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斐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每個人都處在時代發(fā)展的大潮流中。在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緊跟時代的潮流,每個人都要不斷地學習,讓知識成為自己最有力的武器,為自己的長足發(fā)展奠定基礎。而閱讀是人們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基礎途徑,因此需要從小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階段是學生優(yōu)良習慣培養(yǎng)的最佳時期,教師要把握這個時期,在課堂上利用多樣化的手段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本文結合案例,闡述了如何提高六年級小學生的閱讀水平策略。
關鍵詞:六年級;小學生;閱讀水平;提高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8-198
前言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古代起,書籍就是人們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最好材料。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人們可以開拓視野,與作者實現跨時空的交流。不僅如此,通過閱讀還可以掌握新的技能,提升個人的競爭優(yōu)勢。另外,時代迅速發(fā)展,若想在潮流中站穩(wěn)腳跟,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為未來奠定基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處于小學階段的末尾,經過前幾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語文功底,教師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時候可以采用一些技巧,通過有針對性地練習,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建立班級書架,創(chuàng)設良好閱讀氛圍
六年級的小學生仍然處在身體、心理發(fā)育不成熟的階段,愛玩是他們的天性,一些性格開朗的學生在課堂上活潑好動,專注力比較差,因此很難堅持長時間閱讀。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在班級內建立班級書架,為學生營造一個班級共同的閱讀空間,利用班級內學生的互相影響,帶動全班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在班級內形成優(yōu)良的閱讀氛圍,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教室可以在班級內購入一個五層書架,放在教室的最后面。為了讓班級書架的書籍種類更多,老師可以每層書架做一個歸類,第一層書架是科普類圖書,第二層書架是小說類,第三層書架是散文類,第四層書架是詩歌類,第五層古文類。讓班級內每一位同學都帶兩本書,不限書籍種類。在建立起班級書架之后,教室可以在每周規(guī)定一節(jié)語文課作為閱讀課,學生們可以自由的選擇班級書架上的書籍進行閱讀,在閱讀中,教室要保持班級內的氛圍安靜,為學生模擬圖書館的閱讀氛圍,利用4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真正投入到圖書中,并理解書籍的內涵。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習慣這種閱讀氛圍,在班級同學的互相影響下,活潑好動的學生也會產生“隨波逐流”的心態(tài),慢慢融入到集體閱讀中去。通過一個學習的練習,學生們會逐步的改變對待閱讀的態(tài)度,逐漸的習慣這種班級閱讀模式。對于一些不能投入閱讀的學生來說,這種班級書架的開設,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種類,即便最初他們不喜歡深入閱讀,也可能是收到閱讀材料的限制,現在有很多閱讀材料可供選擇,他們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在班級的熏陶和老師的指導下,慢慢的增加自己閱讀的時常,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逐步在班級共同閱讀活動中提升個人的閱讀能力。
二、傳授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技巧
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處在快速發(fā)展的階段,這個階段特別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引。目前,一些小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合適的閱讀方法,在面對 “長篇大論”時容易手足無措,久而久之,他們逐漸的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對于這種現象,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讓學生在看到較長的文章時有著手點,打破他們心理上的閱讀障礙。
例如,在學習“竹節(jié)人”這篇文章時,學生需要掌握一些生詞,還要把握文章中對于“竹節(jié)人”制作和玩“竹節(jié)人”游戲的描寫,體會兒時游戲帶給人的樂趣。在進行這篇文章的閱讀時,教師可以傳授學生們閱讀技巧。首先就是通篇瀏覽文章,這一遍地閱讀速度較快,目的是讓學生找出文中的生僻字,并且對于本文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完成第一遍的閱讀后,教師對生詞進行講解,然后向學生們提問“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讓學生們概括文章內容。接著,開始閱讀第二遍文章,這時候在閱讀之前,教師要提問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對于“竹節(jié)人”這篇文章,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我’迷上了竹節(jié)人”、“竹節(jié)人的玩法是什么”、“‘我’為什么被沒收竹節(jié)人”、“最后‘我’為什么心滿意足了”,讓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去閱讀,幫助學生加深文章理解,為總結文章主旨奠定基礎。
三、注重閱讀筆記,開展有效閱讀訓練
閱讀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有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詞語、句型,還可以讓學生模仿文章行文結構,學習文章優(yōu)美片段的寫作手法,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閱讀向寫作的轉化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閱讀訓練,指導學生多動手、動筆,及時的做閱讀筆記,把一些優(yōu)美片段及時摘抄下來,最后消化變成自己的寫作素材。
例如,在學習“魯濱遜漂流記”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掌握文章中精彩片段的寫作技巧,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指導在閱讀中做閱讀筆記。對于文中人物經歷描寫精彩、細節(jié)處理得當的地方進行標注,可以及時在旁邊寫下感言,同時把一些描寫優(yōu)美的片段摘抄下來,自己在打磨修改后變成自己的寫作素材。對于第一次閱讀中有困難的地方,也可以及時標注下來,方便以后及時詢問老師,厘清文章思路。不僅針對課本上的文章做閱讀筆記,教師也可以在課外閱讀課上讓學生做閱讀筆記,利用這個活動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為自己的語文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記閱讀筆記,學生不僅可以有效的閱讀文章、吃透文章的內容,還可以積累寫作素材,逐步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總結
總的來說,閱讀能力在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未來發(fā)展中都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是學生汲取知識、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六年級的學生培養(yǎng)起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在課堂上,教室可以通過“建立班級書架,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傳授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技巧”、“注重閱讀筆記,開展有效閱讀訓練”等手段,讓學生逐步提升閱讀能力,為將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艷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J].語文課內外,2020(18):185.
[2]宋國英.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水平[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9):46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