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鴻
1 早期專項化訓練闡述
早期專項化訓練是指從兒童少年開始,以某一項為目標而進行的早期訓練。早在上世紀50年代,早期專項化一詞由蘇聯從事有關訓練工作的專家率先提出,從蘇聯引入國內后,在我國競技體育理論研究和實踐中一直存在著爭議。從最初的基礎理論認知到初步實踐嘗試直到如今,前輩們已經研究出了較多成果,形成了較多的思想內涵及具體方法。眾多應用成效中可以看出,早期專項化訓練模式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競技體育發(fā)展,獲得了較好的實際訓練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球競技運動技術水平。在早期專項化訓練模式的良好運用下,在武術、跳水等體育項目中獲得了較為明顯的提升,逐漸成為了我國極具代表性的體育競技項目,使我國較多體育項目進入到了世界先進國家行列。不過,也存在著一些體育競技項目,雖然也應用了這一訓練方式,不過卻并未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早期專項化訓練過程中,過早專項化訓練被一些教練員提及,認為早期的專項化應盡早地從事專項相關的單一化或職業(yè)化訓練,早一步走入職業(yè)化道路,在訓練手段上也趨向于成人化,大負荷、大力量等訓練強度也隨之增加。筆者認為,這類“過早”專項化偏離了其實際本質,存在“過度”專項化的實質,可用“拔苗助長”可來形容之,出現青少年階段成績較好而到了成年階段就止步于高水平運動員行列?!斑^早專項化”應結合注重青少年生理機體的敏感期,對運動負荷的安排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發(fā)育規(guī)律,真正的做到從青少年實際出發(fā),為其后期運動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2 過早專項化訓練介入時間的探討
李野在《少兒滑雪運動員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弊端》中表示,若想成為優(yōu)秀的滑雪運動員,需要進行八年左右的系統(tǒng)訓練,不過就實際情況而言,一些教練為更早的取得成績、完成任務指標,往往會對少兒進行強度較高的成人化訓練,這種情況下,雖然在短時間內達到了成績提升效果,不過卻對少兒未來能力提升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不利于其成年后的體育能力提升。
李丹陽,趙煥彬,楊世勇等在《青少年早期專項化訓練學者共識》一文中建議運動項目開展專項化訓練年齡,體操、跳水、花樣滑冰建議青春期早期(7-11歲),團體運動、網球、高爾夫建議青春期中期(12-14歲),耐力型運動、田徑運動以及中長跑項目建議青春期晚期(14歲以后)。
翟方陽在《青少年運動員早期專項化訓練利弊分析及對策建議》一文中,根據項群訓練理論,提出了各體育項目青少年實施專項訓練的最為有利的年齡,對于機能主導類而言,男生的最佳專項訓練年齡為六至八歲,女生的最佳專項訓練年齡為五至七歲;對于對抗類而言,男生的最佳專項訓練年齡為九至十一歲,女生的最佳專項訓練年齡為八至十歲;對于耐力速度類而言,男生的最佳專項訓練年齡為十二至十五歲,女生的最佳專項訓練年齡為十一至十四歲。
黃振華,張銀滿在《對散手運動員早期專項化訓練最佳年齡的探討》一文中指出,散手早期專項化訓練較為適宜的年齡在12-16歲之間,拳擊、摔跤運動員開始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年齡分別為14-17歲、12-17歲。
丁亞莉在對青少年素質敏感期調查中指出,力量素質敏感期:女生11-15歲,男生12-16歲;速度素質敏感期:7-12;耐力素質敏感期:11-16歲;7-12歲具有較好的反應能力,6-12歲節(jié)奏感較好,7-11歲空間定向能力增強。
競技體育的不同項目,在其早期專項化開始時間上表現不一致,主要是根據運動項目其本身特征及青少年素質敏感期息息相關,過早專項化的重點放在根據青少年生理年齡和身體機能發(fā)育特征,通過科學、合理、有計劃的訓練方式,強化青少年各方面身體素質的聯系,實現協調、共同發(fā)展。杜絕過早專項成人化、過早專項單一化,過早專項職業(yè)化。
3 過早專項化訓練的優(yōu)勢
通常情況下人的青少年時期,屬于人類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此時身體存在較大的可塑性,并且大腦皮質興奮程度也要高于其他時期,開展專項訓練會取得較好的效果。這一時期中,體育訓練的關鍵點在于為國家競技體育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使其為我國競技體育貢獻出自身力量、獲取榮耀。
