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夢中才得見的生態(tài)”

      2021-09-10 07:22:44程國君
      百家評論 2021年1期
      關鍵詞:敘事藝術科學發(fā)展觀

      程國君

      內容提要:《果蝠》是海量抗疫文學中很具思想意義的文本,一篇典型的科學啟蒙小說。它有意避開疫情文學的紀實性與時效性的慣??蚣埽詰獙σ咔榈目茖W思想與藝術思考而開拓出災難敘事的另一種可能性。小說內容形式完美結合,既揭示了生態(tài)與人類生活的隱秘內在關聯(lián),揭示了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生命、生存和科學焦慮,又以其高超的敘事藝術傳達了生態(tài)平衡與科學發(fā)展觀的時代精神,顯示了抗疫文學獨有的個性風采,是當代短篇小說難得的經典文本。

      關鍵詞:抗疫文學? 果蝠? 生態(tài)平衡鏈? 科學發(fā)展觀? 敘事藝術

      南翔《果蝠》是一篇很有影響的短篇抗疫小說①。但在抗疫文學中,該小說的特點卻在于,它不以敘述災難、講述撕心裂肺的故事與探究人性見長,而是以講述應對災難的態(tài)度、方法以及揭示科技時代的時代精神而取勝。其思想內容相當豐厚。即它以深圳大學教師肖小靜和劉傳鑫出于拯救果蝠的動機而奔赴華南深圳鄉(xiāng)下別拐村的一次拯救行為為主體,以相當慎密的邏輯演繹了抗疫時代生態(tài)平衡與人類的生活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弘揚了疫情時代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的重要性,因而具有敏銳而深刻的思想魅力。

      小說發(fā)表后反響很大。2020年《北京文學》第8期發(fā)表后,《小說月報》第9期、《中華文學選刊》第9期、《新華文摘》(半月刊)第20期、《長江文藝》第10期先后轉摘。一些極有影響力的融媒體“深圳+ZAKER”、“網易新聞”鳳凰網在內的公眾號轉發(fā)。最近又被收入2020年度《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必讀短篇卷》。就是說,小說并非因為書寫敏感疫情而引起轟動,也不僅僅因為書寫了一個多么感人的情愛故事而引人注目,而是由于它揭示了我們時代的敏感、重大而豐富復雜的思想:(1)關于生態(tài)平衡與“道”的思想,(2)關于城鄉(xiāng)融合的國家現(xiàn)代化科學發(fā)展觀思想,(3)關于生態(tài)科學及其科學精神,(4)關于疫情時代的愚昧,關于人對于災難的態(tài)度的書寫,等等。這是我們的“時代主旋律”思想,這篇小說深刻而形象地有所觸及,因而發(fā)人深思。而且,小說關于兩性關系的個人化感受的書寫,關于蝙蝠等大自然生靈習性的書寫,也幽微而不失分寸,顯示了文學對于時代敏感問題反映的及時和深度。它雖是一篇通常所謂的“問題小說”,但卻以深刻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超越同類小說的局限,而有了頗多創(chuàng)新。

      一、“夢中才得見的生態(tài)”

      評論家胡平在《北京文學》2020年第8期以《一篇關于蝙蝠的小說》為題介紹了南翔《果蝠》這篇小說。認為該小說是“抗疫文學”的先聲:“在中國,南翔的《果蝠》應該是最早涉及新疫情現(xiàn)象的文學作品之一,盡管它只是短篇小說,但已顯示了作者切入當下現(xiàn)實的極其敏感,敏感到當眾多作家還在回味之中時,他已經進入創(chuàng)作。”②事實上,《果蝠》不僅是“抗疫文學”的先聲,它還以其反映敏感的時代宏大主題:2020年世界如何應對全球新冠大瘟疫的主題而在文學思想史占有了重要位置。因為新冠疫情這個攪動天下生命、生靈,尤其是危害全世界人類生命的大瘟疫事件,一開始是從市場傳播開的,于是,人們簡單地把它歸于人類吃食了野生動物的行為,彷佛原罪就在野生動物,于是就產生了捕殺這些野生動物的行為,而一些相當形式主義的人們又把這個行為政治化,其結果可能是極端可怕的——那就是對于生態(tài)平衡破壞的毀滅性結果。南翔急其所急,以其明確的“問題意識”而構思了這部小說。這實際上是該小說的第一敘事動機——即作品通過虛構和塑造劉傳鑫、肖小靜、繆嘉欣這些頗有我們時代特征的人物,由他們來演繹生態(tài)平衡及其科學、科學發(fā)展觀和時代人生姿態(tài)的相關時代思想,顯示了“抗疫文學”獨特的思想的力量。

