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琪 張秀文
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外科,陜西西安 710032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系統(tǒng)呈退行性改變的疾病,好發(fā)于老年人,易導致老年患者運動、語言等功能障礙[1]?,F(xiàn)階段,臨床上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療藥物,僅能緩解患者的痛苦及癥狀,如何有效提升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功能是臨床護理領域中研究的重點內容[2]。研究表明,對帕金森病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可提升其生活質量,改善臨床癥狀[3-5]。多學科協(xié)作模式是現(xiàn)階段國際醫(yī)療領域中的重要模式,通過建設以患者為中心,依托多學科領域團隊,整合醫(yī)療資源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方案[6-7]。本研究探討多學科領域協(xié)作下帕金森病照護護理工作室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帕金森病照護工作室收治的96例患者,納入標準:①年齡65~82歲;②符合帕金森病診斷標準[8]。排除標準:①認知功能障礙;②耳聾影響交流;③伴有精神疾病。終止標準:入組后患者因各種原因出院或轉診。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監(jiān)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告知書。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65~80歲,平均(75.26±1.21)歲。研究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67~82歲,平均(74.92±1.1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疾病健康教育、生活護理、用藥指導,遵醫(yī)囑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照顧者為患者提供飲食、穿衣等日常生活照顧。
1.2.2 研究組
研究組采用多學科診療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照護。
1.2.2.1 組建MDT 團隊 我院以老年病為診治專長,對帕金森病有豐富的診治和護理經驗,并與養(yǎng)老機構合作成立MDT的帕金森病照護工作室。MDT 成員包括:老年科醫(yī)師、神經科醫(yī)師、營養(yǎng)師、心理咨詢師、康復治療師、養(yǎng)老機構照護員、養(yǎng)老機構護士、老年科護士等,所有成員均接受帕金森病知識培訓,建立微信群,老年科護士需長期入駐養(yǎng)老單位,與養(yǎng)老單位護士共同負責MDT 運作。
1.2.2.2 角色分工 機構工作者負責患者及家屬評估、協(xié)調團隊工作等;醫(yī)療人員負責患者巡診及病情評估等;康復治療師負責患者康復訓練;護理人員負責患者評估及照顧者培訓;照護員負責日常生活照護;其他專業(yè)人員負責負性情緒干預等。見表1。
表1 MDT 團隊角色分工情況
1.2.2.3 干預舉措 建立患者個人檔案后,基于MDT不同成員的分工,對患者干預前的狀態(tài)進行初始評估,并制訂整體的照護目標、照護計劃,實施一系列的照護舉措。照護原則:通過日??祻湾憻挘纳苹颊哌\動功能[9]。由MDT 團隊成員對患者的活動方式進行綜合討論設計,運動康復類活動:進行轉體、側彎、腰背肌及腹肌鍛煉、減重步行訓練、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平衡訓練等,康復師對患者開展團體活動,增強患者肢體功能[10];社交興趣活動:改善患者協(xié)調能力,緩解語言功能障礙,定期開展手工課、唱歌、古詩詞朗讀等團體活動,培養(yǎng)患者情操[11]。自理訓練活動:增強患者生活技能,定期進行疊衣服等日常生活訓練;照護員需陪在患者旁邊,防止患者跌倒[12];陪護訓練活動:由康復治療師向照護員講解自身壓力的釋放及精神問題的處理小技巧,降低照護員心理壓力[13]。
干預前、干預6 個月,評價下列指標:①患者自護水平: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14]進行評定,包括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等維度,累計43 條目,采取0~4 分5 級評分法,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自護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0.865。②照護者照護水平:采用照顧者能力測定量表(family caregiver task inventory,F(xiàn)CTI)[15]進行評定,包括適應照顧角色、應變以提供協(xié)助、處理個人情緒、評估家人與社區(qū)資源、調整生活滿足照顧需求5 個分量表,累計25 條目,采用0~2 分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照顧能力越差。量表Cronbach’s α=0.930。③運動功能:采用帕金森病綜合評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 ease rating scale,UPDRS)[16]對14 個項目進行評定,包括運動功能和運動并發(fā)癥2 個分量表,累計25 條目,每條目評分0~4 分,分數(shù)越高運動功能越差。量表Cronbach’s α=0.819。④生存質量:采用帕金森病生存質量問卷(Parkinson’s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DQL)[17]評定包括運動、日常生活活動、情緒狀態(tài)、恥辱感、社會支持、認知、溝通、身體不適8 個維度,累計37 條目,每條目評分1~5 分,分數(shù)越高,生存質量越佳。量表Cronbach’s α=0.837。
采用SPSS 27.0 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ESC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6 個月,研究組ESCA 評分明顯高于本組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P <0.05);對照組干預前后ESC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干預6 個月ESCA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干預6 個月ESCA 評分比較(分,)
注:ESCA: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
干預前,兩組FCT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6 個月,兩組FCTI 評分均明顯低于本組干預前(P <0.05);研究組FCTI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干預6 個月FCTI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干預6 個月FCTI 評分比較(分,)
注:FCTI:照顧者能力測定量表
干預前,兩組UPDR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6 個月,兩組UPDRS 評分明顯低于本組干預前(P <0.05);研究組UPDR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干預6 個月UPDRS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干預前、干預6 個月UPDRS 評分比較(分,)
注:UPDRS:帕金森病綜合評定量表
干預前,兩組PDQ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6 個月,兩組PDQL 評分均明顯高于本組干預前(P <0.05);研究組PDQL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5。
表5 兩組干預前、干預6 個月PDQL 評分比較(分,)
表5 兩組干預前、干預6 個月PDQL 評分比較(分,)
注:PDQL:帕金森病生存質量問卷
帕金森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受心理、內源性生物學等因素影響[18-19]。帕金森病患者因病程長、認知功能障礙等原因,極易產生負面情緒,護理配合度較差[20]。本研究中,通過構建MDT 團隊,團隊成員按角色分工對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復舉措,可顯著增強患者的生活技能,進而提升其自護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6 個月,研究組ESCA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MDT 照護模式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自護水平。
實踐中,作為MDT 團隊成員的照護護理員接受系統(tǒng)培訓,為提升自身照護水平奠定了基礎。照護員若遇到疑難問題可直接尋求MDT 團隊成員的幫助,有助于提升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康復治療師對照護員進行陪護訓練,講解精神問題處理技巧等舉措,可降低照護員的心理壓力,有效避免患者與照顧者之間的沖突[21],進而提升整體照護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6 個月,研究組FCTI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MDT 照護模式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照護員的照護水平。
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顯著相關[22-24]。本研究通過MDT 團隊為患者實施有效的日??祻痛胧朴喺w照護目標和照護計劃,實施一系列的照護舉措,加強患者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平衡訓練等措施,全方位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25]。研究顯示,研究組UPDR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MDT 照護模式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功能。
帕金森病病情呈緩慢進展狀態(tài)且無法根治,故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照護的終極目標[26-29]。隨著照護員照護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改善患者自護能力,控制病情進展。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PDQL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MDT 照護模式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謝萍等[30]報道,多學科聯(lián)合干預有助于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多學科領域協(xié)作下帕金森病照護工作室有助于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自護水平及照護者照護水平,改善患者運動功能,提升生存質量。