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 目的:對多發(fā)開放性骨折手術室護理措施及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截取110例2019年5月- 2020年 5月本院收治的多發(fā)開放性骨折患者為研究主體,平均分為兩組,實驗組與比較組,各55例,實驗組施予手術室護理干預, 比較組施予手術室傳統(tǒng)護理,對比兩組手術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比較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 05)。實驗組手術切口感染率比比較組偏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 0. 05)。結論:多發(fā)開放性骨折患者采取手術室護理干預取得明顯的效果,既可壓縮手術時長、住院時長,又可控制切口感染、加快切口愈合,值得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多發(fā)開放性骨折:手術室護理;切口感染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9-305-01
多發(fā)性開放性骨折是極為嚴重的疾病,病情復雜,常見于急診科。若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則極易威脅患者生命。對多發(fā)性開放性骨折,在臨床治療的前提下,還要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此次研究本院一年期間收治的110例多發(fā)性開放性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對多發(fā)性開放性骨折手術室護理效果進行分析,以下介紹報告內容:
1 一般資料:
研究主體為2019年5月- 2020年5月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10例多發(fā)開放性骨折患者, 隨機分兩組(各55例)。實驗組:女性25例、男性30例;年齡19-68歲, 平均( 42.31±4.27)歲。比較組:女性28例、男性27例,;年齡在18-69 歲,平均( 41.53±4.3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2護理方法:
比較組施予手術室傳統(tǒng)護理, 做好術前教育,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配合麻醉師及手術醫(yī)生[1]。
實驗組施予手術室護理:
(1)術前風險評估。瀏覽患者檢查報告,了解是否有胸腹外傷,是否有昏迷、嘔吐史,傷口污染等;并詢問既往病史、營養(yǎng)狀況、藥物過敏史。若患者切口感染,則予以重點監(jiān)護,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若患者有傳染性疾病,則予以隔離,告知醫(yī)護人員預防交叉感染。(2) 心理護理。多數患者受傷后,因疼痛產生恐懼、悲觀等,提升應激反應,手術難度加大。護理人員需對其鼓勵,運用易懂的語言對病情、手術流程、預后進行講解,還要采取急救操作,讓患者產生安全感, 排除負面情緒,配合治療。(3)急救護理。患者會伴隨失血現象,甚至引發(fā)休克,護理人員要診斷病情,發(fā)現異常。馬上告知醫(yī)生,綜合分析后,制定應對方案。建立外周靜脈通路,將導管、針頭固定,防止患者扭動、拔管,引發(fā)針頭脫落。(4) 麻醉護理。 結合病情、手術方式,制定麻醉方法,若全麻,麻醉前要固定患者四肢;若插管難,護士要借助特殊插管儀和吸引器。(5)氣囊止血帶。正確運用氣囊止血帶,下肢止血壓350-400mHg,上肢止血壓250-300mHg,加壓時長小于1.5 小時;若需長時間加壓止血,則要在達上限時間時,放氣一刻鐘,再充氣加壓。止血帶需在骨折處墊無菌紗布。(6)感染預防護理。徹底清創(chuàng),最少清洗兩次,時長 12分鐘左右,清除傷口處的細菌組織;觀察傷口四周皮膚,若有疑似感染癥狀,要立即處理。手術用消毒的器械及工具,各操作認真遵循無菌化原則。(7)手術配合?;颊呤中g時間長,手術難度大,為了確保手術正確進行,要增強護士與醫(yī)生的配合。(8)術后護理。手術結束,患者蘇醒后,要告知其手術成功,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關注生命體征,麻醉師確認無問題,再將患者送入病房;叮囑護理注意事項, 如關注皮膚顏色、更換敷料等,防止切口感染[2]。
3 結果
3.1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手術及術后恢復狀況,指標:切口愈合時間、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切口感染率。
統(tǒng)計學分析:用 SPSS21. 0 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代表,計數資料用( n,% )代表, 分別用 t和 X2 檢驗, P<0.05 表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2 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對比
實驗組手術時間(102. 62±10.53)分鐘, 短于比較組( 127.61±10. 72)分鐘;實驗組切口愈合時間( 35.72±3.64)d;短于比較組(45.62±4.74)天;實驗組住院時間(12.15±2.26)d,短于比較組(17.73±3.51)d;兩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306,P=0.000;t=8.246,P= 0.000;t= 6.660,P=0.000)[3]。
3.3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對比
實驗組2例出現切口感染,總發(fā)生率3.6%;比較組8例切口感染,總發(fā)生率為 14.55%,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152,P=0.041)。
4討論
多發(fā)開放性骨折是致殘率、死亡率極高的急癥,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則會嚴重影響預后。當然,這類患者在手術期間,又易伴有低血氧癥、失血性休克等并發(fā)癥,提升術后的感染率,尤其術后切口感染最為嚴重,傷口難以愈合,住院時間延長。而在手術期間采取有針性對的護理干預,可預防切口感染,提高手術效果。手術室護理干預是一種理想的護理方式,可結合患者病情,制定相異地的護理措施,在臨床應用中,從術前風險評估、急救護理、心理護理、麻醉護理、氣囊止血帶護理、感染預防護理、手術配合、術后護理等入手,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醫(yī)護人員可更好地了解患者手術的風險系數,積極地控制護理意外,控制并發(fā)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此次研究中,手術室護理干預的實驗組, 比傳統(tǒng)手術室護理的比較組,在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顯示優(yōu)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實驗組切口感染率為 3.6% ,低于比較組 14.55%,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可見,相比傳統(tǒng)護理模式,手術室護理干預可提高手術質量, 確保手術正確進行,縮短手術時長??刂菩g后切口感染率良好,為患者早日出院打下基礎[4]。
總之,多發(fā)開放性骨折患者采取手術室護理可取得顯著效果,既可縮短手術時長、控制切口感染,又可加快切口愈合,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高美君.多發(fā)性開放性骨折的手術室急救與護理分析[J].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8,(17):50-51.
[2]楊翠霞.對行手術治療的四肢開放性骨折患者實施手術室預防性護理對其術后切口感染的影響[J].求醫(yī)問藥,2018.
[3]朱杜鵑,劉寶華.手術室開放性骨折手術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干預對策[J]. 全科護理,2017,(15):79-80.
[4]劉金玲,朱宏.分析多發(fā)性開放性骨折的手術室急救及護理措施[J].中國傷殘醫(yī)學,2020,(0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