      小說是以挽救嘉欣果園的行動和以頗有日常生活情景的嘉欣果園的水果為何好吃來開始敘事,從而一層層來表現(xiàn)這些思想,比如,來自天坑溶洞附近的水果好吃,小說首先是從分析原因來敘述的,這里的水果好吃,是因為山水好,空氣好,日照時間長,早晚溫差大,接著,引出嘉欣養(yǎng)殖場的雞肉好吃,從而分析、探討原因——因為他們吃到的是無抗雞,其不施用有機化肥,做到了良性循環(huán),因而香味充溢,不像肖小靜城市閨蜜女友不孕,那是吃多了化肥等無機物養(yǎng)育的食品的結果。第三,引出小說的主要動物蝙蝠,圍繞蝙蝠來做大文章——關于生態(tài)平衡與嘉欣果園的內在聯(lián)系。其吃蒼蠅蚊蟲,還吃花蜜,其吃花蜜卻又自然地完成了授粉繁衍的任務。其糞便、授粉便與嘉欣果園與養(yǎng)殖場有了聯(lián)系。這是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鏈,因為意識到了這個生態(tài)鏈的存在,意識到了這個生態(tài)鏈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嘉欣果園水果好吃的“特異性和差異性”,于是,小說便把這種關于生態(tài)平衡的思想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的表現(xiàn)了出來。

      在小說里,這些思想是以高校教師——科學家的肖小靜和劉傳鑫老師的對話交代了出來的:

      “那一回,快到深圳了,他才兜底答案:我相信,嘉欣那兒的水果好吃,跟果蝠授粉有很大關系。

      她驚問,你是說蝙蝠也會像蜜蜂、蝴蝶那樣傳授花粉?

      他道,是啊,非洲有許多地方的果樹也包括芒果樹,靠得就是蝙蝠授粉。嘉欣果園交通不便,十多年都沒上去過蜂農,他自己養(yǎng)的幾十箱蜜蜂根本采不過來。況且溶洞里上十萬只蝙蝠吃什么?你以為有那么多昆蟲給它們果腹嗎?大量聚集的果蝠寄宿在溶洞里,吸食花蜜和花粉的時候傳授了花粉,主觀利己,客觀利他;嘉欣則坐收的果實的豐收和甜美。這幾乎是一種夢中才得見的生態(tài)啊”。③

      小說對于這一思想的表現(xiàn)又是相當有層次的。比如對于蝙蝠這一生靈習性的考察、分析與研究。其中最為精彩的一段是肖小靜、劉傳鑫第一回從深圳出發(fā)掉隊到天坑溶洞的那一次:

      “小靜聽得頭頂‘嘶嘶’的叫聲,似鳥非鳥。

      小靜猝然看清是什么了。蝙蝠,成千上萬的蝙蝠,倒掛在溶洞上,俄而有幾只盤旋飛舞,又牢牢釘上了石壁。

      嘉欣的電筒沒當心倏忽劃過巖壁,頓時攪動了千年沉寂,世界末日般的黑色翔舞,瞬時拉開了一張厚重的黑色帳幔,從洞內急速盤桓著拉向洞外,原本敞亮的洞口瞬間關閉,聒耳的嘯聚排山倒海,隨著巨大的黑色布陣急速在空氣中涌流。黑色的帳幔轉瞬變成了黑色的瀑布,奔騰而下,嘯聚而上。

      小靜驚呆了,一聲銳叫倒在劉老師懷中。

      蝙蝠卻始終只在洞口往復,最后全部飛回洞內巖壁一一盯牢在各自的位置?!蠹s過了一分鐘,五分鐘,抑或更長時間,洞口豁然,萬竅無聲。小靜雙手一推,站起來道,我剛才真是嚇到了,毫無準備,從沒見過,這么大的,這么大的陣仗。

      嘉欣道,是我的手電光驚到了它們?!雹?/p>

      這一段文字寫來驚心動魄,也相當精妙地傳達了蝙蝠之生活習性以及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果蝠只是以自身的方式存在著,它們只是“牢牢釘上了石壁”。理想的狀態(tài)就是人類不要去驚擾它們。如果去圍剿果蝠,不但破壞生態(tài),還只怕將更多地病毒釋放出來,使得病毒尋找新的宿主,完成從動物向人的遷移。這種生態(tài)平衡的思想,在小說前半部分是以回憶的方式交代的,到后半部分則與科學發(fā)展觀思想結合,作了集中表現(xiàn)。

      其實,關于蝙蝠,我們人類又了解些什么呢?在我們文化中,它就被賦于其許多意義,就往往將其神秘化,以它的習性去窺測命功,把它作為不祥或吉祥的象征,而現(xiàn)代人又盲目自信,認為蝙蝠帶來病毒,消滅了蝙蝠,就消滅了病毒。對于這種毫無現(xiàn)代科學觀念,也沒有和諧生態(tài)的自然觀認知,小說《果蝠》既從科學的角度,又從文化的角度做了多方面的否定。如肖小靜那兩個關于蝙蝠的故事,就頗有反諷意味:

      “劉老師道,聽聽文科老師從審美的角度講講動物,也是需要的。小靜道,我可以講故事,明代的文學家馮夢龍寫了一本《笑府》,里面有一則蝙蝠的故事,鳳凰過生日,所有的鳥都前來祝賀。只有蝙蝠沒有來。鳳凰責備它:“你屈居于我之下,怎么能如此驕傲呢?”蝙蝠說:“我有腳,屬于獸類,為什么要祝賀你呢?”之后,麒麟過生日,蝙蝠還是沒有來。麒麟也責問它為什么不來的原因。蝙蝠說:“我有翅膀,屬于飛禽,憑什么向你祝賀?”不久,麒麟和鳳凰見了面,說到蝙蝠,相互感嘆說:“現(xiàn)在這世界風氣惡劣,偏偏有一個這樣不禽不獸的家伙,真拿它沒辦法呀!”

