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關(guān)月
在西方體育史記載中,一般認為高爾夫運動起源于14世紀的蘇格蘭,而后經(jīng)英格蘭傳至全世界。但不少中外體育史家認為,這項運動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宋朝,并在元代由蒙古人或商人帶到歐洲,其原因就是早在宋代,中國就出現(xiàn)了與高爾夫運動高度相似的體育運動——捶丸。
關(guān)于捶丸在中國的起源,體育史學界和考古學界普遍認為捶丸的出現(xiàn)最遲不會晚于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由署名為“寧志齋”的人編寫成書的捶丸專著《丸經(jīng)》中記載:“至宋徽宗、金章宗,皆愛捶丸”。
捶丸與風靡于唐代的馬球運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它的前身是唐代馬球中的步打球,當時的步打球類似現(xiàn)代的曲棍球,有較強的對抗性。由于此項運動過于激烈,容易發(fā)生危險,中唐時期出現(xiàn)易于女子參與的驢鞠和更為簡易的步打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步打球的規(guī)則逐漸發(fā)生變化,以球窩(地洞)取代球門,規(guī)則發(fā)生變化,名稱也隨之改為“捶丸”。
明代《朱瞻基行樂圖》卷中的捶丸場景 絹本 設色 原作尺寸:36.7×690cm 故宮博物院藏
在山西洪洞水神廟中壁畫中保存有一幅非常完整的《捶丸圖》,圖中把擊球者的動態(tài)、球窩、球杖,還有整個地形描寫得非常形象,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幅《捶丸圖》。該圖繪在明應王殿西壁上。圖中,于云氣和樹石之間的平地上,二男子著朱色長袍,右手各握一短柄球杖。左一人正面俯身做擊球姿勢,右一人側(cè)蹲注視前方地上的球穴,稍遠處有二侍從各持一棒,棒端為圓球體,居中者伸手向左側(cè)擊球人指點球穴位置。這是元代民間捶丸活動的真實反映。
元代 捶丸圖壁畫 山西洪洞水神廟壁畫
捶丸自北宋誕生,興盛于宋、金、元三代,此時上至皇帝大臣,下至三教九流,皆對此項活動樂此不疲。一代玩家宋徽宗酷愛這一運動,在國之將傾之際,他仍能輕揮木桿,優(yōu)雅一擊。而和他大宋皇帝、“第一球星”身份相符的,就是他擁有一套十分豪華的捶丸裝備。領(lǐng)一時風騷,羨煞他人。
捶丸專著《丸經(jīng)》中還記載:“盛以錦囊,擊以彩棒,碾玉綴頂,飾金緣邊,深求古人之遺制,而益致其精也”。說明宋徽宗不僅愛打球,還要曬豪華裝備,他的球桿以金子裝飾緣邊,頂上還有玉飾,球包是個錦囊,宋徽宗還深知業(yè)精于勤,經(jīng)常學習古人留下的技巧,所以球技不斷提高。
如果說宋徽宗玩的級別是公開賽,那么擊角球相當于社區(qū)賽,即捶丸的“兒童版”。故宮博物院藏的宋代《蕉蔭擊球圖》描摹了兩小兒在芭蕉綠陰下?lián)艚乔虻那榫?。其中一個小孩側(cè)蹲在地,他手持小木棒,正欲槌擊小小的、黑色的角球;另一個小孩右手持棒站立,左手微舉,全神貫注地盯著小球有沒有被擊中。這幅小兒擊球圖,活潑生動,也是當時捶丸活動盛行的有力佐證。
捶丸發(fā)展至明代,已經(jīng)遠不如前代那樣普及。不過,直到明代中期,捶丸尚未絕跡。明萬歷年間周履靖重刻《丸經(jīng)》時曾作《跋》附于卷后,有云:“予壯游都邑間,好事者多好捶丸。”盡管如此,明代個別皇帝還是雅好此道,遂將捶丸引入宮中。
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的《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有一部分描繪的就是捶丸圖。畫面中包括地形、地貌、球的形式、擊球動作、旗、穴及擊丸的棒和侍從的位置等,都與《丸經(jīng)》上所說吻合。圖中描繪的場地設在宮廷的庭院內(nèi),沒有山野中高低起伏的地形,卻有甬道花木等物品阻隔,更有趣味性。場地共設有10個窩,邊上插著不同顏色的彩旗,以表示窩與窩之間的區(qū)別。
從《明宣宗行樂圖》來看,明代捶丸的方法和元代寧志齋老人撰寫的《丸經(jīng)》所說的規(guī)則是一致的。只是圖中以人為地設置某些障礙來代替野外山丘,這顯然是變通之法。但圖中的皇帝親自持棒參加活動,這表明捶丸運動在當時仍是一項高雅的娛樂游藝活動。
到了清代,由于滿清貴族推崇其民族習俗中崇尚勇武的傳統(tǒng)體育活動,對優(yōu)雅休閑式的捶丸等中原傳統(tǒng)體育活動加以限制,致使捶丸活動逐漸衰落直至消失。
從記載來看,我國捶丸出現(xiàn)的時間比英國的高爾夫球的競賽規(guī)則的確定時間早472年。而結(jié)合考古資料的分析,捶丸和高爾夫球運動有三大基本特征是相同的:
第一,兩者都有球洞。捶丸曰窩,高爾夫球曰穴,而且賽場球洞差異并不大?!睹餍谛袠穲D》中有10個洞,高爾夫球則設9或18個洞;
第二,兩者都用球杖擊球,所用的球杖基本相同;
上圖:唐代絞胎捶丸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下圖:宋代陶球 四川博物院藏
明 杜堇《仕女圖》卷 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第三,場地選擇極為相似,捶丸場地要求以地形有凸、有凹、有峻、有仰、有阻、有妨、有迎、有里、有外、有平的園林為球場,而高爾夫球場也要求有平坦的地形,還要有凹凸粗糙不平地段,再加上沙洼地、水溝等障礙物。
因此,從捶丸同高爾夫驚人的相似這一點看,二者顯然具有源與流的關(guān)系。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高爾夫球這項吸引了成千上萬愛好者的現(xiàn)代西方體育活動,與在古代中國文明大地上盛行了千余年的捶丸有著一定的淵源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