從青少年自身發(fā)展角度分析,對青少年實施專項化訓練,可使青少年在體適能方面(反應速度、耐力、力量、協調性、柔韌性等)得以明顯提升,有利于青少年發(fā)育成長。實際訓練環(huán)節(jié),教練應結合青少年實際特征,利用多元化手段開展科學化以及專項化訓練,在大大減少運動人才培養(yǎng)時間、精力的同時,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全方位發(fā)展。
“跳水女皇”伏明霞僅用六年就獲得了跳水奧運冠軍,獲得這樣的成績一方面因為她異于常人的體育天賦,另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練的悉心指導,帶領她進行的一次又一次的早期專項化訓練。由此可以看出,通過早期專項化訓練,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的體育競技水平,盡早實現自我價值。
孫飛躍在山東省濱州市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研究中指出,通過有效的早期專項化訓練方式,可以實現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多方面提升,例如身體協調能力、反應速度以及身體柔韌性等,并且對于其生長發(fā)育也存在一定的積極意義,能夠加速血液循環(huán)改善少兒心臟血管系統(tǒng)的功能等。
4 過早專項化訓練的劣勢
我國“曇花一現”的運動員不少,不少運動員在青少年時期的運動成績有些已經達到成人職業(yè)運動員的水平,然而到了成年時,這些運動員大部分離開賽場,少數留下來的人其潛能也無法發(fā)揮出來,與其早期專項化訓練存在“過度”情況,基礎打得不扎實,運動傷病一直伴隨,長期的大負荷訓練造成運動員心理疲勞聚集,給運動員帶來心理陰影。
過早專項化訓練中,由于教練員認知或某些方面的原因,發(fā)展成“過度”專項化的問題。過度訓練雖然在短時間內能達到一定成績,長期考慮則會使青少年在其運動生涯中埋下隱患,長此以往,運動員的運動損傷則會阻礙運動員向更高層次的發(fā)展,因傷退賽甚至運動生涯提前終結。
對于青少年而言,往往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情緒變化較大,并且不具備較為堅定的意志力。這種特點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專項化訓練的效果,當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遇到一些挫折時,容易產生退縮甚至放棄的消極思想。過早地接受成人化、專一化的單調訓練,在訓練時間不斷增長下,會對其訓練積極性產生影響,不利于職業(yè)發(fā)展。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①不同專項的早期專項化年齡不同,應結合專項本身特點而擇取其早期專項化訓練介入節(jié)點,青少年時期開展良好的專項化訓練,會為成年后的運動能力提升奠定堅實基礎,會助其獲得較好的體育競技成績;
②過早專項化訓練需要從青少年實際出發(fā),掌握青少年的生長發(fā)育特點,在此基礎上,實現青少年運動能力的全方位發(fā)展,有意識地確保其基礎動作能力以及多元化運動能力的雙重提升,培養(yǎng)正確的技術定性,而非“專項成人化”、“專項單一化”;
③青少年早期專項化訓練是現代體育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且呈現增長趨勢;
④過早專項化與早期多樣化訓練相結合,將多種進行整合后,保證體能訓練的合理性、科學性以及可行性。
5.2 建議
①結合專項本身特點而擇取其早期專項化訓練介入節(jié)點;
②根據青少年實際特點,例如身體機能以及年齡特點等,針對性的訓練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提升其身體協調性、柔韌性以及彈跳力等,實現整體提升管;
③將訓練和監(jiān)控高效結合,實時動作評估,階段性地負荷評估和檢測青少年發(fā)育進展;
④過早專項化與早期多樣化訓練相結合,強化青少年多樣化訓練,預防運動損傷,減少疲勞積累,培養(yǎng)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作者單位:紹興市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