      聽完,劉老師和嘉欣都樂了,嘉欣道,你若是在會上講了這個故事,大家都要說,蝙蝠可殺了!

      小靜道,可是我也會說,中國自古以蝙蝠為吉祥之物,這種吉祥文化在中國各地的建筑雕刻和繪畫中都能看得到。代表福、祿、壽的三樣是蝙蝠、梅花鹿、壽桃,福壽雙全則是蝙蝠和壽桃的組合,多子多福呢,不用講是石榴與蝙蝠的并置。

      劉老師叫好道,下次就請你專門講一次,中國的吉祥文化,從蝙蝠開始……

      小靜幽幽道,好啊,但愿有下一次,我一定好好準備一下”。⑤

      蝙蝠有獨特習性,中國文化對其作了許多神秘描述,之所以如此,我們文化中那些虛妄的部分就需要重新認真反思。就是說,蝙蝠各自以自己的生活習性存在,與人類其實相安無事,許多它的傳說,只是人類的想象。肖小靜這里的“笑府”與吉祥文化——“審美論”,其實是從反面闡述了小說要表現(xiàn)的生態(tài)論思想。這類思想,古今中外的文學文本中有非常廣泛的反映。如當代詩人西川的《夕光中的蝙蝠》,就是其中想象的一端:“它們的鐵石心腸從未使我動心/直到有一個黃昏/我路過舊居時看到一群玩耍的孩子/看到更多地蝙蝠在他們頭頂翻飛//夕光在胡同里布下了陰影/也為那些蝙蝠鍍上了金衣/它們翻飛在那油漆剝落的街門外/對于命運卻沉默不語//在古老的事物中,一只蝙蝠/正是一種懷念。它們閑暇的姿態(tài)/挽留了我,使我久久停留/在那片城區(qū),在我長大的胡同里//”⑥

      西川的這首詩認為,作為一種生靈的蝙蝠,和作為高級生靈的人類之間存在一種天啟般的關系:它們翻飛在孩子們的頭頂,翻飛在他長大的街門外,翻飛在鍍金的黃昏,與人類相安自處。這是一幅美麗的、和諧的、原生態(tài)的原鄉(xiāng)圖景:“它們閑暇的姿態(tài)/挽留了我,使我久久停留/在那片城區(qū),在我長大的胡同里”。這是宇宙萬物相處的最佳途徑,也即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一種真正的“道”。所以,科學家劉傳鑫認為,這是一種“夢中才見到的一種生態(tài)”,作者南翔認為它就是“道”,而且“天道”與“人道”相通,其抗疫小說《果蝠》,首先就形象生動地傳達了這種思想,這種“道”。這是小說極富于思想魅力之所在。

      二、科技時代的發(fā)展觀和生命觀

      《果蝠》是一篇相當有正能量的短篇小說。除了弘揚這種生態(tài)平衡和“道”的思想外,它還表現(xiàn)了我們時代的科學發(fā)展觀思想,比如對于我們時代城鄉(xiāng)融合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道路這一時代脈細的把握也相當精準。其繆嘉欣形象的塑造就是這個時代重大議題的藝術反映??娂涡缽霓r村出來,進城打工,又返回鄉(xiāng)村建設,成了縣里享譽省內外的果園老板——果王,知名養(yǎng)殖戶。他是由鄉(xiāng)到城到由城返鄉(xiāng)的新一代青年創(chuàng)業(yè)者的代表。作品對于這個形象的塑造,反映出作者對于時代命脈的把握——對在舉國上下正在踐行的新的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道路的現(xiàn)代中國現(xiàn)代化實踐給予了充分肯定。當然,作品最有建構性意義的地方,還在于由作品主要情節(jié)“動作”呈現(xiàn)的關于科學家在抗疫中如何為、怎樣為以及對于科學發(fā)展觀等深刻的社會性議題和人生性議題的思考。當疫情肆虐,人們想當然地把疫情與蝙蝠聯(lián)系起來,要消滅蝙蝠,從而危及嘉欣果園命運的時候,果王謬嘉欣求救于人文學者肖小靜,肖小靜和生命科學家劉傳鑫果斷應對,尤其是科學家劉傳鑫對正在發(fā)生的新冠抗疫盲動者——對于大規(guī)模地、運動式的形式主義的“亂作為”的消滅果蝠者的科學啟蒙,就是這種思考的反映。就是說,抗疫小說《果蝠》的主要“動作”不是敘述災難本身,而是敘述抗疫中人們的行為、態(tài)度——當災難發(fā)生,在疫情肆虐全球的人人自危的時代,在科學時代,科學家該有什么樣的擔當?普通人應該以怎樣的科學態(tài)度和人生態(tài)度來應對?有鑒于此,小說以生動的故事,闡釋了我們大時代的科學發(fā)展觀思想以及個體當有的一種人生姿態(tài)、一種生活觀,極富于思想的魅力。

