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18個學習任務群之一,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用性語文,培養(yǎng)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能力。為探究中職語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實施,本文從教學價值分析出發(fā),對教學設計中的要求、目標、內容進行研究,然后對教學實施中的三個關鍵點進行探討,并從學習任務、學習情境、實踐活動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實施中提出關注要點與策略建議。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 學習任務群; 關鍵點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2-116-03
【本文著錄格式】王海安 .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實施關鍵點分析[J].課外語文,2021,20(22):116-118.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對中職語文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概念,強調語文學科的社會與時代發(fā)展的趨勢,提出了語文學科素養(yǎng)與學習任務群兩個全新的概念。中職語文學科教學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是重要的學習任務群之一,因此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導向下,“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教學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如何推進“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實施,如何提升教學實施水平與質量,對教學實施的關鍵點如何把握,是當前中職語文學科教學研究的重點。
一、“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概述
(一)“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內涵
《標準》對“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概念與內涵有明確的闡述,是指引導學生學習社會生活中的實用性語文,包括實用性文本的獨立閱讀與理解,日常社會生活需要的口頭與書面的表達交流,并且通過“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提高閱讀與表達交流能力,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增強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從“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內涵解讀來看,其在語文教學中呈現(xiàn)出豐富性、實用性、活動性的特點,這與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具有較高的契合度。
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中,閱讀與交流是兩項任務,閱讀與交流之間又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閱讀促進交流,交流推動閱讀。基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的來看,交流是閱讀的目的,閱讀是“輸入”,而交流則是“輸出”,閱讀是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技能,交流則是語文知識的實踐運用。實際上無論是在社會交際層面,還是單純的閱讀層面,閱讀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單向活動,文本閱讀也離不開交流,包括學生與文本的內容交流、與作者的情感交流等,這些閱讀都會激發(fā)學生的交流,同時學生閱讀中的交流又會激發(fā)他們閱讀的欲望。
(二)“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價值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其強化了師生關注現(xiàn)實的時代意識,其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然后帶著收獲走出書本,并將語文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體現(xiàn)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語文學科生活化教育價值,也體現(xiàn)了職業(yè)教育的最終目標?!皩嵱眯蚤喿x與交流”體現(xiàn)了中職語文的實用性,能夠引領學生感受規(guī)范簡明的語言特色,學習到各種各樣的實用性文本,進而感受文本以及作者的語言特色,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生活語言,提升其語文知識的生活表達能力,以及職業(yè)能力與素養(yǎng)。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不僅強調了閱讀文本的 實用性,而且對實用性閱讀文本的范圍也進一步拓展,幾乎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無疑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增長見聞,這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科學實用的百科知識。不僅如此,閱讀文本的實用性、豐富性與生活性,還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嚴謹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其養(yǎng)成踏實負責的人生態(tài)度。
二、“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是中職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學設計中,需要用語文活動來貫穿教學過程,要強調語文實踐為主線,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以職業(yè)應用與職業(yè)素養(yǎng)為驅動。在進行“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時,雖然可以選擇多樣化的閱讀文本,但也應與語文教材相匹配,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始終貫穿于語文學科教學中,才能使教學適合職業(yè)教育。比如在引導學生“情感類”專題文本時,可結合語文教材中關于“情感類”的文章,設計成一個“我認識”“我能讀”“我推薦”的語文主題活動,以《合歡樹》為主線,“母愛”為主題,在“我認識”“我能讀”“我推薦”中,分別推薦《游子吟》(杜甫)、《繁星》(巴金)、《我的母親》(老舍)、《母愛》(冰心)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要求學生不僅從中學習到知識,還要運用已學習到的知識解決問題,加強與同學間的溝通與交流。
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中,要依托語文活動設計出具體的任務來,然后以這個學習任務為驅動,促進學生的實用性閱讀和交流活動。閱讀學習任務的設計,要突出交互性、互動性與主動性,要能夠引領學生自主或合作探究,激發(fā)學生在語言、知識、技能、思維、情感等多方面的交流。
(二)教學目標
要明確在語文活動中教會學生什么,學生在實用性閱讀文本的學習中需要到達什么樣的水平,在一定教學周期內的教學實施應達到什么樣的預期,這些都是教學目標設計需要關注的內容。
一方面,結合《標準》的要求,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中,要明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確立以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根本的目標?!稑藴省穼Α皩嵱眯蚤喿x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目標有明確的描述,總結起來可歸納為三個關鍵詞,即社會生活、講究邏輯和表達交流。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社會常用實用文本,學會多角度觀察生活,能夠使用生活性語言表達和交流。
另一方面,在教學目標的設計時,需重點突出實用性,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及實用能力為重點,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實用能力作為核心目標?!皩嵱眯蚤喿x與交流”學習任務群重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過程中獲取知識信息、領會文本思想內涵、鑒別文本使用價值的能力。寫作能力主要是寫好實用性文本的能力,實用能力則突出“實用”二字,要求學生將閱讀學習到的文本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能夠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三)教學內容
一是要在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向外延伸,做到課內與課外相銜接,教學內容要體現(xiàn)社會性與生活性,要讓學生置身于社會情境中。在具體內容的選擇上,要結合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按照實用性的標準進行分類,然后形成社會交往類、知識性讀物類、新聞傳媒類三大內容模塊。在這三類教學內容中,注重課內外的銜接,課內以語文教材與教輔材料為主,課外則可廣泛選取同類型的、有關聯(lián)性的社會性文本。比如在《列車上的偶然相遇》閱讀教學時進行課前延伸,引入《最大的麥穗》、《根》(片段)等文本,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感悟文中“父親”的職業(yè)責任。
