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為有效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教學水平,教師應該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作為切入點,不斷革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文章從數學思維能力的概念著手,探究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對策,通過不同方式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法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重視的不僅是學生的成績,更看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復雜,這對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學生空間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理解復雜的數學知識,對于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有重要意義。
一、數學思維能力的概念
我們可以將數學思維視為一種思考的維度,利用數學思維將感性的事物轉化為理性的思考模式,從而解決一系列問題。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學科具有更強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數學思維能力包括概括思維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要求學生會用歸納、演繹和類比進行推理;靈活運用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在解答數學問題時,學生容易出現公式運用不熟練、沒有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單一等問題,解決此類問題要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方法
1. 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思想
2. 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抽象思維能力不足是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和解決數學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歸納和總結數學問題,運用多個知識點和各章節(jié)內容之間的聯系解決數學問題,串聯起所有數學知識點的主線,即數學框架。學生學習時,如果擁有概括、歸納、總結數學知識的能力,能夠對所學知識結構圖進行有效整理,那么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便可以逐漸訓練出來。在學生復習知識點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帶領學生做變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fā),總結、歸納數學問題中條件的相互聯系和問題的變換規(guī)律,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 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促使學生盡早認識到培養(yǎng)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維能力的訓練中,是高中數學教師重點探究的課題之一。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思維能力差異帶來的認知差異,明確思維能力的基本概念,從而產生提升自己思維能力的迫切愿望。例如,在教學“數列”相關知識時,教師列舉以下兩組數據:(1)1,1,3,5,8,13,21;(2)1,3,5,7,9,…,2n - 1。教師讓學生觀察并自由探討兩組數據的特點。部分學生認為兩組數據是隨機的;還有部分學生認為這兩組數據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通過這一方式,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提升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明確如果沒有思考就不能解決數學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 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思路
為了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部分教師常常會直接公布數學問題的答案,忽略了學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性,間接阻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路徑,扼殺了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萌芽,不利于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對學生學習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為了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及時更新教學觀念,變革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結構,給予學生自由思考、關聯實際、展開聯想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應用多種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同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善于總結數學問題中存在的規(guī)律,積極創(chuàng)新解題思路,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結束語
總之,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前提和基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深入探索數學知識,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情境,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敏. 滲透思想,訓練方法:淺析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9(39).
[2]潘銀春. 數學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yǎng)方法研究[J].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5).
[3]雷文軍.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J]. 數學大世界(上旬),2019(12).
[4]盧建玲. 高中學生數學認知特點與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路徑[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