      首先,小說把生態(tài)及其科學作為關鍵詞來表現(xiàn)。比如,小說前半部分對于溶洞天然生態(tài)的描述和劉傳鑫關于“這幾乎是一種夢中才得見的生態(tài)啊”的感嘆,結尾部分對于蝙蝠夜月授粉圖的象征書寫,正文中多處關于生態(tài)平衡知識的追問,都把生態(tài)作為關鍵詞來呈現(xiàn);又比如,小說將大學的科學學科,就不經意的提到了20多種:生命科學學科、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理學、遺傳學、高倍顯微鏡、地理學、建筑、土木、信息科學、城規(guī)、景觀、文化、動植物分類學、地質學、中醫(yī)學、數(shù)學概率學、病毒學、傳染病科學……等等。這幾乎就是對于大學現(xiàn)代科學學科的全景展現(xiàn),有效地渲染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時代氛圍。這種展現(xiàn),一方面顯示了科技時代的科學景觀,另一方面卻也是主題表現(xiàn)的需要。生態(tài)本身就是各種學科交匯交叉的綜合學科問題。其龐大而復雜。之所以如此,一般大眾才有種種不顧科學的盲動行為,以為消滅了蝙蝠,就消滅了病毒。所以,這里的學科例舉,即是一種呈現(xiàn)生態(tài)的需要,也是表現(xiàn)的需要——以此象征科學的重要性與科學的復雜綜合性。

      其次,形象地普及生態(tài)平衡的科學思想及其精神。這在小說文本里,主要體現(xiàn)于三個方面:一是如前述,通過嘉欣果園水果的好吃,對于其中原因的探討,就很好地普及了生態(tài)科學及其平衡的常識:水果好吃是因為水好、空氣好、晝夜溫差大,而深層原因是種子好,肥料好,還有就是蝙蝠的創(chuàng)花授粉;二是小說中關于中醫(yī)的討論,以及中醫(yī)在治病與生態(tài)之間的選擇的討論就頗有意味。肖小靜和劉傳鑫討論的那首托名辛棄疾的詞,有20多種中藥,其展開討論,就既普及了科學常識,又深化了中國醫(yī)學科學治愈新冠那疫情的可能性,給人無限的聯(lián)想;三是該不該消滅蝙蝠的討論,以解決繆嘉欣求救的問題。這是小說的重心,通過這一小說重心,很好地普及了生態(tài)科學常識與科學精神。這又主要是通過科學家劉傳鑫形象的塑造來實現(xiàn)的。因為小說不長,僅僅是17000字短篇小說,但關于劉傳鑫普及常識的書寫就有5處。第一處是通過回憶肖小靜和劉傳鑫第一次下溶洞的經歷,展現(xiàn)了“夢中的生態(tài)”——理想生態(tài)平衡的思想。第二次是再次與嘉欣會面時的詹局驚嘆的劉教授關于不能消滅蝙蝠的有說服力的理由的一段:“劉老師道,現(xiàn)在先要找到問題的要害,除掉果蝠的理由是什么?因為它們身帶病毒??墒菙y帶病毒的遠非蝙蝠一類?。∩n蠅、蚊子、蟑螂臭蟲……證據(jù)確鑿攜帶各種各樣的病毒,你消滅得了嗎?如果說這一類名副其實的害蟲太多了,消滅不盡,那么鳥類也是一個病毒的傳播源,這一二十年來,不時出現(xiàn)的禽流感,有不少也是禽鳥傳播的,莫非也要將鳥類根除干凈,以杜絕傳播傳染?又比如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是鳥,卻也有寄居在豬體內的,我們既經歷過幾次禽流感,也經歷過幾次豬流感,我們能從此不吃豬肉了嗎?”⑦劉傳鑫這一段反問性回答,極富于科學性,精彩極了,所以,林業(yè)局詹局長才認為其極有說服力。

      第三、四、五次是劉傳鑫在S縣的演講與答問。其中最后一次的回答,是最好的生態(tài)科學思想的傳達,也給消滅蝙蝠的盲動者上了極有力的一課:“劉老師沉吟道,果蝠是否在嘉欣果園傳遞花粉,沒有圖例,且讓它存疑。這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當然,對嘉欣果園未必不重要。自然界多次給過我們慘痛的教訓:任何一種平衡不要輕易去打破,因為我們不知道會帶來怎樣的后遺癥。驚擾蝙蝠,包括它們的肉身和棲息地,不完全是蝙蝠會采蜜授粉,滅絕了蝙蝠,擔心沒了好吃的果子,更怕適得其反,將更多的病毒釋放出來。動物世界,人不擾它,它就不會擾人,我們何苦要去趕盡殺絕呢!病毒的一大特點就是尋找新的宿主,原本它待在野生動物身上,彼此相安無事,一旦你侵占了動物地盤,病毒很快就會完成從動物向人的遷移,這就是所謂“人畜共患病”。這類的例子很多……”⑧是這一段話,說服了縣長,給予與會者生物鏈存在的科學理性教育。事實上,這5段才是整個小說的核心部分,也是作者敘述的重心所在。小說也正是通過科學家劉傳鑫的這種科學普及,傳達了小說主旨,即普及了關于蝙蝠的科學常識,關于對待新冠疫情的科學態(tài)度,也通過劉傳鑫這一人物的塑造,展示了科技時代的豐富景觀,一個科學家的擔當精神。毫無疑問,這是《果蝠》廣受歡迎的內在秘密,它也在這一意義上成了一篇精美的現(xiàn)代科學啟蒙小說。

