞蹈《扎西協(xié)哇》和《降嘎冉》兩個節(jié)目,它們演的既是人又是神,演員們唱到自己從天上來、從神山來、從仙湖來,給人們帶來了吉祥如意,演員們代表人們向各方神靈祈禱、祝福,保佑人們幸福和安康,因而人民群眾看他們的表演是帶著一定的宗教意識的。

      藏戲從形成伊始就以化緣募捐、修橋解難為其主要收入和目的,時至今日的藏戲演出仍以收取布施、教化行善為其宗旨。因而藏族群眾在觀看這類演出時,將捐款、布施看成是一種行善、免災的行為,如遇上劇中出現(xiàn)正面人物落難行乞時,人們不僅淚流滿面,而且還要向演出場地投拋錢糧等,以表達自己行善修德和愛憎分明的觀念。

      (二)思想引領

      康巴藏戲不僅有著人神共舞的美妙神話,同時還具有技藝精湛的舞蹈程式,對于熱愛歌舞的藏族群眾來說,它有著極其廣泛的欣賞價值和審美價值,正因為它有勸善棄惡、祈禱吉祥的思想內(nèi)容和人神共舞的表現(xiàn)形式,才易于靠近群眾、深入百姓,成為廣受喜愛的表演藝術,形成其深厚的社會依存根基。

      (一)舞蹈動律走向

      康巴藏戲舞蹈在無數(shù)藝人的豐富與發(fā)展中,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舞蹈韻律和動作規(guī)律,無論是表演性還是插入性的舞蹈,都無不以這些韻律特征和動作規(guī)律組合著自己的舞蹈程式,并形成了一些組合的名稱,如表演性舞蹈中的“朗追”(舞步)、“拉姆尼冬”(仙女雙點步),以及一些人物動作組合:“安比普羌”(咒師舞蹈)、“漠滿”(女巫舞)等,都是藏戲藝術中表現(xiàn)人物及特定情節(jié)的特殊表演手段。

      插入性舞蹈是康巴藏戲舞蹈中尤為豐富的部分,其中《扎西協(xié)哇》和《降嘎冉》的組合程式更是韻味獨特、技藝精湛。它的動作組合命名多是以動作的動向、擊鼓的點數(shù)及動作的次數(shù)為主,如“亞果擁果”(即左轉(zhuǎn)、右轉(zhuǎn))、“擁丕央丕”(即向上、向下)、“尼冬”“吉冬”(即雙點步、八點步)以及“香比桑”(做三次)、“謝卓桑”(三種不同舞步〉等,構成了藏戲舞蹈程式的規(guī)范化。

      康巴藏戲舞蹈有著自己獨特的舞蹈韻律,它以動作熱烈剛健和人物造型優(yōu)美的動靜對比,形成瀟灑活潑而細膩典雅的風格特點。不論其舞蹈中常見的繞腕,還是快速多變的轉(zhuǎn)體 組合,皆以“圓”的美學特征為其動律基礎,特別是表演者手中“撻打”的運用,更是體現(xiàn)了“圓”的動作序進規(guī)律;“圓繞翻身”“行步繞腕”的動作特點,以及“轉(zhuǎn)體旋繩裙”“劃圈揮彩箭(撻打)”的動作要求,皆無不以“圓”為其美、以“繞”為其規(guī)律的,可見“圓”在藏戲舞蹈中是最為重要的美學元素。

      由于舞蹈多是戴著面具表演,因而形成了頸部關節(jié)特別活動、頭部搖擺幅度較大的特點;同時,肩部擺動與膝關節(jié)的顫動配之以頭部面具的搖晃,又使藏戲舞蹈的韻味獨具一格。當然,各劇種的舞蹈有其各自的風格特點,而這種帶有整體性的韻味規(guī)律,又是它們共同具有的特征,雖然“德格戲”和“安多戲”的舞蹈表演沒有系繩裙和戴面具的習慣,但參與演出的人員在寺廟舞(多數(shù)來自寺廟)中就早已養(yǎng)成習慣,那種寺廟舞的面具比之《扎西協(xié)哇》和《降嘎冉》的面具更為沉重,而寺廟舞表演時所穿的寬大“舞衣”,也使表演者們養(yǎng)成了類似藏戲舞蹈中的“旋裙”習慣,因此,盡管這些劇種不戴面具表演,但由于多是寺廟僧侶參加演出,無可厚非地會出現(xiàn)共同的動作規(guī)律,因而形成了康巴藏戲舞蹈較為統(tǒng)一的韻律特征。

      藏戲舞蹈的表演,多是以鼓點伴奏的,那些豐富的鼓點節(jié)奏,以其強弱、輕重的不斷變化,使舞蹈起伏有韻、對比強烈。因此,鼓師掌握著舞蹈的節(jié)奏、指揮著舞蹈表演的組合變化,可以說沒有好的鼓師,就難以表現(xiàn)出完滿的具有康巴色彩的舞蹈。