二是在生活性的指導下,教學內容應選擇經典與通俗相結合。在實際教學內容選擇中,既要有經典文本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同時也要滿足“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生活性與通俗性要求,既滿足嚴謹性、科學性與邏輯性,又要滿足通俗易懂、明白清楚的要求。在具體教學內容選擇上,既要選擇經典讀本,又需選擇“網絡新文本”,既要傳承民族經典,又要突出時代性。
三是在綜合與整合中探索多種可能性,滿足《標準》提出的“學習任務群”的本質性要求。學習任務群的提出本身就代表了語文教學內容的整合,且整合的范圍被擴大,各學習任務群之間界限的約束性也不明確,因此這為教學內容的選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可以引入學生作品等生成性內容,也可以引入專題形式的教學內容。比如新聞稿類內容可設置“新聞的事實與立場”的專題,廣告類內容可設置“廣告的創(chuàng)意”專題等。
三、“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實施關鍵點
(一)學習任務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是以任務為導向,因此學習任務的設計是教學實施的關鍵點之一。在教學實施中,學習任務設計的首要關鍵點是掌握學生基本學情,分析學生學情,然后結合學生學情設計語文學習任務。“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中的學生學情應包括社會實用性文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實用性文本閱讀能力、實用性交流與表達能力等,而且學情分析要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課前、課中與課后。課前學情分析目的在于確定教學方向、內容與方法,課中學情分析目的在于及時調整教學并生成有效內容,課后學情分析目的在于教學反思與教學方案整改。
在學習任務的設計中,要重點針對學生實用性文本閱讀與交流中的疑難點進行設計,要以解決學生學習疑難點為目標,多設計一些表達交流方面的學習任務。在設計學習任務時,要遵循情境真實性、形式功能性、任務相依性、在做中學、腳手架等原則。由于語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是與學生的社會生活聯(lián)系最為密切的一個學習任務群,因此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實施要融于學生的學校生活與簡單的社會生活情境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特征,考慮到其社會生活的局限性,因此學習任務應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比如組織學生撰寫校運動會活動設計方案,組織學生進行班級辯論賽,組織學生提煉校園文化關鍵詞等。
(二)學習情境
真實的、富有意蘊的語文閱讀活動情境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有效載體。因此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實施中,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情境是教學實施的關鍵點。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堅持真實性、生活性、學科性、實踐性等原則,要體現(xiàn)“實用性交流”的特征??紤]到語文學科特征、《標準》要求與學生學情,可設計以下學習情境:
一是主題情境,根據“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與特征,主題情境模式適合教學實施,一個明確的主題情境能夠使學生在整個主題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同一個主題情境下,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參與度。主題情境的設置,首先要明確主題,然后篩選素材,最后設計合理的發(fā)展過程。主題情境要有連續(xù)性和主題性,可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情境創(chuàng)設,利用多媒體或網絡提升教學的趣味性,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是問題情境,問題是最能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方式。“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因此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活動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問題情境,借助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設置要具有生活性與實用性,最好是緊密結合學生生活的問題,這樣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認同。問題情境中的問題要具有連貫性與遞進性,問題體系要完整,總問題設為主題,下面設計多個分問題,且各問題間要具有相互關聯(lián)性,分問題的思考與解決,一步步將學生引入總問題的解決。問題的設計也需要考慮學生的學情,分問題設計出層次性,且對于每個學習層次的學生而言,對應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難度不宜過高,也不應過低。
三是社會交際情境,在實際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社會交際情況,社會交際情境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要在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知范圍內設計交際情境。社會交際最能體現(xiàn)“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實用性、社會性與生活性,教師可采取“課內+課外”的形式,可將學生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活動融入其中,比如討論、主持、辯論、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然后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學習活動。
(三)實踐活動
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是“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學習的又一關鍵點,在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導向下,依據“聽說讀寫”要求,將語文閱讀實踐活動整合為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三個方面。在實踐活動的實施中,先要強調閱讀的重要性,明確閱讀是信息輸入的關鍵,是交流的前提,鑒賞則是思維與情感高度參與閱讀過程的關鍵。在“閱讀與鑒賞”實踐活動中,要擴充與整合閱讀內容,要注重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表達與交流”的實踐活動中,注重“口頭”與“書面”表達交流的輸出,口頭表達與交流的實踐活動中,以情境的方式賦予學生角色,規(guī)范學生活動,提升其語言運用能力。書面表達與交流實踐活動中,要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要借助各種方式調動學生想象力,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梳理與探究實踐活動中,要教會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梳理方法,開展探究活動,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合適的方法。
總之,“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活動要重視“激勵與促進”,突出多元互動,要將實踐活動明確指向閱讀與交流,且在教學評價中以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為主,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發(fā)揮“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湯華.給學生一塊自由耕種的“土地”——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新思考[J].語文天地,2019(4).
[2]王青.淺談中職語文閱讀有效教學方法[J].情感讀本,2018(6).
[3]褚樹榮.經世致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解讀[J].語文學習,2018(9).
[4]吳欣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全面的觀察與理性的表達[J].語文學習,2018(3).
附 ?注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省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學會2020年度“一般性課題”《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專題教學探索》(課題編號:azcz 1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海安,1962年生,安徽廣德人,本科,正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中職語文教學和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