      第三,小說主要通過肖小靜和劉傳鑫形象塑造,表達了科技時代知識分子的一種人生姿態(tài)以及生活觀。肖小靜是大學人文知識分子,文學院教師,為了晉升,為了“稻粱謀”,必須從事課題研究。劉傳鑫生命科學家,也是如此:“真不該申報這些別人不愛看,自己做完也不想再看的課題!劉老師道,是啊,紅塵中人,看破不易,都有一樣的苦惱。小靜道,也有看破的。我們文學院有兩個教師,臨到退休了,守住的就是一個講師職稱,二三十年以來從不申請任何課題,也不發(fā)表論文,更不用講上什么SCI之類了。

      劉老師贊曰,我欣賞這類的,盡管目前暫時做不到。小靜附和道,我也是,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雹嵝≌f里這類對話不多,卻相當有代表性。肖小靜、劉傳鑫的這種生存悖論,恰切地傳達了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一種人生姿態(tài)、科研焦慮以及名利觀。所以,小說里的回應繆嘉欣,是他們從事科研的目的所在,而路途所談,又是他們人生姿態(tài)和態(tài)度的心聲表露。其實,小說塑造這兩個人物形象,如同設計繆嘉欣這個一代果王,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者一樣,是有明確的敘述旨趣的。因為如前所述,如果說塑造繆嘉欣這一形象是為了表現(xiàn)時代的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觀及其歷史趨向的話,那么,塑造肖小靜和劉傳鑫形象當然更有深意。這至少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層面:一是既然他們有上一次去蝙蝠溶洞的情感經歷,那么,此次去回應繆嘉欣求救就相當合理了,不然的話,一個文學院教師,一個生命科學院教師怎么如此自然地合伙上路?二是通過大學教師的生活、名利與科研悖論以及向往,能夠準確地揭示出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生存處境以及他們對于科學生活觀、生命觀的期許,第三,也是更重要的,是為了表現(xiàn)主題,即科學與人文如何在一個文明層面上應對疫情,不是去“像當年破四舊那樣,上上下下來一次除蝙蝠”運動,而是應該尊重科學,理性應對。

      三、對于“亂作為”的嘲諷與批判

      《果蝠》自始至終包含著對于比疫情更可怕的“亂作為”者的批判。這實際上是小說最具思想分量的地方。所以,胡平認為“《果蝠》的看點之一,就是動用筆墨勾勒出這類人的存在,文字雖不多,卻關乎一種新的文學類型”:“但也許正是這些什么都吃、對野生動物毫無憐惜之意的人們中的一些人,在新情境下,又轉向另一極端。作品里寫道,‘有一波人’盯住了該縣玉筍山天坑溶洞里的蝙蝠,說是要對蝙蝠斬草除根,才能杜絕病毒卷土重來。這波人不僅制造起輿論聲勢,還真要動身下天坑去尋找。我們的許多事,都壞在這種愚昧無知又不乏憤懣之情的人的手里,什么形勢下,都有他們攪混水的余地”。⑩某種意義上,正是胡平發(fā)現(xiàn)了《果蝠》的內在價值。

      為什么這樣講?因為這是有閱讀經驗的讀者都會體會出來的文本敘事意圖。如前所述,如果說作品塑造肖小靜、劉傳鑫是為了充分地表現(xiàn)生態(tài)平衡的思想、強調科學發(fā)展的重要性,那么,塑造這種類型的文學形象則最主要是為了思考一個更為重要的時代命題,對于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的“形式主義”的批判。這類形式主義者就是文本中一再提及的“一撥人”、“偷偷給上面打小報告的”人,詹局組織的縣長參加了的會議上的那個“自報家門是學水利的”“一個年輕的男子”和“一個穿花格山的女子”們。這類人有什么特點呢?一是善于制造輿論,造謠惑眾,二是愚昧無知但又不乏憤懣之情,善于把一肚子壞水掩蓋在“憤懣”中,三是“攪混水”,鉆營和會打“小報告”。作品中,專門把這類人稱為“他們”,其實明顯有將其指稱為我們正常社會“他者”的意味。這類人對于正常社會危害極大。所以作品對于這類人作了重點刻畫。同時還與非常年代的胡作非為作了類比:“那又怎樣呢?莫非要像當年除四害那樣,上上下下來一次除蝙蝠?”

