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雙德
摘要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國民經濟飛速發(fā)展,科技不斷進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逐漸復雜,外來思潮在我國迅速發(fā)展起來,例如享樂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想,這給我國思想領域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高中學生是即將步入大學的學生,這一時期的教育至關重要,在思想性政治課中,教師必須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教育,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高中學生是我國未來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其有著重要的作用,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教育能夠有助于維護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安全,杜絕外來思想的入侵。本文針對學生對自由的認識現狀及原因,思想政治課中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教育的意義,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開展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教育的目標以及措施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 :高中思想政治;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教育措施
中圖分類號:D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6-047
高中階段是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在這個年齡階段,他們的心理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tài),具有明顯的過渡性和獨特性。學生在智力、注意力、記憶力等方面都接近成人水平,思維方式開始主動試著向成人靠攏[1]。學生的情緒容易受到外界影響,逆反心理較強,但是其自身生活經驗少,缺乏辨別能力,處于青少年和成年的人的過渡階段,而且高中階段是他們成長的關鍵階段,對其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影響,自由觀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學生的自由觀受到社會以及科技發(fā)展的影響,外來思想對我國學生的思想有所影響,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自由觀教育十分重要。
一、高中生對自由的認識現狀
首先,目前大多數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自由,根據相關調查,大部分學生會選擇在小限定的框架內做自己想做的事,贊同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也沒有絕對的限制,學生對自由的認識還是正確的。其次,一些學生對自由的認識較為片面,學生的自由觀來源于許多方面,一些學生對自由觀的認識往往是被選擇,別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身邊的人或者親近的人都會對其產生影響。其次,學校不能全方位的管理學生,學校雖然管理嚴苛,但是并不深入,讓學生自己去認識自由,存在較大風險。另外,學生自由觀的培養(yǎng)來源于課本,社會經驗十分缺乏,這也就使得學生思想單純,過于理想,學生一般可以做正確的判斷,但是,這種判斷也只是來源于課本,缺乏實際經驗。
目前,我國仍處于應試教育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應試教育的弊端不斷凸顯,應試教育主要看重成績,是一種灌輸式教育,不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越來越多。在這種制度下,目前高中教育的目標也產生了偏移。這個問題集中表現在高考上??梢哉f,一考定終身的高考成為一切問題的根源[2]。以成績區(qū)分優(yōu)劣,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高考的壓力越來越大。同時,由于經濟原因,各個地區(qū)競爭差異不斷加大,競爭加劇各種因素使得應試教育更加畸形,繁重的課業(yè)讓學生不能形成正確自由觀,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探索。
互聯網讓我國逐漸處于一個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大量信息涌入人們的生活,互聯網加快了人們生活的節(jié)奏,其有著如下三個特點,第一,覆蓋面較廣,互聯網目前已經十分普及,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涉及范圍極為廣泛。第二,時效性強,隨著各類媒體平臺的發(fā)展,各種新聞傳播十分迅速,基本都是碎片化信息,人們第一時間就可以了解。第三,監(jiān)管難度大,網絡環(huán)境中,傳播信息者身份信息難以明確,傳播地點也不能確定,利益能夠驅動整體的新聞鏈,沒有法律約束,監(jiān)管難度較大,這對學生來說,他們辨別事物能力較差,不能篩選信息,給他們自由觀的形成帶來了較大阻礙。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教育的措施
1.開發(fā)自由教育資源
對學生自由觀的教育,首先應該向學生灌輸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理論,教師積極拓展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的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斷加強理論教育,讓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去習慣,潛移默化的理解。列寧在《怎么辦》中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4]。通過列寧這一段話,我們可以認識到,所有的觀念都不能自發(fā)地產生,而是需要去學習。自由觀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不斷灌輸式教學,用語言灌輸式教學,首先教師的講述對象應該是很明確,講述方式應該有一定的形式,以理服人,通過真實的案例和情況去證明自由觀理論的真實性、科學性。另外就是可以形象化的灌輸,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讓學生更容易的理解,總之,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教育資源根本上來自實踐,要在實際生活中尋找素材。
2.搭建校園自由環(huán)境
學校教育環(huán)境下,對于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強調課堂的理論教學,不斷開發(fā)思政教育資源,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的搭建,主動開發(fā)校園文化。通過校園文化中自由價值觀念的融入來促進學生思想認知的不斷發(fā)展。
在信息化的時代發(fā)展背景下,學生既可以主動通過網絡媒體獲得多元的信息,同時學生在對網絡進行利用時,紛繁的信息充斥于學生的生活也使其感到一定的思想迷茫。高中生對于紛繁的信息難以有效的辨識。為了在校園環(huán)境下對學生進行自由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對學生進行思想的引導,既在環(huán)境氛圍影響下,潛移默化的傳遞自由價值觀念同時也通過健康良好的校園人文環(huán)境使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與思考。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在開展自由價值觀念教學時,教師個人首先要對自由進行思想上的認可,持續(xù)推崇自由,崇尚自由。教師個人的思想觀念,經由課堂以及與學生的交往會傳遞給學生,對學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使學生接受自由觀,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開展溝通交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在教學環(huán)境下使學生正確理解自由的含義,也通過校園環(huán)境下對學生個人行為的指導來使學生明確自由行動的范圍與底線。學生在正確的思想認知下,既可以對個人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同時也能更好地在社會生活學習中踐行自由價值觀。
3.開展自由實踐活動
學校教育環(huán)境下的教學實踐并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的組織,來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對高中生進行思想價值觀念的教育并不僅僅是學生在思想上認知、理解認同自由價值觀念,更要使學生將自由價值觀念踐行在日常的生活實踐中。
因此在校園環(huán)境下自由價值觀念的教育,可以通過校園活動的組織,在學生自由地選擇自由地參與各種各樣校園社團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言論、行動、個性自由的空間,使學生在自由的實踐中認知與理解自由價值觀念。
除了校內的實踐活動之外,自由價值觀念的教育也可以積極開發(fā)校外資源。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學生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學生最終要參與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因此教師在對學生自由觀念進行培養(yǎng)與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校外實踐活動的組織開拓學生的視野,也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組織校外實踐活動時首先可以對于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社區(qū)教育資源進行利用,通過學生參與志愿公益活動來使學生明確個人的社會責任,也在社會的生活范圍下更好地把握自由的理念。除此之外,校外實踐活動也可以利用社會的教育資源,在博物館、烈士陵園等公益性場所,使學生在參觀感知過程中學習歷史知識、民族精神,也使學生在歷史發(fā)展脈絡中更加明確當下自由的來之不易。
除了學校的理論教學之外,校外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也可以促進學生自由觀念的發(fā)展與強化,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歸納整合優(yōu)質的關于自由觀念的教學資源,既可以選擇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案例同時也能通過優(yōu)秀的講座會議等使得學生更好地對自由的內涵與外延進行理解。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科技的發(fā)展以及外來思想的不斷侵入,其影響著整體高中政治自由觀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需要不斷開發(fā)自由教育資源,搭建校園自由環(huán)境,組織自由實踐活動,提高整體高中思想政治課自由觀的教學效果,進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竇麗萍.西方價值觀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傳承,2008(9).
[2]江傳月,劉蒼勁.當代西方自由主義政治思潮對我國青年學生的影響[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9(11).
[3]黃月圓.馬克思主義自由觀視野下的大學生自由觀培養(yǎng)探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3).
[4]陳強.馬克思和毛澤東的哲學自由觀之比較[J].南昌大學學報,2013(2).
(作者單位:武山縣第一高級中學,甘肅 武山 74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