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犁先生曾在《怎樣體驗生活》《怎樣認識生活》的文章中,比較詳細地闡述了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關系,孫先生的文章寫于上世紀四十年代,七八十年過去了,我讀到還依舊有醍醐灌頂之感。在校閱本期作品時,孫犁先生的論述又盤旋在大腦中。一個寫作者,面對生活的敏感和觀察之細致,在執(zhí)筆為文時將會得到充分的表達。
文學作品是生活經驗的一種表達。作者想要表達的,當然更多的是在文字之中或之外。要知道,作為文學,本身就是一門關于生活的學問,作者對生活的體悟就都在作品中了,是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經由寫作者的再創(chuàng)造,所以文學也離不開寫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和研究。怎樣將生活的體驗轉換為文字,再融入思想和藝術,這就考驗著一個寫作者駕馭文字的本領。
作家書寫生活中遇到的人,書寫他們的經歷;書寫者的心思,早已蘊藏在諸多的細節(jié)中,稍不注意,就會錯過。路遙曾經在談到《平凡的世界》時說:藝術作品的完整性不在于構思的統(tǒng)一,不在于對人物的雕琢,以及其他等等,而在于作者本人的明確和堅定的生活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滲透到整個作品。
是的,作品反映著寫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