      進一步說,《果蝠》的內在價值即在對于現(xiàn)代社會這種文學類型的刻畫,通過這種刻畫,力透紙背的揭示了這種比新冠肺炎病毒更為可怕的社會性毒瘤存在的危害,并對于這種危害作了高明的批判。換句話說,小說的高明就在于其以人物設置與故事情節(jié)的“張力”充分表現(xiàn),甚至是以通篇小說的氛圍設置表現(xiàn)。如整篇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就是圍繞消滅蝙蝠與拯救蝙蝠的行動設計的——從開頭繆嘉欣半夜三更的求救電話到結尾的“那一波人”為防止“疫情很可能出現(xiàn)反復,為防止災禍,從源頭切斷,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走一個。迅速組織隊伍,將鳳梨天坑溶洞里的蝙蝠及時全部撲滅”的行動構成了小說完整的故事,其故事的寓意就是深入批判這類形式主義者。對他們的批判也以縣長鏗將有力的會議“作結”了:“輪到縣長作總結了,他倒是快人快語道,今天聽到劉教授的演講和解答,我不想恭維,“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但是卻聽明白了,歸總一句話,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我們的玉筍山,正在一步步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那么多動物植物,都要保護起來,不要去亂動,不管是什么動植物,不管是什么等級,一個是不要亂砍,一個是不要亂吃。北方人講我們廣東人,天上飛的除了飛機,什么都吃;四條腿的除了桌子不吃,什么都吃。要徹底改變這個陋習!一切從我做起,大家講做不做得到?座下群起響應,做得到!之后是一片熱烈的掌聲。”經過繆嘉欣、肖小靜和劉傳鑫等人的努力,詹局長組織了有縣長參加的會議,會議使得劉傳鑫的科普成了縣長制止消滅蝙蝠的有力依據(jù),縣長也發(fā)出了制止消滅蝙蝠的命令,劉傳鑫們也為自己的拯救“行動”感到高興。

      但是,小說的批判卻并沒有停留在這一層面,而是深入到了對于這一社會毒瘤的清除無力的思考上了。因為繆嘉欣、肖小靜和劉傳鑫們最終還是聽到了將鳳梨天坑溶洞里的蝙蝠及時全部撲滅”的行動。為什么會這樣?是詹局、縣長、劉傳鑫們的問題?是“縣長”的話無人聽?政府無力?小說實際上對此有深入的發(fā)掘。簡單地回答是,局長、縣長還有“上面”,“我雖然是林業(yè)局的一把手,可也只是一個傳令官,上傳下達而已,執(zhí)行不力,頭上的烏紗帽登時就會被人摘了去”。況且,局長、縣長原本很有抱負,“職場待久了,也疲沓了”?!吧厦妗笔切≌f中一個頗富張力的語匯。它包含縣長之上,市長之上,省長之上,也可能指代一種制度,一種體制,一個領導,一種文化,一種國民性。有這種種的“上面”制約,再加上形式主義者的輿論,“鳳梨天坑溶洞里的蝙蝠及時全部撲滅”的行動就必然發(fā)生。這大概是一個善于觀察社會現(xiàn)象的知識分子最深刻的日常生活經驗,《果蝠》極其含蓄地傳達了這種現(xiàn)代中國社會的日常生活經驗,它才有了“通約性”,有了典型意義。這也許是感動胡平等一代知識分子的最主要原因吧。小說的結尾頗有意味,它表明,大自然是不會毀在一些無知者的手里的,就連一個小小的蝙蝠,它也似乎通靈,在完成了它們的采花授粉、留下糞便及“一地破碎的金色”之后,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豆稹返姆粗S藝術也體現(xiàn)在這里。而且,它的反諷顯然不屬于技巧,而屬于主題層面。

      四、情愛書寫與“抗疫文學”的藝術

      “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這是人們說起就沉默的一年。/2019年的深冬,2020年的初春。/一部斷代史,由病毒肆意炮制”。2020年全球新冠大瘟疫流行,病毒肆虐炮制,改變了世界格局,也改變了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肮S停了/學校閉了/博物館餐廳娛樂關了/實體店艱難/航班大減/球賽沒了/音樂會取消/香奈兒停產/美股空前幾次/大熔斷/付不起按揭的房子/在出售/大小城池空蕩蕩/……/人類世界的/多米諾骨牌/正在倒塌”(水央《新冠大瘟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風行、肆虐世界,“抗疫文學”也由此誕生。這類文學的主要形式,是伴隨疫情發(fā)展出現(xiàn)的紀實性的日記、詩歌和大量散文。這類文學生產最快的也是日記,接著就是詩歌、散文。粗略統(tǒng)計,短篇小說、長篇小說也已經大量出現(xiàn),僅僅一年,海量的文學作品已經產生,而且,獲獎作品無數(shù)(見紅網抗疫作品獲獎名單)。不說坊間流行的各類紀實性日記,比如僅僅從《新大陸》這個域外華文期刊來看,2020年的180期1期,就登載了7首有關疫情的精彩詩歌,如秋原的散文詩《無可辨識的世界》、向明的《互害》、秦風的《春雪與櫻花帖》、《武漢之殤帖》、于中的《防疫》等,都極有藝術上的代表性,它們分別展示了疫情流行時的世界狀貌以及疫情中人類的多樣化反應。然而,就文體來說,就思想性和藝術性來說,就當代文學思想史的“斷代”意義來講,南翔的抗疫小說《果蝠》,則是“最早涉及新疫情現(xiàn)象的文學作品之一”,2020年“疫情文學”或如“抗疫文學”中最有代表性的小說。它的獨特性在于,不是敘述災難本身,而是講述人類應對災難的科學態(tài)度,不是敘述病毒如何傷害人類,而是人類如何以生態(tài)平衡思想及其科學發(fā)展觀、科學人生觀面對一切,如何生生不息,包括愛情。所以,就其小說表現(xiàn)的別開生面的思想內涵而言,就足以為“抗疫文學”樹立了標高了,它以對于我們這個時代神經的敏感的把握,以新穎而又創(chuàng)見的思想性而觸動了無數(shù)人心靈,成了當今疫情流行肆虐時代最發(fā)人深思的作品。