      (二)音樂加入民族樂器作為伴奏

      康巴藏戲融合歌、舞、劇為一體,其唱腔基本上保留了原西藏藏戲的演唱風格外,還大量地吸收了甘孜地區(qū)的民間音樂,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藏戲唱腔。唱腔詞格不甚嚴格,少者六字為一句,多者十幾個字為一句 。一次只能唱兩句詞,因此,多段體的詞,必須重復多次才能唱完。由于演唱時無伴奏,加上樂曲的隨意性很強,在每段樂句后面都要加入齊聲伴唱。伴唱時重復后半樂句或拖音,以便獨唱者換氣。這種“一唱眾合”的演唱形式,構成了康巴藏戲唱腔的重要特點,唱腔旋律有兩個或三個、四個樂句組成的樂段,分別稱為“短調(diào)”“中調(diào)”“長調(diào)” 等。劇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一兩個這類專用唱腔,并有很多各類人物均可通用的唱腔。唱腔音樂都是散板節(jié)奏 ,非常自由。旋律多數(shù)為五聲音階 (有少數(shù)六聲音階) ,常見調(diào)式為羽 、宮調(diào)式。演唱時講究發(fā)音方法 (類似頭腔共鳴) ,演唱技巧高超,旋律粗獷而高亢,具有濃郁的雪域高原音樂特色。

      傳統(tǒng)藏戲的主要伴奏樂器是鼓和鈸,在表演過程中,演員根據(jù)鼓、鈸的節(jié)奏變換步伐和動作。但是,隨著現(xiàn)代音樂的不斷沖擊、影響以及受眾聽覺審美的變化,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藏戲團都無一例外地加入了笛子、古箏、揚琴、倍大提琴、二胡等,甚至加入MIDI電子音樂和現(xiàn)代電聲樂器作為伴奏音樂,較之過去單一的鼓鈸伴奏而言,極大地豐富了伴奏音樂。

      綜上所述,音樂與舞蹈都是康巴藏戲藝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哪個劇種,歌舞元素都與其劇情密不可分地交融在一起,它是藏戲藝術傳情達意的特殊手段。同時,這種舞蹈中也有一些具有獨立性質(zhì)的節(jié)目,例如“西藏戲”中的《扎西協(xié)哇》和《降嘎冉》就是可以單獨表演的完整性舞蹈。此外,正戲中那些諸如“仙女背水舞”“獵人行獵舞”等表演段落,則是各成體系的組合形式。因此,康巴藏戲文化是具有相當獨立性的歌舞形式,可以說,沒有音樂與舞蹈的獨具風格與規(guī)律的表演程式,就沒有如今康巴藏戲藝術的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①周翔飛、羅敏:《甘孜藏族自治州現(xiàn)存藏戲流派調(diào)查》,《康定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第3期。

      ②阿絨呷措、周翔飛、羅敏:《川西康巴藏戲五大流派的淵源及發(fā)展》,《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③周翔飛:《甘孜州現(xiàn)存藏戲流派考略》,《四川戲劇》,2017年,第6期。

      ④楊天保、張強偉:《中國少數(shù)民族戲班研究的政治學考量》,《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6期。

      ⑤布達羊:《淺談康巴地區(qū)(玉樹)民間舞蹈的表現(xiàn)特點》,《大眾文藝》,2017年,第22期。

      ⑥曹順成:《試議甘孜州藏戲的保護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四川戲劇》,2019年,第4期。

      ⑦邊多:《藏戲藝術與民間文化藝術的歷史淵源》,《西藏藝術研究》,1991年,第4期。

      ⑧張世勛:《康巴藏戲的淵源及其藝術特色》,《藝研動態(tài)》,1988年,第1期。

      作者簡介

      張玲俐,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編導。

      指導教師:李韻葳

      本文系四川少數(shù)民族舞蹈研究結課論文

      猜你喜歡
      元素舞蹈
      你可曾見過父親的舞蹈
      快樂語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06
      學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檔
      舞蹈課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校園舞蹈 多姿多彩
      海峽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7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淺析旅游業(yè)吸引游客的諸元素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00:04:20
      徽州元素在手機界面設計中的應用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5:45:53
      我和舞蹈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構成與設計應用
      洛川县| 拜城县| 玉溪市| 辽宁省| 蒙山县| 周宁县| 昌宁县| 牡丹江市| 高台县| 大埔区| 长宁县| 滦南县| 龙陵县| 都江堰市| 裕民县| 余姚市| 宝应县| 平遥县| 望谟县| 大同县| 鹤壁市| 通化市| 无棣县| 长葛市| 阳曲县| 塔河县| 西盟| 兴和县| 石狮市| 习水县| 上饶县| 留坝县| 固原市| 洛扎县| 康定县| 凭祥市| 孟州市| 类乌齐县| 大埔县| 蒙山县|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