      《果蝠》這篇抗疫小說敘事的獨特在于,它沒有把它的人物塑造成一個個英雄人物,而只是書寫了一個個日常創(chuàng)業(yè)者以及普通知識分子在疫情時代的所作所為,即它以目前很時尚的個性化的日常生活化的敘事模式敘述了一個敏感的宏大的時代命題,為“抗疫文學”藝術也樹立了另一個標高。非常值得深入體味。

      某種程度上講,“抗疫小說”《果蝠》小說又是一部溫馨的情感小說,小說對于現(xiàn)代知識分子情感心靈作了細膩描述,作了知微見著的刻畫。因為如果說繆嘉欣求救肖小靜和劉傳鑫是小說的主要“動作”,是第一線索,那么,情感線索就是重要的輔線了。我們說該小說是以慣常的日?;瘮⑹轮v述了一個宏大的災難敘述的時代大問題,而顯然,日常化的敘事才是小說別有情致。即小說的這一線索,對情愛、人生的理解,對于現(xiàn)代男女心靈體驗及其感受的書寫,是其極有魅力的所在。如小說暗示性的結尾——那首托名辛棄疾的《靜夜思》“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xù)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就意味深長。這是一份情書,也是求愛信,小說以此結尾,顯示了小說敘事的旨趣和思想的豐富性。又比如它關于知識分子情感成長的書寫,就有深刻的體驗與思考在內:“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喜悅,往往在見面的剎那間便可形塑;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的好感,則往往需要通過一兩次乃至更多次切近的接觸才可搭建。對于小靜這樣已然錯過擇偶之韶華的女子,矯情有幾分,自失有幾分,唯有精神與趣味的不可將就,難以逆轉”。而關于男女兩性氣味、聲音、趣味相投的書寫,則增加了情愛的理性感性思辨的韻味,也頗有哲理氣質:“在這個場合似乎也有吸引力,她感覺到了一圈兒聽講人的神情專注。通常說女性對異性的氣味敏感,對小靜而言,同樣敏感的還有男性的聲音。劉老師演講之時的音質,較之平時散談,更厚實而富有磁性。

      伴隨著他半小時左右的講話結束之后的謝謝,座下響起了一片由衷的掌聲。這掌聲中,自然也有小靜的參與,四目相接之時,她相信他感受到了自己的贊許?!睂嶋H上,正是由于這些書寫,《果蝠》的日常敘述的魅力才顯示了出來,也較好的表現(xiàn)了抗議時代最為宏大的時代主題。

      進一步說,作為“抗疫文學”的代表性文本,《果蝠》在藝術表現(xiàn)上有非常令人稱道的地方。而且,正是由于其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它才極好的傳達了它要傳達的思想,如生態(tài)平衡的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思想,科學地對待愚昧的思想?!豆稹穬热莺托问酵昝澜Y合,成了“抗疫文學”最早出現(xiàn)的經典意義的作品,也是代表性作品。其藝術上的特色在于:結構精巧,布局精心??傮w而言,小說結構極其自然,先寫肖小靜、劉傳鑫奔赴嘉欣果園的所感所想與回憶,次寫與會參與討論的討論對答,結尾寫盲動者“堅決”和“無果”。小說結構元素齊備、完整,而以現(xiàn)代小說現(xiàn)代進行式的方式敘述了一個完整“動作”的現(xiàn)場感也歷歷在目。小說的結構創(chuàng)新在于,把肖小靜、科學家劉傳鑫認識果王繆嘉欣和下溶洞的經歷放在去S縣救蝙蝠路上穿插敘述,而把重心放在科學家劉傳鑫講述生態(tài)平衡和對待蝙蝠的科學態(tài)度上,重心突出,現(xiàn)代進行式與過去的回憶“動作”(第一次下溶洞經歷)的安置極為巧妙,顯示了作者構思和結構的高超技術。從文本結構論來講,《果蝠》的結尾還頗可回味:蝙蝠月夜采花授粉,留了一地的蝙蝠糞,“余下一地破碎的金色”,只?!叭f籟俱寂”的自然時空了嗎?肖小靜怎么可能捉摸不透劉傳鑫的《靜夜思》的意思呢?文學院才女捉摸不透一份愛的表露?那些抗疫盲動者怎么可能實現(xiàn)他們“疫情可能反復出現(xiàn),為防止災禍,從源頭切斷,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走一個。迅速組織隊伍,將鳳梨天坑溶洞里的蝙蝠及時全部消滅”的荒謬行為呢?然而,蝙蝠夜月采花授粉、留下糞便,也“余下一地破碎的金色”,似乎是對于愚蠢的人們的嘲弄。不僅如此,結尾劉傳鑫那首《靜夜思》和肖小靜的“琢磨”還暗示,情感會延續(xù),生命會繼續(xù)。這個結尾巧妙地暗示出許多未能言語的無限內涵,包括人對于大自然的無限感慨:“人有病,天知否,天有病,人知否”?小說在充分地傳達了它的思想——生態(tài)、科學和科學精神的思想后,以巧妙的暗示結尾了其索要表達的思想。暗示,是詩最妙的結尾,但這里被小說家出神入化的運用在小說結尾了。這正是南翔的小說“詩學”藝術。主副線敘述結合,敘述節(jié)奏自然。小說以敘述肖小靜和劉傳鑫的情感線來配合拯救蝙蝠的科學行為,又以個人化的日常敘述模式來敘述對待全球新冠這樣的宏大敘事,這樣,既有溫馨的日常世俗情感,又有科學的嚴謹?shù)纳鷳B(tài)科學講述,既有洶洶消滅蝙蝠盲動者的白描補白,又有科學家的嚴謹應對,兩條線索交叉敘述,節(jié)奏把控極為自然。事實上,小說的敘述輔線在小說中是極為重要的。它在小說中既起了“結構”小說的意義,又起了豐富小說“內涵”的作用?!八痹谛≌f里面代表“人文”,與小說里劉傳鑫代表的“科學”相互并置,共同完成小說表達的“人文”與“科學”科學融合發(fā)展的主題思想。況且,如果沒有這條副線,也就完不成小說以日常敘事模式傳達宏大敘事主旨的審美目標。反復、懸疑、設疑技巧的靈活表現(xiàn)方法,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如關于蝙蝠與生態(tài)問題的反復敘述,就強化了表現(xiàn)內容,凸顯了小說重心;如關于水果好吃原因探討,既增加了小說可讀性,又極為自然地表達了生態(tài)平衡的主題思想,尤其是肖小靜關于水果好吃的追問,就極好地講述了生態(tài)平衡、生物鏈相關的科學知識。再者,小說里的主要“動作”——去阻止消滅蝙蝠的行為本身,“結果如何”本身就是最大“懸疑”,是有充分地引導讀者去閱讀全文的心理期待作用的。所以,小說里那種俗文學利用“懸疑”手法表現(xiàn)主題的手法運用是不落痕跡的。巧妙而自然。語言質樸精練。比如胡平所說的通篇的“道”的運用,就暗示了小說探求規(guī)律與“道”的主題,如天坑溶洞里蝙蝠翔舞的驚心動魄場面的描述,動作畫面感就極強,肖小靜由此才驚鴻未定,嚇倒在劉傳鑫懷里,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結結巴巴地說“我剛才真是嚇倒了,毫無準備,從沒見過,這么大的,這么大的陣仗?!倍ㄆ宋飳υ挼暮喚?,整篇文字的素樸自然等,都是極有藝術個性,極富于審美的力量。而且,該小說的現(xiàn)在進行時的敘述時間的設計,也與表現(xiàn)正在發(fā)生的大事件的內容表現(xiàn)吻合,極好地表現(xiàn)了“抗疫文學”的“時艱”與“警世”主題。事實上,上述結構、敘述、表現(xiàn)技巧和語言個性,正是一部短篇作為精品、經典的標配和核心因素,《果蝠》正是以上述審美的創(chuàng)新成為了現(xiàn)代短篇的又一個典范,一部足可代表“抗疫文學”思想和藝術的一個范本。這也是我以愉悅的心情書寫本文的重要原因。

      注釋:

      ①“疫情文學”出自胡平《一篇關于蝙蝠的小說》,原語為“一場來勢兇猛的新冠肺炎疫情震動了世界,改變了許多世人對于世界的印象,當然,也引起世界各地作家的深入思考??梢韵胍?,在不遠的未來,疫情文學將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類型”(《北京文學》,2020年第8期,第19頁)。本文根據(jù)其表現(xiàn)的內容及其精神將其命名為“抗疫文學”。

      ②⑩胡平:《一篇關于蝙蝠的小說》,《北京文學》,2020年第8期。

      ③④⑤⑦⑧⑨南翔:《果蝠》,《北京文學》,2020年第8期。

      ⑥西川:《夕照中的蝙蝠》,喬以鋼《現(xiàn)代中國文學作品選評》(1918-2003)B卷,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23頁。

      秦風:《武漢之殤帖》,《新大陸》詩刊,2020年10月,第180期,第14頁。

      (作者單位:陜西師大文學院)

      猜你喜歡
      敘事藝術科學發(fā)展觀
      科學發(fā)展觀指導視角下的工會工作創(chuàng)新與水平提升
      論金朵兒兒童文學系列作品的敘事藝術
      新型城鎮(zhèn)化背景下村鎮(zhèn)規(guī)劃方案設計思路
      淺談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必須堅持科學發(fā)展觀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3:32:17
      《海邊的卡夫卡》賞析
      以水墨而文學
      科學發(fā)展觀視閾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實效性探析
      科技視界(2016年4期)2016-02-22 19:52:23
      平和县| 大名县| 衡东县| 宁安市| 敦化市| 海口市| 巫溪县| 张掖市| 天祝| 青州市| 冷水江市| 六安市| 水富县| 呼图壁县| 都兰县| 大埔区| 白城市| 朔州市| 乐都县| 姚安县| 澄迈县| 铁岭县| 鞍山市| 行唐县| 河西区| 大安市| 稻城县| 建宁县| 仙居县| 漾濞| 永寿县| 大竹县| 宜阳县| 通化市| 兴国县| 潮州市| 张家川| 四会市| 怀安县| 禹州市| 四子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